4月15日中午,东莞教育系统“我为什么当老师”第三期上线。
今年,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开展“我为什么当老师”师德师风建设每月一主题活动。2月13日组织全市10万名教师“同上师德第一课”,叩问“我为什么当老师”的初心;3月18日推出第二期“寻找身边的张桂梅——做‘战疫勇担当’的老师”,见证了东莞广大老师疫情面前义无反顾、尽职尽责、心怀大局、齐心合力共克时艰的担当作为。
“我为什么当老师”第三期以“寻找身边的张桂梅——做专业精湛的大先生”为主题,通过杨宝霖老师毕生追求自己专业发展,影响几代教育人的动人故事,深刻阐述老师因执着专注而专业精湛。同时,邀请东莞中学校长黄灿明和两位一线教师分享他们对教育及教师专业发展的观察、理解与实践。
因应疫情防控要求,本期活动不以集体、现场方式组织,由各学校将市教育局制作视频《我为什么当老师寻找身边的张桂梅——做专业精湛的大先生》,发给每位教职员工自学或组织小组学习讨论,激励大家坚守“我为什么当老师”的初心,以杨宝霖老师等先进典型为榜样,始终坚守信念,不懈努力,追求属于个人的专业精湛,成就理想中的大先生。
因执着专注而专业精湛从年到年,辛勤耕耘四十载。为了上好课、教好学生,他年复一年坚持编写上课辅助资料,四十个春秋,一个平凡普通的语文教师,用一本又一本著作垒起了无可比拟的专业高度,他就是杨宝霖老师。
年7月,杨宝霖毕业于广东师资培训班;8月,受省教厅遣派,到粤西北广宁县第四中学任教。从当上语文教师的那一刻起,杨宝霖就立志“四条”,以此鞭策自己不断求进:
“第一,一辈子当教师,为党、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立下决心不动摇;第二,通过备课提高讲课的能力,自身充分理解课本知识内容后再来教学;第三,要诚实地承认自己底子薄,向他人学习如何提高,不能骄傲;第四,要朴素、老实、诚实、严格、严谨,为学生做好表率。”
以前,一门语文科只有一本课本教材,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杨宝霖认为,语文两个最基本又最关键的技能就是:阅读和写作,只有阅读得多才能写得好。为了让学生学好语文,他每个学期都会自己编写课外阅读教材。从年开始一直到退休,一编就是许多年。
“每个学期都编,编了大家一起用,一路到我退休。有些学生现在已经四五十岁了还留着这些教材,有时候工作需要还会到我这里来拿。”杨老说。
多年来,杨老一直保持一个习惯,将阅读时遇到的疑难点记录在一张张卡片上,分门别类、归纳整理,至今起码有十多万张。他在一本书的自序中写道:“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是个橡胶袋,是个无底洞,非博览群书不能济事……教学需要读书,读书丰富教学,辗转循环,日渐深入,遂由今而古,由博而专。”
杨宝霖执教中学、大学整整四十年,直到年退休,育人无数。期间还利用空余时间研究文史、写文编书,退休后依然笔耕不辍,讲史为学。这样一位受人敬重的老教师,也将他的经验与心得分享给当代的年轻教师。
“第一,文化是一个社会的命脉、灵魂,教师应当为党育才、为国育才、为社会育才,这是教师的重大责任。第二,经验来源于实践,年轻教师一定要坚持钻研,提升自己,用不断的教学实践来丰富教学经验。”
在善于反思中提升专业“旗峰莞水,山川灵秀。莞中文化,历史悠悠。”作为东莞百年名校,莞中是东莞教育人才的发端地。教师专业发展内力从何而来?东莞中学校长黄灿明用对教育三十多年的观察和实践,用对教育教学最准确的理解,道出了教师专业功力的关键所在——教师因善于反思而专业精湛!
通过杨老孜孜趷趷、献身教育事业40载的动人故事,黄灿明直言“要成为一个好老师,相当不容易”。为此,他总结了要做一位专业精湛好老师的三条经验。
首先要有情怀,情怀不仅体现在教师的育人高度上,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学生;还体现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即爱与责任,因而情怀还有深层的意义老师要甘于奉献。
其次,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只有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跟上这个时代的潮流,跟上学生发展;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使得我们的工作,不断精益求精,不断进步,不断提升。”
最后,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站稳讲台,要有比较强的解题能力,有科研的意识和能力等。
在自觉坚持中追求精湛青年教师们在平凡普通的岗位上如何发展自己的专业?来自莞城中心小学语文老师张玮表示,自己一直在向成为一名好的语文老师而努力。
她透露,刚走上讲台时也走了一些“弯路”,认为自己懂什么就要全盘教给孩子,后来在前辈教师的点拨下,明白了一堂好的语文课不应该是灌输,应该是点燃;一堂好的语文课不应该是句号,应该是问号、是感叹号,甚至是省略号,让孩子们能够去发现并不断产生惊喜、疑问,把课堂当作游戏与探索的过程。
为此,她在教学过程当中,会留意身边有哪些教学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研究,通过借鉴专家、借鉴书本,或者借鉴身边优秀同行,把他们的成果化为己用形成自己的思考,最终赋能学生也赋能课堂。
东莞市可园中学数学老师高锦元希望追求的课堂:课前有问题有期待,课中有表达有静思,课后有收获有欣喜,希望同学们能够进行广泛而自由地表达。
“在他们一些想不透、理不清、道不明的地方,我就出面讲解关键处。”高锦元说,希望一堂数学课结束之后,学生觉得是有意义而且有意思,他们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
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成长,不断追求专业的提升,高锦元表示未来仍将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争做名师,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地去学习、领悟、思考、实践,在理解数学、理解教学、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努力地向40分钟课堂要效益,追求高效的、智慧的、有品质的数学教育。
嘉宾说辛勤耕耘四十载,退休后继续读书写作,86岁依然笔耕不辍,杨宝霖老师用行动诠释“大先生”的风范,无愧于初心、无愧于学生,更无愧于时代赋予的师者使命。他的言与行,感染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东莞教育人,一起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杨老师是东莞的文史泰斗,也是我们教师的楷模。他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第一是初心不改,从一开始当老师,他就很喜欢这个职业,认为自己最适合当老师,尽管领导也想安排他做管理工作,但他认为自己最适合的还是当老师、搞研究,所以一直坚持做一线老师。
第二是工匠精神,杨老学识很渊博,他的教学水平非常高,对教材也很熟悉,但是他在每一堂课上课之前,都坚持一丝不苟地备课,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第三是杨老师是一位真正的学者,当初他只是东莞师范的毕业生,但今天他在文史研究方面可以说是泰斗型人物,这要归功于他坚持自学的精神和习惯,刻苦工作,耐得住寂寞、安贫乐道地坚持研究。
——东莞中学校长黄灿明
杨老师非常热爱、专心于教育事业,他在业务上、知识上精益求精,一点不含糊,他的知识太广,你问什么他都可以回答。还有,杨老师孜孜不倦、不知疲劳的工作精神,感动着我们,也鼓舞着我们。
——原东莞中学校长,杨宝霖老师的老同事叶淦培
杨老师,作为一名老师,是传道授业的传灯者;在东莞地方文史研究方面,他是一位学术上的传灯者。所以我觉得杨老师,他是当代东莞文化界承前继后的人物,发挥了传灯作用。
——东莞市党史办主任,杨宝霖老师的学生李炳球
学习是教师终生的课题,我们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前辈,比如让我们尊敬的杨宝霖老师,是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最好示范。他用行动为“教育”这两个字,做了最好的注解。
——莞城中心小学语文教师张玮
杨老师为了一个研究材料而搜遍全国的严谨治学态度、几十年如一日甘做苦行僧的研究精神、对东莞本土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痴迷、指导学生时的耐心细致谦虚平和,都深深吸引了我、感动了我、影响了我。
我想做老师就应该向杨老那样,不仅甘于物质上的清贫,做精神上的贵族;还要善于读书和研究,把自己的专业做到极致;最后乐于奉献社会,立德立言立功。
——东莞市可园中学数学教师高锦元
来源丨南方+、东莞慧教育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