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18时,天津卫视和融媒体播出的思政公开课——《大家说理》再次受到天津大学生的热捧。本期公开课走进天津理工大学,围绕如何上好军训第一课开讲。现场座无虚席,互动热烈。
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在“立德树人”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如何走出呆板的授课形式,让学生真正爱上思政课?如何调动思政课老师的积极性?天津市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学校的思政课动起来、火起来,受到学生和百姓的追捧。
走进现场的电视公开课
“我,高大帅气,是男神,但我更是坚持真理的思政课教师。来,和我一起走进新时代……”“对于思政课,我知道你们有疑惑。没关系,别怕现场有摄像机,你敢问,我就敢答,可以来怼我,但你也可能被我怼!”
这是天津卫视《大家说理》栏目走进南开大学录制节目的一个场景。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肖光文老师用风趣幽默的短片做自我介绍,引来笑声一片的同时,也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沉闷。
这堂关于信仰的思政课,引来学生们一个个尖锐的问题:“我也相信共产主义,但是我怕死,这算信仰吗?”“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有点远,能实现吗”……
肖老师没有立即引经据典,而是讲起了故事:你们的家庭条件可能都不错,也许还有矿,但我要讲的这个人,他的家境更好,却抛弃万贯家财,毅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他是我们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彭湃。请思考,是什么力量让他做出这样的选择?
学生们在肖老师的故事中体味着,感动着,思考着。《大家说理》栏目这样鲜活的思政课,很多学生表示还没听够,还没问够。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如今,《大家说理》将演播室从高校课堂挪到了田间地头、社区活动室等更多的新闻现场。主持人、嘉宾坐在观众中间,交流零距离,互动无障碍,成为冒着热气的思政课现场。
《大家说理》中的“大家”,既有专家学者和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也有普通大众。每一期节目都是嘉宾讲和观众说相结合,改变了单向的灌输式宣讲,并从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出发,引导观众由浅入深递进式接触理论,理解思想,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录制一堂课,影响千万人。随着一期期节目在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播出,思政课教学名师和时代楷模、改革先锋、科研专家同台授课,一次次推高网上点击量,成为永不下课的新时代融媒体思政公开课。
把“有意义”上得“有意思”
高校上思政课,尤其是在大教室上课,老师们都面临一个考验——如何提高学生的“抬头率”。而要想把“有意义”的课上得“有意思”,把“最难讲”变成“最精彩”,如何备好一堂45分钟的课成为天津众多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新课题。
在天津觉悟社纪念馆门前,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秀英问同学们:“大家加入社团了吗?怎样加入的,容易吗?”
这是张秀英在给该校级学生讲授“行走的最强思想”——“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课的一个教学场景。
在这门课上,教师不再照本宣科,而是精心研究教材,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选取展览馆、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化企业、服务型政府机关建成实践教学基地,把同学们带到基地现场感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天津师范大学也拿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问题导入、课题深入、专题进入的“三题三入”专题教学和课堂教学“八讲法”。
谈起“八讲法”,王作印老师如数家珍:“照着讲”,照着教材基本观点和中央精神讲,突出政治性;“对着讲”,回应学生的思想问题要解渴,突出针对性;“活着讲”,以故事讲好道理,突出吸引性;“引着讲”,课堂互动要共鸣,突出主体性……
这样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越来越爱上思政课了。“以前上思政课,总怕被提问。现在不一样了,因为老师们的问题能直击我们的思想困惑,还能有效启发我们学习知识、提高认识。”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宗陆婧说。
《科学日历·科学史上的今天》是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黄晓伟每次上课前几分钟的固定节目。他经常将与课程相关的实物作为教具带入课堂,以场景带入的方式,生动、直观地使学生将政治理论与实物产生联系,在大脑中产生“化学”反应。
连续推出创新举措
6月22日,“铸爱国魂、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年天津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开课大赛决赛(普通高校组)圆满落幕。全市22所高校的个学生团队参与,让学生们由被动的“听”变为了主动的“讲”。此次大赛首次引入新媒体,社会投票参与人数达9.3万人次,超级校园APP参与人数达8.3万人次。
大学思政课的火爆场面与天津市委市政府近年来连续推出的思政课创新举措密切相关。
年初,在对全市高校思政课开展专项调研后,天津相继出台了队伍培养、职称晋升、社会考察、专项科研等方面的促进政策,形成了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体系。
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天津市教委协调市编办为高校增加了个专职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编制。在年综合投入万元的基础上,年天津新设立1亿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经费,为提升思政工作质量提供充足财力支撑。
有了充足的经费,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朝阳等一批名师设立了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工作室搭建平台,优秀教师的跨校组合有助于共同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李朝阳说。
李朝阳工作室由天津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体育学院等高校的6名优秀教师组成。工作室整合资源开展教学研究,推广教学经验,成员教学水平提升迅速。工作室还举办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名师讲堂”,吸引全国多所高校多名教师前来观摩。
今年3月,天津推出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十项措施,包括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讲思政课的常态机制、开展思政课教师全员培训、打造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课等,让思政课讲出理论深度和情感温度。(记者张玺通讯员李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