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楷模 >> 楷模前景 >> 正文 >> 正文

人物坚守深山18年,他为啥这么傻中

来源:楷模 时间:2023/1/23
白癜风初期的图片 http://m.39.net/pf/a_6442885.html

主播君的话

他从大山里走出来,本有机会去见识外面的世界,却又选择回到大山,在那所乡村学校一待就是18年。他就是河南南阳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

他身上有太多光环:

他先后荣获:“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等称号。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宣部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今年4月,他又获得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他也有太多“缺点”:

他有点“傻”,中专毕业,本来有机会去大城市找份工作,却选择留在大山里。

他有点“狠心”,自己在深山里待着不说,还要拉上妻子一起,就为了能让学校的孩子们吃上一口热乎饭。

他还有点“怂”,有点“轴”……

他有点“傻”!

黑虎庙小学,位于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内乡县、南召县三县交界处,群山环抱的地形,让这里仿佛快要被人们遗忘。从这里毕业的学生都渴望离开,走出大山,最好不再回来。

18年前,学校的全部家当只有十几间土坯房,以及数十年未曾更新的破旧课桌椅。

年,曾经从这所小学走出去的张玉滚,刚从师范类中等专科学校毕业。他打算在家里短暂休整,就去城里谋个职位。

就在这时黑虎庙小学的老校长找到了他。原来,当时学校仅有的6名教师中4名面临退休,这里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没有年轻教师愿意去。如果找不到新的教师,学校的孩子极有可能面临辍学的困境。

面对老校长的初次邀请,张玉滚还算“聪明”,内心并没有动摇。

“玉滚,学校缺老师,来学校干吧,以后你会转正的。”

“玉滚,学师范专业,不去教学也浪费了你的专业。”

“玉滚,为了不让山区孩子失学,你还是来吧。”

在老校长劝说“攻势”下,张玉滚只好勉强答应先到学校去“转一圈”。当走进教室,孩子们稚嫩的脸庞、眼神中露出的好奇与期待,一下戳中了张玉滚的内心,他开始“犯傻”。“想着那就先干一段时间再说”。

(张玉滚为学生授课)

面对一个没有编制,每月只能拿到30元补助,最多年底再分斤粮食的岗位,张玉滚竟然应下了。可是,很长一段时间,那30元的补助连他自己都养活不了,时不时还要“啃老”。父母靠在山上种植杜仲等中药材来贴补家用。但即使这样,父母依然很支持他的这份工作,“他们也想着既然选择这个职业,就不是为了挣钱多少,而要把这个事情干好。”

平日里,除了让自己成为一个全科教师,给不同年级的孩子们上课,数学课要用的三角尺、简单的立方体模型,甚至上体育课用的一些跳高架、破破烂烂摇摆不稳的课桌椅,都是他和学校其他教师找来材料,利用课余时间琢磨着修补制作。

(张玉滚指导学生做课间操)

年,学校要盖新校舍,运材料格外难。正赶上农忙季,建筑队的民工都回家抢收抢种去了,搬砖运料就落在他身上。他驾驶一辆摩托车,镇上学校两头跑。上山撬石头,下河挖砂土,运水泥、搬砖头、平地基,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劳作,等到新校舍盖好时,他瘦了一大圈儿。

年7月23日凌晨,一场暴雨倾盆而下。暑假在学校值班的张玉滚连忙起床,披上雨衣就往外跑。等他赶到班里的留守儿童张明明家时,让他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张明明和爷爷蜷缩在床上,年久失修的房子已经坍塌了一大半。

眼看着雨水就要淹没床头,他连忙先抱起明明,又赶紧把腿脚不便的爷爷背在肩上,好不容易把爷孙俩转移到安全地带时,张玉滚才感觉自己脚底板有点痛,抬脚一看,右脚板不知什么时候被洪水中夹杂的玻璃碴子扎得鲜血直流。

后来回忆起来,张玉滚像很多人一样,也不敢相信自己当时竟然同时扛起了两个人。

他有点“轴”!

除了“傻”,这个山里的汉子似乎也有点“轴”。尽管前方困难重重,他也一直没放弃。

年至年,学校到山外不通车,要想走出大山,得沿着山脊上牛羊踩出的小道,翻越尖顶山,再穿过险峻难行的八里坡,走到最近的镇,来回一趟需要10多个小时。

黑虎庙小学学生的学习教材、生活用品,样样都得从镇上用扁担挑回来。山路崎岖陡峭,挑一回书,基本上是两头不见太阳。每次去的时候天不亮,返程路上天已经黑了。

行走在人烟稀少山间小路,张玉滚直言自己“害怕”。“早些年间,遇到过野猪,蛇更是常见的”。

可是为了让孩子们有书读,他硬是“藏”起了这点“害怕”。

到镇上去挑书,需要翻越一座大山——八里坡,上山八里、下山八里,山里经常有野猪出入。打小在山里长大的张玉滚听老人们说过野猪的故事,自己也亲眼见过,每次走在山间,他总是胆颤心惊。

有一次,张玉滚看到野猪从山上下来,悄悄地过河了,他就躲在一旁,等它过去好久了,才敢继续赶路。“走了好长一段路,感觉到心里轻松了些,野猪毛都是发红的,很害怕。”他说。

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整整5年,他靠着一根扁担,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来了大山外面的世界。

年,通往黑虎庙的村村通修好了,八里坡的坡度依然未减,但对于像张玉滚一样生活在山里的人们来说,这已然是一条通天大道。

张玉滚省吃俭用置办了一辆自行车,这样一来,去镇上给学校买米买菜拉教材,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再后来,他又攒钱买来了摩托车。几代人用过的“扁担”终于被宣布“退休”了。几年下来,张玉滚骑坏了4辆自行车,摩托车更换轮胎的次数更是数不过来。

年10月,他骑摩托车到镇上,在一个急转弯处摩托车刹车失灵,撞上一块大石头,他摔晕过去,差点掉下悬崖。幸好被过路的村民发现,医院住了没几天,他就急着回学校,在妻子的搀扶下站上讲台。望着讲台上头裹纱布的张老师,憨厚朴实的山里娃喊出“老师好”后,禁不住哭成一片。

“但是作为一名山区老师,这是义不容辞需要做的,很多地方可能都是这种情况。”张玉滚坦言,尽管在黑虎庙小学的前几年,他一直都没有放弃过要离开的想法,但只要在这里一天,就要尽好自己的职责。

他也有点“狠心”!

黑虎庙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多数学生平时都住在学校。早些年间,黑虎庙小学没有食堂,孩子们都是从家里带米面馒头,自己生火做饭。每天烟熏火燎,年龄小的孩子经常吃到半生不熟的饭。不忍心看孩子们受苦,张玉滚便想到了妻子张会云。

起初,妻子并不情愿放弃外面的工作,到学校帮厨。“当时她在外打工,一个月一两千块钱,收入比我高得多。”

为了达到目的,张玉滚使出浑身解数,甜言蜜语加上软磨硬泡,甚至到最后,张玉滚放出“狠话”:“不回来,这日子就甭过下去了。”在张玉滚再三劝说下,妻子终于同意来学校给孩子们做饭。

孩子们的吃饭问题有了着落,可是回想起当初拉着妻子一起到学校后发生的事情,张玉滚内心其实是充满了歉疚的。

年秋季,刚开学不久,学生的课本还缺十几套,张玉滚还要给学生上课,只好让妻子去镇上的新华书店买。由于家里没人照看孩子,张会云抱着9个月大的女儿搭乘邻村的农用三轮车去帮孩子们买书,不承想,途中发生意外,女儿永远离开了他们。

张玉滚记得,那天下午6点多,学生都已经放学,他左等右等不见妻子回来。正在焦急万分的时候,一位村民急匆匆地跑到学校大声喊:“张校长,张校长,你媳妇儿出车祸了。”

等他飞奔到八里坡下边的拐弯处时,看到媳妇躺在路边满脸是血,大声哭喊着“我的闺女呀”。三轮车因刹车失灵蹿到路下边20多米远,司机正抱着一个小女孩不住地摇头,见到他悲痛地说:“玉滚,娃子已经不行了。”

接过尚有余温的女儿,张玉滚浑身发抖,瘫坐在地上,半天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后来,年5月的一天,张会云在轧面时出了意外,右手四个手指被机器轧折,鲜血淋漓,当时张玉滚就在旁边帮厨,却没能来得及让妻子免于受伤。医院,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妻子的手落下了残疾。

身体恢复后,张会云重新出现在学校。只不过,她炒菜、做饭都换成了左手;见到生人,也悄悄地把右手藏在身后。

每每回想起这些,张玉滚总觉得自己欠妻子、欠家人太多。

时隔多年,回想陪着丈夫一路走来的坎坷,妻子张会云忍不住默默地抹眼泪。她不愿过多谈及这些年受的委屈,也不抱怨,只选择把这些都埋藏在心底,依然每天忙碌在厨房,默默为孩子们做好后勤服务。

不仅是妻子,张玉滚为了给学校找到青年教师,还盯上了在大城市有好工作的侄子张磊。

几番思索,张玉滚决定动员他的侄子张磊回学校。张磊大学毕业后和女朋友在深圳一家企业工作,第一次接到叔叔张玉滚的电话,张磊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不想回来”。

当时张磊已是公司里的小主管,一个月工资多元,这份工作让张磊成为家庭的主要支柱。这些,张玉滚不是不知道,但是想到学校里的孩子们,他还是一次又一次拨通了张磊的电话,“还是回来看看吧,愿不愿意留下也不勉强。”张玉滚实在不忍心看到孩子们因为没有老师而辍学,他把对孩子们的疼爱,都化作对侄子张磊的劝说。

其实,在和张玉滚的几次通话之后,张磊内心也开始矛盾起来。自己也是个贫苦家里长大的孩子,在黑虎庙小学上学时,叔叔背着他上下学的场景让他难以忘怀,如今,孩子们需要他,他不能不管不顾。

于是,张磊说服当时还是女朋友的余超凤从深圳来到了大山深处的黑虎庙小学。本来打算只是过来玩玩的余超凤没想到,到学校的第一天就被眼前的场景震撼到了。“满脸面粉蒸馒头的张玉滚老师、教室里摇摇晃晃的课桌椅、没鞋子穿的孩子……”余超凤回忆,一下课,她就被跑过来的孩子们围了起来。

就像当初拨动张玉滚的心弦那样,孩子们用最纯真的期待,留下了从深圳来的广西女孩余超凤。

考虑再三,两人决定留下来。但是学校当时只能给他们每个月元的代课费,不够家里正常开支。于是,两个人商量让张磊到旁边镇上做玉雕,余超凤留在学校代课。

之后的几年,学校老教师基本上都退休了,年,张玉滚成为黑虎庙小学的新任校长,其间,他依然没有放弃劝说侄子回到黑虎庙小学教书。这一年,张磊终于下定决心,也成为一名山村教师。

虽然张玉滚“傻”,对自己家人还“狠心”,但却赢得周围乡亲们的赞誉。

“张老师人没得说。”村民白金华的两个孩子都在黑虎庙小学上学。他记得,年父亲摔倒时,是张玉滚用车帮医院。他还记得,去年暑假,张玉滚专门往他家里跑了六七回,给孩子们补课。提起张玉滚,朴实的他没有太多赞美词语,但是满眼都是肯定的目光,张玉滚对他家和两个孩子的关心,他都记得。

如今已经快到古稀之年的陈金亮在黑虎庙小学教了一辈子书,前两年退休后又被学校返聘回来,继续发光发热,为山里的孩子点亮前行之路。

(张玉滚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

提到张玉滚,他不由地竖起大拇指。他还专门翻出手机中前不久自己为张玉滚写的一首诗:“黑虎校长张玉滚,各种荣誉集一身。洗衣做饭是能手,讲课辅导多认真。同事胜似亲兄弟,困难老人常关心。十年艰辛终有果,一朝成名天下闻。”

在这里耕耘十八载的张玉滚,也收获了他应有的荣誉。他先后荣获“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等荣誉称号。年,张玉滚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今年4月,他又获得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张玉滚的事迹被广泛宣传以后,一些有志教育事业的年轻人找过来,他们也期待像张玉滚一样,为山村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End—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记者

杜沂蒙视频拍摄/制作

杨宝光

编辑

杨宝光陈凤莉校审|陈凤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