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将至
9月4日,
教育部公布
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
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肖敏
和钟南山、张伯礼等12位教师上榜,
这是四川首位特教类别的教师获此殊荣。
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详细名单↓↓↓
连日来,《中国教育报》《四川日报》《四川教育》杂志、四川电视台等国家、省市媒体纷纷对荣获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最美教师”的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肖敏的感人事迹进行刊载报道。
今天,请随泸教小书童一起走进肖敏的多彩教育生活……
▲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最美教师”,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肖敏
“怎样才算是好的特教老师?我其实一直在寻找答案。”肖敏在9月4日上午接受媒体记者专访这样回答。
谈及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肖敏,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苏雪云说:“肖敏用24年的真心践行回答了何为特教好老师,在教学历程中反复求索,在学术上不断完善自己,从实践中提炼理论,又化理论为德性,基于爱,又超越爱。”
年夏天的一个清晨,沿着蓝田小镇的石板路,19岁的肖敏走进了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门。
这是一个特殊的世界,这里的孩子有的听不见,有的看不到,有的思维迟缓、行动笨拙,有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理会他人……想到他们生活在无声的、黑暗的世界里,肖敏的心隐隐作痛。
那一年,肖敏刚刚从乐山师范学校聋教育专业毕业。从见到孩子们那一刻起,她便跟自己说,要好好教他们,做个好老师。
24年来,肖敏帮助一个又一个聋生掌握生存技能,树立生活自信,走上工作岗位,甚至进入大学深造。一边实践,一边研究,她带领团队开展的研究多次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一二等奖。
《论语》有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肖敏以道为方向、以德为立足点、以仁为根本、以六艺为化境,涵养、教育孩子们。
在无声的世界里,她引领孩子们,与幸福撞了个满怀。
▲肖敏在年全省教师节“最美教师·荣耀四川”节目录制现场
充满温暖、期待、包容的爱,让她从苦闷走向幸福
爱孩子是人之天性,然而爱有缺陷的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工作伊始,肖敏就遇到了“烫手山芋”:12个聋生。这群孩子有的年龄比她还大,行为习惯差,打架、偷东西、半夜翻墙出去打游戏是家常便饭;有的一言不合就要离校出走。
那时的肖敏年轻气盛,遇到事情就像爆竹一样,一点就着。她常常与这群叛逆又易怒的聋生发生冲突,大发雷霆,师生关系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面对这群“小怪兽”,肖敏几乎崩溃,何以谈爱?
一次考试,肖敏制止班上小黄的作弊行为,引来了小黄的愤怒。接近一米八的大高个当场把试卷揉成一团,扔在地上,举起木椅,与老师对峙。
最终,小黄还是没有砸下来,但肖敏心里却很凉,师生关系雪上加霜。
“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了师生对峙中,课堂上想用力,却用不上力。”挫败、绝望,肖敏动了放弃的念头。
第一个月放假回家,肖敏的声音已经嘶哑到发不出一点儿声音。身为教师的母亲对她说:“那些孩子听不见,你对他们发泄情绪毫无意义。当成年人和孩子发生冲突时,你要以教师的身份去主动解决问题,多为他们的未来想想。”
肖敏开始静下心来反思:是啊,聋生总是察言观色来揣摩对方。当你对他们声色俱厉或横眉冷对,不论你用心有多良苦讲的多有道理,他们根本“听不见”。从你的神情中,他们感受到的是拒绝,便还你以拒绝;感受到厌恶,便还你以厌恶;如果感觉到了恨,便会百倍地憎恨……
肖敏突然领悟到,温暖、期待、包容才是特殊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她问自己,我心无芥蒂地接纳他们了吗?我发自内心地爱他们吗?如果我没做到,那怎能让孩子从心底信任我、接纳我?
教育无他,唯爱而已。肖敏试着敞开心胸,真正像一名特校教师那样去关爱学生。
她和学生一桌吃饭、一同读书、一起游戏,把课堂搬到江边、田间、山坡上。她试着把课堂慢下来,带着聋生在语文课堂上去体会语言的规律;她试着把语文教学融入社会实践中,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她试着去做课堂的减法,以多元表达的方式去破解沟通障碍,理解聋生们的行为,读懂他们的需求。
改变是相互的,孩子们的心也慢慢地向她敞开。他们知道肖敏不能吹风,在炎热的夏季,只要肖敏走进教室,他们就赶紧把电风扇关了,默默忍受闷热;出去郊游,孩子们提前准备好雨伞,他们舍不得心爱的老师晒太阳、被雨淋。
年,《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年)》提出“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
随即,肖敏便组织老师们开展调查,统计了泸州市江阳区3至15岁的多名残障儿童的入学情况,走访了偏远农村的43名重度、多重残障儿童家庭。
年1月,学校正式启动送教上门服务。每个周末,肖敏和老师们背着教具,风雨无阻。那些日子,不是在送教的路上,就是在送教学生的家里。
送教的路注定是坎坷的,即便像肖敏这样从事了二十多年聋教育的“老革命”也遇到了许多新问题。
肖敏便带着老师们从零开始,拜师学艺、上网查资料、请教专家,现学现用,边研究边教学。
每一次送教前,肖敏都会精心设计训练计划,准备训练器材。送教时,呼吸训练,发音练习、舌操、唇操、常识认知、动作协调、生活自理……一样都不能马虎。
随着教育训练的课程一点一点地累积,学生也在一点一点地进步,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每次知道肖敏要来送教,家长总是诚心诚意感谢她,甚至凌晨4点起床磨豆花,就为了能让老师留下来吃顿饭。这既让肖敏动容,也让肖敏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理解了这份工作则时时在天堂,不理解则时时在地狱。肖敏说:“苦与不苦,累或不累,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你对事情的态度,你积极主动去改变去拥抱,便有意想不到的回报。”
如今,肖敏开始体味到做特校教师的幸福,很享受孩子们对她的信任和宠爱,也很享受这种相互需要的感觉。“如果说一开始我想教好孩子们是基于一种责任,那么现在我觉得更多是基于热爱。”
专业支持下的懂得,是更高层次的爱
数学课上,无论王川老师怎么解释引导,甚至发挥同伴效应,一名聋生都理解不了“在线段上画一点”是画在线段上还是画在线段上方。
一旁听课的肖敏便悄悄告诉他:“试着让孩子从他自己身上摸一样东西出来。”
王川照做了,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老师说的是线段本身,而不是空间方位的上下。王川说:“以前早就听说肖敏老师很厉害,如今真正见识了她的神通之处,对特殊孩子,肖敏不仅是一般意义的爱,而是专业的爱。”
校长胡启军说:“肖敏的课,从备课、讲课到布置作业、评课各个环节,乃至到板书、提问的小细节都可以成为聋生语文课堂的典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基本前提。肖敏说:“在特殊教育学校,有爱才能支撑我们走下去,但光有爱是不够的,还必须懂得他们。”
学生的语言障碍她懂得。讲解某些抽象的词汇时,她会举各种具体事例,直到他们一个个兴奋地点头,眼睛里闪出喜悦的光彩。
学生的情绪问题她懂得。她会知道某个孩子抓破了同学的手背,往教室里扔砖头,趴在桌子上哭了很久很久——只是情绪问题被引发,此时最要紧的不是劝解,不是惩罚,而是消除刺激源。
学生的心理异动她懂得。当一向不尿床的孩子连续发生尿床事件时,她会默默地观察,细心地询问,读懂这些异常行为背后的诉求,或许她只是在努力求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