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教育#
家长可从以哪些几方面,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人生理想是个人所向往的人生目标。进入初中的少年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开始从内心张开了理想的翅膀,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种种设计。
少年时期是人生开始定向的时期。如今,有少数学生受不良社会思潮的诱惑,想出了极端危险的奋斗目标。
例如,一个初中生想当有权有势的人,这样他可以得到一切想要得到的东西。这种想法的核心是为自己,丝毫没有想到自己应该为别人、为社会承担什么责任和义务。
当然,也有少数初中生胸无大志,得过且过,满足于现状,不考虑未来。少年立志对其一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能激发少年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前进。
相反,没有远大和正确理想的人,生活是不充实的,没有奋斗目标,干什么都觉得没意思,学习也无动力,这样发展下去是相当危险的。
因此,家长必须注意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正确的理想,立志成为有益于人民并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少年学生在树立人生理想上表现出一些年龄特征:
①人生理想的具体性。少年学生的理想多是一些具体形象,他们常常以自己认定的某一个人物为榜样,例如,有的少年想做陈景润那样的科学家,有的少年学生则崇拜刘胡兰、邱少云等英雄人物。少年学生作为楷模形象的来源很广,可以是文艺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也可以是现实社会中的先进人物,还可以是他们周围崇敬的师长和亲友。
②模仿性。少年学生树立了他所崇敬的理想人物后,就会竭力去模仿理想中的具体人物,而且常常是模仿这些人物的外部特点,如走路的姿势,说话的风度,衣服的式样,生活上不拘小节等,不大会注意理想人物本质的个性特点。
③不稳定性。少年学生的理想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例如,有位初中生说:我的打算很多,开始想当专家、博士,但我想,自己学习成绩不算好,不一定能实现,所以我就想当一个工人或技术员,最后又听了父母的话,想当医生。”初中生人生理想的不稳定性与他们的人生阅历浅有关。
根据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家长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家长要经常对孩子进行革命理想教育。家长可利用各种机会随时注意给孩子讲一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孩子懂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注意个人的理想与社会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同时要考虑每个人的实际条件,这样理想才有可能实现。立足于现实,经过勤奋努力,去实现理想目标。
例如,将来想当科学家的少年学生,现在就必须打下坚实的科学知识的基础,掌握各门学科的知识。
将来想当工程师的学生可在理科学习上多下点功夫,愿意当医生的可在生物、化学上多用点时间。总而言之,要让远大的理想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这样的理想才具有动力作用。
家长要引导孩子选择正确的理想楷模,并帮助孩子理解楷模人物的内在品质,如科学家刻苦钻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而不只模仿其外部特征。
大多数少年学生心目中崇敬的人物都是社会上宣传的正面典型,如科学家、英雄模范、先进工作者等等。
但也有少数初中生会喜欢武打片和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并对其“神功”崇拜至极,尽力模仿。这对少年学生的发展影响很坏,家长们必须注意,一旦发现孩子有这方面的苗头就及时教育,以免发生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