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马正拓
胶东国际机场成功实现“整体迁建、一夜转场”,青岛机场正式迈入F时代;世界首套时速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下线;青岛港建成全球首条智能空轨试验段,自动化码头第7次刷新世界纪录;连接东西两岸、贯通南北城区、国内最长的跨海地铁——地铁1号线全线贯通运营,青岛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总长达公里,单日最高客运量突破万人次;青兰高速(双埠至河套段)改扩建、蓝谷至胶东国际机场快速通道等88个交通项目落地实施……
在1月20日召开的青岛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虎成介绍,年是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发布,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长期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纲要,与《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一道,构成了交通“双纲要”顶层设计,共同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描绘了宏伟蓝图。
李虎成表示,年也是青岛交通运输发展进程中具有开创性和突破性的一年,青岛交通运输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对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决贯彻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交通“双纲要”为统领,以“项目落地年”为抓手,树牢“大抓项目、大抓落实”的鲜明导向,统筹疫情防控和交通运输发展,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力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六个方面的成绩十分亮眼
一是青岛枢纽定位全面提升。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赋予青岛“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发挥国际枢纽海港作用”等重任,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6主轴7走廊8通道”的“京津冀—长三角主轴”“京哈走廊”“京藏走廊”链接青岛,标志着青岛枢纽定位从全国枢纽向国际枢纽跨越提升,这是青岛无上的荣光,更是青岛重大的国家责任,青岛交通发展迎来新的重大机遇。
二是交通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成功入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打造一流轨道交通产业、多式联运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智慧交通建设等3个国家级试点获批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世界首套时速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下线。海铁联运量连续7年领跑全国。胶东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GTC)系统全国领先。青岛港建成全球首条智能空轨试验段,开创集装箱立体疏运新模式。自动化码头以52.1自然箱/小时的单机作业效率,第7次刷新世界纪录。全国首创的干散货码头智能管控平台上线。
三是机场加快实现战略转型。集航空、高铁、高速公路、地铁、公交等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胶东国际机场成功实现“整体迁建、一夜转场”,青岛机场正式迈入F时代,航班放行正常率96%、始发航班正常率96.%,跃居全国两千万级机场第5位、华东地区时刻协调机场首位。开辟国际全货机航线5条,航空货邮吞吐量增长迅猛,加快由“区域枢纽机场”向世界一流、全国领先的“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转型。
四是轨道交通发展提速升级。连接东西两岸、贯通南北城区、国内最长的跨海地铁—地铁1号线全线贯通运营,总长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网加速完善、高效运行,线网长度位居全国城市第10位、北方第2位,单日最高客运量突破万人次。开通青岛主城区与平度、莱西两市间的市域列车,两市正式融入青岛主城区0分钟交通圈。增开直达北京和济南的高速列车,青岛与省会联系更加高效快捷,与京津冀实现朝发午至、千里日还。
五是一批引领性重大项目加速落地。青兰高速(双埠至河套段)改扩建、蓝谷至胶东国际机场快速通道等88个交通项目落地实施,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其中,服务董家口港集疏运的重要通道—董梁高速(董家口至沈海高速段)建成通车,支撑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明董高速、济青高速中线、潍烟铁路、莱荣铁路和9个毗邻市“瓶颈路”加快建设,青荣城际铁路提升至公里/小时达速运行。
六是高质量办成59件民生实事。全系统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新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胶州湾大桥李村河互通立交ABF匝道、华中路、双积路、青银高速李村收费站等一批堵点痛点全部打通。群众期盼的即兰路大沽河桥如期开建。安装余米声屏障极大缓解了高速公路两侧噪声污染问题,完成13个村庄通户道路硬化,优化调整公交线路近百条,群众出行更便捷、更舒畅。
六个方面交出优异答卷
(一)强化规划引领,交通战略研究成果丰硕。
一是着眼长远发展,编制“双方案”。科学谋划、统筹编制《青岛市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实施方案(-年)》和《青岛市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市实施方案》,确立了“到年建成‘’出行交通圈和‘’快货物流圈,基本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到年全面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发展愿景,全面打造交通强国青岛样板,为中长期青岛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绘就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二是围绕五年任务,出台“双规划”。高质量编发《青岛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56”发展思路和打造“四个城市”的总体目标,到年初步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同步编发1个专项规划—《青岛市“十四五”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出打造“一轴、一带、三核”物流发展总体格局和“6区、11园”物流枢纽节点布局,到年基本形成畅达、泛在、优质、绿色、领先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建成全国主要的国际物流中心。
三是聚焦三年行动,印发“双计划”。紧扣“十四五”重点任务、重点指标、重点项目,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要求,印发《青岛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和《青岛市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把宏观战略规划转化成微观行动计划,详细勾勒出了未来三年交通运输发展的路线图、施工图、作战图,任务更具体、节点更清晰、战法更精准。
(二)狠抓项目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完善。
一是公路建设全面突破。董梁高速(董家口至沈海高速段)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增至16条,通车里程达公里,稳居全省第一。加快普通国省道瓶颈路、低等级路改造提升,国道20大沽河桥梁开工建设,国道20莱西段、大场段改线工程和8个养护大中修项目完工通车,国省道优良路率提升至92%。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建设养护农村公路公里,改造危桥8座,覆盖县、乡、村道的三级“路长制”初步构建。
二是铁路建设发力起势。潍烟、莱荣铁路青岛段完成征地拆迁,分别完成主体工程总量的25%、30%,全面掀起施工热潮。青岛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铁路、董家口至沂水铁路、青岛枢纽普速列车外迁工程等重大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半岛铁路公交化运营方案研究初具成果。
三是港口建设全速推进。经反复对上争取和不懈努力,青岛港老港区、四方港区和董家口港区胡家山作业区、散货堆场局部规划“三个专项规划”调整方案获批,为港口布局优化、扩容升级奠定了基础。董家口港区大唐码头二期、华能码头二期、山东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三期工程等9个港口项目加快建设。原油码头二期和液体化工码头投产运营,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个,其中30万吨级、15万吨级油品泊位各1个,新增码头通过能力万吨、液体散货仓储能力万立方。
四是枢纽建设全面提速。胶东国际机场、平度通用机场配套设施建设有序实施。即墨通用机场基本完工。铁路平度站综合枢纽、莱西站换乘枢纽、即墨北站站前枢纽、邮轮母港旅客集散中心等个综合客运枢纽和26个货运物流枢纽项目加快建设,枢纽连通能力持续增强。
(三)提升枢纽能级,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国际枢纽海港地位持续巩固。新增外贸集装箱航线2条,总数达到条,航线增速创历史新高,数量和密度稳居我国北方沿海港口首位。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1%、7.7%,其中进口原油吞吐量居全国首位。在海运“一箱难求”局面下,创新空箱周转方式,扩展空箱调拨基地规模,支持空箱“船到即放、船边直取”操作模式,为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了青岛港口贡献。
二是现代高端航运要素加速集聚。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青岛排名全球第15位,被誉为“国际航运中心的进步之星”,其中“港口条件”指标排名全球第2位。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青岛仲裁中心揭牌落地。山东国际航交所挂牌成立。山东港口船舶交易网上线,东北亚国际船舶交易中心启用。青岛现代航运服务信息化支持保障平台运行良好。成功举办“青岛·陆海联动高峰论坛”,首次面向全球发布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等3大指数,青岛港综合竞争力居东北亚港口之首。全年发布中韩、中日集装箱等青岛特色航运指数52期,首次发布青岛RCEP航运指数,助力RCEP经贸合作示范城市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端航运人才,与上海海事大学共建实践基地,与大连海事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发挥港航产业基金效应,吸引山东同创新兴智联创业投资基金项目落地。
三是国际航空枢纽加快升级。用足用好航班时刻管理规则放宽、鼓励客改货等政策,加速补齐航空货运短板,激发航空物流产业活力,新开通至大阪、莫斯科、河内、阿拉木图、仁川等国际全货机航线5条、总数达8条。青岛机场完成航班起降13.87万架次、旅客吞吐量.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3.7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8%、10.1%、1.9%,异地国际出港货源占比明显提升。
四是陆海联动能力持续增强。发挥国家物流枢纽功能,优化多式联运服务网络,强化陆海联动能力,新增内陆港8个、海铁联运线路7条,总数分别达到26个、62条,海铁联运量达到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2%。充分匹配日韩海运船期与中欧班列(齐鲁号)班期资源,海向延伸日韩主要港口,陆向覆盖上合组织主要国家,打造国际海铁联运大通道,开行“日韩陆海快线”特色班列列。中欧班列(齐鲁号)新开通至比什凯克、巴库、伦敦等11条线路,通达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8个城市,全年开行列、同比增长55%,国际陆路合作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动力引擎。
五是现代物流产业加快发展。围绕体系构建、企业培育、模式创新,塑造产业健康发展链条。国家A级物流企业、龙头物流企业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全年净增A级物流企业13家、总数达到家(其中5A级11家)。“上合多式联运‘一单制’进口试点工程”入选全省试点。全省首个航空物流超级货站—青岛自贸片区航空物流超级货站获批建设。预计全市物流业增加值突破亿元,同比增长8.3%。
(四)坚持人民至上,综合运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运输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完成客运周转量亿人公里、同比增长21.5%,其中铁路、水路客运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51%、82%,公路客运周转量同比下降16.%。全年完成铁路、水路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2.5%,其中铁路、水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8.6%、66%。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12.6亿人次,同比增长29%。
二是客运品质逐步提升。胶东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GTC)实现多种运输方式“垂直零换乘”,全省首创地铁认可高铁安检模式,“+N”综合立体集疏运体系加速完善。支持客运行业转型发展,开通定制客运线路9条、投入运力辆,新增包车企业30家、投入运力辆,不断满足群众“个性化、差异化、门到门、点对点”出行需求。唐山路公交换乘枢纽和青啤麦芽厂公交场站开工建设。积极落实老年人和军人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优待政策,万市民享受优惠2.9亿元。数字人民币支付模式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全面推广。圆满完成学运会、海上溢油事故处置等重大活动、重点时段运输保障任务。
三是货运物流降本增效。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重大节假日等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累计减免通行费.7亿元。胶州湾高速(黄岛东至红石崖段)和省道疏港2号高速(隐珠至黄岛东段)在全省率先实施差异化收费试点,累计为五、六型货车减免通行费余万元,货车通行占比由18%提升至38%,惠及余家货运企业,既降低了货运物流成本,又缓解了城区道路通行压力。开展公路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整治“回头看”,妨碍货车通行的29处限高限宽设施全部拆除。
四是行业发展更加规范。《青岛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修订施行,促进新老业态融合发展,巡游车实现全域运营,市区98%以上车辆完成新型车载智能终端安装。加速网约车合规化进程(合规率达到70%)。组织制定《海上旅游船经营站点设施设备配备指南》地方标准,推动《游艇租赁管理办法(试行)》落地实施,规范海上游艇经营管理。创新开展驾驶员培训学费第三方资金监管等工作,驾培行业更规范,市民学车更安心。深化机动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和推广力度,2余家维修业户可实现机动车维修“电子病历”一键查询、在线评价。
(五)深化改革创新,行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一是推动创新发展。获批“信用交通市”建设省级试点。获评“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示范单位”。“胶东半岛联合执法”“打造世界一流平安海洋港口”“创新建立“1+6+N”运行机制”等典型经验全省推广。莱西市“共享平台+邮政快递”项目入选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会同财政部门提出交通运输领域市与区市财政支出事权划分意见、成品油价税费制度改革意见等,制定《铁路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强化了重点领域资金规范管理。启动市区公交管理体制机制和轨道交通财政补贴机制改革,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
二是推动智慧绿色发展。淘汰国三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2.57万辆,淘汰率居全省首位,累计兑付补贴1.83万辆、6.66亿元。积极推广新能源物流车,建立绿色货运配送产业服务平台。加快推进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试点建设和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与指挥平台等智慧交通项目建设。深入推进ETC智慧停车试点城市建设,完成胶东国际机场、和谐广场等交通枢纽和大型商超智慧停车设施安装,覆盖泊位.6万余个。加快打造“碳达峰碳中和”绿色示范港,具备岸电设施的船舶接电率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由0%提升至58%)。作为民航首批“智慧型机场”示范项目,胶东国际机场投用一大批全流程自助服务设备,运行效率大幅提升。
三是优化发展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2项行政审批,5项道路运输高频服务事项实施“跨省通办”。推进依申请政务服务全流程电子化,可网办率达到%。在全省率先推广普及水路运输电子证照。在年十大海运口岸营商环境测评中获“最优”等次。深化法治政府部门建设,公布实施“不罚”“轻罚”清单。开展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刀刃向内纠治66项执法顽瘴痼疾。加大运输市场秩序整治,查处各类交通运输违法违规行为起,其中“黑出租”“黑危货”起。
四是夯实安全基础。全行业安全生产大局保持稳定,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开展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信用和安全监管评价“两个体系”建设。指导5家重点生产经营单位设置安全总监。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组织开展“拉网式、起底式”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发现整改问题隐患个。对“两客一危”等重点领域实施驻点监管全覆盖,累计监管企业(项目)家,排查整改隐患79个。维护公路桥梁通行安全,查处超限超载违章货车辆、百吨王97辆、卸货15万吨,排查全市独柱墩桥梁座、其中需加固29座。
五是筑牢疫情防线。牵头市防指交通保障组、海港工作组、交通口岸督导部疫情防控工作,持续优化组织架构、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动态调整防控策略,严格落实交通场站和交通工具“测温+验码”、通风消杀等常态化防控措施,累计查验乘客7.87亿人次,消杀交通场站22万余站/场次。一线从业人员接种疫苗.6万余人,基本实现应接尽接,构筑起坚实的防疫屏障。
(六)坚持党建统领,机关效能和干部素质全面提升。
一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创建,构建起“全面创建、严督实导、考评一体”的党建工作体系,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创新实施“党建+”工程,与供电公司、移动公司、能源集团等开展党建结对共建,以党建共建促业务深度合作。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全年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3人。建成启用廉洁教育展厅,叫响“清交四海廉通八方”廉政文化品牌。
二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把学习党史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共同纳入党组会第一议题。围绕“规定动作规范到位,自选动作创出经验”总要求,坚持以上率下、以学促行,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通过集中学、分散学、专题学、日常学等方式,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组织学习班、辅导讲座等28场次,开展系列红色教育、参观践学活动,广大党员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进一步感悟了思想伟力,增强了历史自觉,坚定了政治自信,汇聚起了奋进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开启新征程的精神力量。
三是激活干部队伍“源头活水”。坚持事业为上,精准选贤任能,调整处级干部67人、提拔处级干部21人注重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选派余名干部参加各级各类平台实践锻炼,打造专业化高素质干部队伍。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综合考核与干部考核、公务员平时考核有机结合,实现“考事”与“考人”相统一,考出了干部活力和干事激情。
四是坚守行业精神文明“主阵地”。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大力弘扬连钢创新团队“时代楷模”等新时代交通精神。坚持以铁路沿线及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两侧环境整治提升为重点,着力推动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各级媒体刊发转载宣传报道余篇,交通故事、交通声音、交通正能量激励鼓舞人心。同时,离退休、工青妇、交通战备、机关后勤等工作卓有成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