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认识海瑞,大都是通过《海瑞罢官》戏剧和毛泽东评《海瑞罢官》开始的。海瑞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以举人出身而进入仕途,最初只是个儒学教授,45岁任淳安知县。他言行如一、清廉正直、直言抗命,敢于在给嘉靖皇帝的奏疏中,指责皇帝是一个“虚荣、残忍、自私、多疑”的君主。因为他是一个有声望、以诤谏而名著天下的忠臣,皇帝对他无可奈何。
海瑞做官期间,尊重法律、重视法律、执法不阿。他敢扣押总督的儿子,也敢顶撞鱼肉下官的钦差。首辅徐阶对他有救命之恩,但海瑞仍然逮捕了他的弟弟。在他的世界中只有非“善”即“恶”这个道德规范。他从政20多年,其信条和个性,既被人尊重,也被人遗弃。对于国家、对于百姓,清官海瑞问心无愧。但对于互为利益的文官集团,他就是一个不知规则的朝廷怪物。
海瑞是忠臣,又是孝子。他三岁丧父,是母亲把他教养成人,并成为他的启蒙者。他忠孝两全,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忠实实践者。他安贫乐道,虽然家庭贫困,但绝不损害自己的节操。他去世时,家中仅有20两白银,不够他发丧的费用。
海瑞是大明朝糜烂社会中的一股清流,也是当时官僚体系清廉的象征,是道德标杆。而李贽对他的评价却是“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以任栋梁”,万历十五年(年),海瑞离世,使文官失去了道德参照,大明帝国的堕落也在所难免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