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楷模 >> 楷模资源 >> 正文 >> 正文

杜甫登高中的意象特征

来源:楷模 时间:2023/2/28

大诗人杜甫的《登高》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

这首诗就如书法中的《兰亭序》,是后世不断学习的楷模。诗歌意象的精彩运用可以丰富整首诗的内涵。《登高》一诗中前两联以写景为主,涉及到了不少的意象,下面我将就这些意象谈谈我的理解。

首先,诗歌意象具有巴蜀地区的自然风貌特征。风急天高猿啸哀中涉及到的意象有风、天、猿,每个意象都有自己的独特意含和表现功能,其中风是急的,可见风力之大;天空是高远辽阔的;

山间是常有猿猴出没的,且发出阵阵哀鸣,这都显示出巴蜀地区的独特之处。这与杜甫长期流寓巴蜀,受到当地的人文熏陶有很大的关系,巴蜀的秀丽山川、神奇的自然风光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素材。

其次,从格式塔理论看意象的整体性解读。格式塔理论解读诗歌其实就是强调诗歌解读的整体性。

这首诗的意象主要集中在前两联的写景诗句中。从文本上看,它描绘的是杜甫登高所见之景,翻译成白话就是:风很急,天空很高,猿猴在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渚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腾而来。如此解读此诗,诗歌在意象上并无特殊之处,只是对物象及其特征的简单描述,还停留在意象解读的表层含义上。我认为意象(也就是外在事物)应该和诗人的内心情感相统一,不能简单停留在字面传达的意思上,而应去找寻深度的联系。

所以,《登高》这首诗的解读也应从诗歌整体性出发,去观照意象,进而探究诗歌意象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中提到了悲字,整首诗的基调其实就是悲,诗中的意象也是始终围绕着悲来构造的,所以意象分析一定要从整体性出发。由此再来看前两联,诗人笔下的风是急烈的,给人凄凉萧瑟之感;天是高远辽阔的,让人感到自我的渺小;猿猴在山间哀嚎,衬出秋天的凄凉。

由此可见,意象特征与诗人情绪情感的表达是有密切联系的。渚清沙白鸟飞回这句中,我们常常把它理解为是在描述水中的小洲,水之清澈,沙之洁白,但是这样理解似乎与悲秋的关联就不那么紧密了。我认为将渚清理解为水中小洲的清冷,比理解为小洲的清澈更加准确。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教材注释将落木解释为秋天飘落的树叶,为何不直接用落叶呢?于是将两个词分别带入诗中,一遍遍体悟,就会发现,落木与落叶意义完全相同,但分别带入诗中读,两句的语感是有差异的,也就是在音韵上,落木比落叶更有一种沉重、重压之感,落木更加符合悲秋的气氛,也符合诗人当时沉郁的情绪。

所以,诗歌意象内涵的传递不应仅仅停留于文字的表面,而应从诗歌的整体性去解读、去体会。诗歌是一个整体,我们不能单独的对诗歌进行意象的拆分,而应该尊重诗歌的整体性,从整体上去把握意象的内涵和意象与主题的关系,去体会意象与诗人情感表达的联系。因此,这首诗仍需要我们的深刻解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