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9月29日讯 次见到朱老是在一个早晨,他正在自家小院里看报。他的家人告诉我,到现在,他的作息习惯也和在军队时一样。你能一眼就看出来这是一位手脚残缺的老人,但是了解他的生平,知道了他做过的那些事,你又能迅速忘记他的身体状态,专注到他身上那股精神气来——虽然已经86岁了,虽然身体不便,言语表达也不流畅了。一个人要强大到什么程度、有什么样的魅力,才能让别人明明知道这是一位重度残疾人,却能迅速忽略掉这一点呢?
这次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朱老想去北京现场接受授章,但是医生和家人评估了他的身体条件,还是没让他去,老人有些失落。你能感受到朱老真是一位特别要强的人,他不让自己的人生虚度,也不愿意让人觉得他需要照顾,即便以他受到重创的身体条件,他本来可以虚度,本来可以在疗养院里度过一生。
朱老的事迹,我们很多人都知道: 中,年轻的中国人民 战士朱彦夫与步兵连战友,阻击美国陆战一师的进攻。两天两夜,这位战士身负7处重伤,肠子被炸出体外,左眼失明,由于冻伤严重,被截去双臂和双腿。回国后,他不愿意过让人服侍的生活,回到自己贫穷落后的山区老家,用了25年的时间,把老家建成了一个富裕村。再后来,本来不认识几个字的他用残肢抱笔,用7年时间写出了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极限人生》。
老实说,朱老的这些事迹我看过了太多遍,以至于经常忘记他身上的这股精气神是多么充满力量。但这次近距离采访,让我重新感受并理解了什么是“朱彦夫精神”。和朱老的近距离接触,你能重新想起学生时代写作时常用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那句经典名言——“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其实是让我很惭愧的一次采访经历,因为最近总感觉自己时常呈现出社交媒体上描述的所谓“阶段性踌躇满志又持续性混吃等死”的人生状态。但是在与朱老的接触中,我却清晰地感受到,他所秉持的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与其腐烂,不如燃烧”的人生信条。
你能想象这样的画面吗:一位四肢残缺的年轻村支书,不想让村民白天在施工现场注意到他,便选择晚上出行,崎岖的山路上假肢不便,他索性就爬着走,或者干脆就滚着走,即便经常滚落到山沟里也不怕。你能想象这样的画面吗:为了能让自己的村子通上电,这位重残的村支书一个人去了很多地方,即便睡在马路一旁,被别人当成乞丐也不怕。
经历过无数次挫折,也成就了伟大的功绩。朱老说:“对于我这样的重残来说,失败是主要的。每完成一件事情,意味着百次千次甚至万次的失败,通过了无数次的失败,我才能够寻求到一点成功的甜头。每当尝到一点成功甜头的时候,我就想到一千次一万次失败也是有价值的。我一生当中所认准的目标,愿意一直走到底,在行进中就是死上几次也心甘情愿。”
时代在向前发展变化,但朱彦夫精神不会过时,也是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的精神力量。
闪电新闻记者逯兴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