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楷模 >> 楷模资源 >> 正文 >> 正文

故事里的中国第三季主旋律题材热议背后

来源:楷模 时间:2023/8/13

近年来的文化市场,主旋律大剧、文化类节目从黑马进化成中坚力量。尤其在年轻群体中,如《觉醒年代》《大决战》这样的主旋律大剧,以及总台央视综合频道的《故事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等文化类节目引起年轻人的共鸣和感同身受。他们自发在社交媒体上“安利”,在弹幕上留下慷慨激昂的“小作文”。

究其原因,从作品内容的角度,最可喜的变化是人物不再“拘谨”,故事不再“呆板”,“情绪”与“情感”血肉丰满的同时,快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让年轻人也能与之共情;从年轻人的角度,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进程等都有很强的认同感,思想意识达成一致,节目更加贴合年轻人自信的精神状态。

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的指导下,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联合央视创造传媒、中国国家话剧院共同打造的原创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第三季目前已经播出三期,节目中不仅有《国际歌》中“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的理想和抱负,还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呐喊与传承中让时代的声音更加清晰,也在六张革命烈士证明书中把“愿将此身长报国”的信念贯彻到底。

开播以来,节目共收获全网超30条热搜热榜,主话题词#故事里的中国#阅读量累计超35亿,增长近5亿,三期节目均登上微博综艺影响力榜TOP1,并获得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等多个主流媒体的微博传播,期期效果显著。

打造情绪价值

让年轻人感动,更“感同身受”

感动,是众多年轻人看完《故事里的中国》第三季后最直观的反应。

在社交媒体上有不少网友直言,“首集即炸裂”“精彩演绎的故事里的中国真的让人感动”“从听完瞿独伊在开国大典上播报的原声、再到看到李宏塔爷爷踏进北大红楼的时刻,《故事里的中国》真的给了我们太多的启迪和爱国觉醒,要一直追下去”……

很多时候,情绪会影响我们对某档节目是否会看、看了是否会追更,比如快乐、悲伤、激动以及感动等产生的情绪,往往成为年轻人真正喜欢上一档综艺节目的理由。《故事里的中国》第三季抓住这些特殊的情感痛点,让年轻人和综艺内容之间有了更深的关联,达到自我治愈的情绪慰藉,同时对这档综N代的节目来说,仅仅是感动的情绪价值也能让观众产生深厚的忠诚度。

要让内容拥有能与年轻人互动的情绪价值,在本质上要做到让人感同身受的故事感。

其情绪价值的逻辑,一方面在于真实的故事让家国情怀达到高潮——当瞿秋白唱着他自己翻译的《国际歌》从容走向刑场;当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刑台,主动将颈项伸入绳套之中,他那“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的号召无不激励着更多的人;当彭湃亲手点燃田契,高喊着“田谁在种,就归谁”,也同时点燃了农民运动的星火。

另一方面在于从故事中挖掘与人们当下生活相关的东西——比如一位敬业、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应该是怎样的?在李柔刚的叙述中,在民政厅期间,父亲李宏塔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基层度过,记者想采访,只能到办公室堵他,一句“不等待反而是常态”瞬间让观众泪目。

这种金句的挖掘,将更多观众的情绪价值拉到了最高。《故事里的中国》第三季深入洞察把握时代环境里的关切点,在创作中不断挖掘“价值情绪点”,通过多元的具体形象展现真情实感。“情感炙热,催人振奋,我能够感受到他书写这篇文章时,内心对于国家和青年的蓬勃热情与热爱。”饰演李宏塔的演员林永健说。

兼具仪式感和真实感

让讲述更生动和透彻

“仪式感和真实感并存的好节目啊。”有观众直接点出了《故事里的中国》之所以受到观众喜爱的原因。

仪式感在哪?

《故事里的中国》第三季用艺术的表达把历史进程和日常生活浓缩起来,形成一种高密度的情感体验。“高祖父(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人?”当李宏塔的孙女向他问出这个问题时,思绪回到大半个世纪前,童年时的他也向自己的父亲李葆华问,“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故事展开,在短短的一分钟内,时空从年来到年,再回到年的北京大学红楼。

当瞿独伊在延安即将入党宣誓时,她手中紧握着“好爸爸”留下的怀表,一转身,瞿秋白仿佛就在身边,并轻声鼓励道:“宣誓吧!”在庄严的党旗下,所有人举起右手,誓词脱口而出。当戏剧空间外的观众看到这一切的时候,无需多言,我们便能理解红色精神和家风能够传承下来的奥秘。

真实感又在哪?

李宏塔一家三口人一直住在五十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一住就是二十多年。在这期间,李宏塔曾多次主持分房工作,按照他的年龄和资历是有分房资格的,但他却始终不要,坚持把房子留给更需要的职工。

在《故事里的中国》节目中,首度公开了开国大典俄语播报原声,原来当年的这个声音的来源正是与共产党同岁的“七一勋章”获得者瞿独伊女士,她用俄语向全世界播出毛主席讲话。

不少观众表示,“最动人的还是那些真实的细节啊,一直挂在李家人墙上的‘主线’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还有李大钊曾孙李柔刚提到会一直传下去的陈旧二手沙发。”“听完这段原声之后,难以平静的内心,还是激起一阵热浪”“处处是平凡和可爱之处,这些细节,也凸显他们身为时代楷模的伟大。”

从英雄就义的瞿秋白到为祖国奉献终生的瞿独伊;从李大钊到被称为“青天”的李葆华,再到“自行车厅长”的李宏塔;从“农民运动大王”彭湃到新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彭士禄……节目从每期人物真实的生活场景及历史物件着手,用仪式感的艺术创作感染人、用真实故事抒发真情实感、用大量细节打动广大观众。

正因为如此,虽然每期的戏剧内容是艺术再创作的结果,但凭借瞿秋白的一块怀表、李大钊的一副对联、彭湃的一句“愿将此生长报国”却能够在特定主题下呈现一批鲜活的榜样形象,将“故事里的中国”讲得足够生动,也足够透彻。

有网友说,“觉醒年代李大钊先烈的故事,感动的我泪流满面。风骨正直的先辈,为国为民捐躯生命。”“偷偷抹泪的好节目,一边看一边感叹!每一位先辈都是平凡中的伟大,每一位功勋人物的故事都值得被记住。”

从家到社会的“播火”传承

总台创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