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楷模 >> 楷模资源 >> 正文 >> 正文

齐鲁时代楷模梁建英从跟跑到领跑

来源:楷模 时间:2025/5/4
海口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baidianfeng/bdfby/yqyy/

9月20日晚,“齐鲁时代楷模”举行发布仪式,省委宣传部授予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梁建英“齐鲁时代楷模”称号,继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后,梁建英荣誉簿再添一笔。当晚,山东16市地标大屏点亮楷模之光,向齐鲁时代楷模梁建英致敬,向“中国速度”的开拓者们致敬。

作为中国高速列车整车研制、系统集成创新领域的技术带头人和领军人物,梁建英近30年来坚守高铁研发一线,带领高铁研发团队,掌握高速动车组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制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从运营时速公里到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的高速动车组和时速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助力中国高铁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精彩蝶变,成为亮丽的“国家名片”,为建设科技强国、交通强国作出突出贡献。

“一定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高速列车!”

梁建英是铁路工人的女儿,她的家距离火车站直线距离仅两三百米。小时候,她爱看车头喷出的机烟,爱听车轮转动的轰鸣,有着深深的火车情怀。时间拨回到年,那时的梁建英心里的火车梦已经萌芽,在老师和家人的支持下,梁建英报考了上海铁道学院的电气工程专业,从吉林到上海,踏上了求学的火车。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铁路还处在“绿皮车”时代,列车最高运营速度不超过km/h,平均时速只有48公里。往返吉林、上海,加上中途转车,全程需50多个小时。

买票也成了难题。一次寒假回家,梁建英彻夜等在车站排队买票,等排到她时,却被告知坐票售罄,只能买站票。

拥挤的车厢、憋闷的空气、混杂的气味、隆隆的噪音……儿时的想象和成年后的体验形成了巨大落差,这让在铁道学院求学的梁建英陷入了深思:能不能设计一种火车,既能让人们得体乘车,又能快速、舒适地到达目的地?

当时,发达国家已经设计出了时速公里以上的高速列车。这样的差距追赶起来,难如登天。但梁建英就是那个敢于登天的姑娘。她下定决心,“一定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高速列车!”

“用自己的双手去设计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高速列车”

年,梁建英到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工作,23岁的她,正式踏上了追梦之旅。4年,我国按照“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要求,开始引进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外高速列车技术,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引进时速公里高铁列车,开始进行高铁列车的引进和消化吸收。

但外国合作方只说每个步骤怎么做,却绝口不提背后的原理。这次经历让梁建英深刻感触到,“巨人的肩膀不好站,必须让自己成为巨人才行”“产品可以买来,技术创新能力是买不来的”,她坚定了“用自己的双手去设计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高速列车”的信念。

6年,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启动时速公里高速动车组设计工作,我国自主研发高速动车组的序幕就此拉开。当时34岁的梁建英被委任为主任设计师,这是她第一次带领团队设计完全自主创新的高速列车。

8年,和谐号CRHA高速动车组开始研发,梁建英再次担任主任设计师。40℃高温的车厢、零下20℃的雪地,高寒高冷、高湿高热的极限环境……为了取得精确的参数,梁建英和团队无一不往。年12月,和谐号CRHA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上跑出了时速.1公里,“中国速度”震惊世界。年,梁建英及团队研发的“复兴号”列车整车阻力比“和谐号”降低了12%,噪音降低了4—6分贝,平稳性能指标达到优级。

“梁总与设计团队的同事常常为了一个方案、一个试验结果通宵达旦,直到做出方案可行的图纸。”发布仪式现场,作为同事,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工程中心党委书记张安,为梁建英和团队的工作态度竖起大拇指。50多岁的动车司机薛军亲历了中国铁路从蒸汽机车到中国标准化动车组的发展历程,担当了复兴号京沪高铁首发任务的他在现场动情地说:“非常感谢梁总的设计,让我拥有了这么舒适的工作环境。”

随着车型的一代代更新,人们的出行也越来越便捷、舒适、安全,发布仪式大屏上显示了网友们发来的对比图合集及留言。为了这些美好故事能够不断延续,梁建英和团队再度启程,向时速公里进发。年7月,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成功下线。

榜样的力量照亮女儿成长

齐鲁时代楷模梁建英完成了中国高铁从“跟跑”到“领跑”的华美蜕变。然而,每当提起女儿,她的心里总是充满愧疚。榜样的力量在女儿心中生根发芽,照亮成长的道路。

高铁动车组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光零件就有50多万个,需要设计的图纸就有上万张。梁建英带领团队从关键技术研究到方案设计,从仿真分析到试验验证,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34岁的梁建英第一次带领团队设计完全自主创新的高速列车时,每天“早八晚九”,没有节假日是他们生活的常态。

那时,梁建英的女儿还小,每次下班回家,女儿已经睡熟,早上去设计室的时候,女儿还没有起床,母女俩几乎很难见到面。历经近两年几百个日日夜夜,梁建英主持研发的CRH2C型高速动车组在京津城际铁路正式运营,当女儿用稚嫩的童音指着电视上飞驰而过的高铁,大喊“妈妈,你的车!”那一刻,梁建英心中既有自豪感,也有对女儿和家庭的愧疚。梁建英表示:“很难做到很好平衡,我想一个母亲给她带来的一种身体力行的榜样感觉,不会比时时刻刻地陪伴要差。”

“炫酷”“便利”“中国制造”

“炫酷”“便利”“中国制造”……9月7日,中国、印尼合作建设的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雅万高铁”开通试运行,这一新晋“网红”迅速霸屏了海内外各大网络社交平台的热搜。

这条线路全长公里,最高设计时速公里,通车之后,雅加达到万隆的出行时间将由当初的三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雅万高铁全线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的高速铁路项目,对助力印尼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中印两国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促进“一带一路”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全世界领略到了中国制造的力量,也让大国重器—中国高铁这张名片更加闪亮。中国高铁正以其卓越的技术和高效的运营彰显中国交通领域的加速度,这背后离不开无数铁路人的汗水和努力,梁建英就是其中一员。

这位中国高速列车整车研制、系统集成创新领域的技术带头人和领军人物,正是中国高铁从“跟跑”到“领跑”故事中的主角之一。作为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忠实践行者,梁建英是立足本职、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的优秀代表,充分彰显了科技报国、创新为民的责任担当,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开拓精神。在被问到“随着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未来有什么样的美好愿景”时,发布仪式现场,梁建英认真地说:“我们这个行业的每一个人对高速列车都是有梦想的,我们都希望能够把自己的知识、智慧投入这个事业之中,用自己的双手设计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高速列车。这是每一个轨道交通装备设计师的梦想,也一定能成为推动我们实现强国梦的动力。”

记者:柏凌君摄影:柏凌君编辑:孙菲菲校对:杨荷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9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