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2)
练习题
41.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广度,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课程设计D.教科书
42.班集体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特征,其中()是形成班集体的基础。
A.明确的共同目标B.一定的组织结构
C.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D.必要的活动
43.根据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将其分为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
A.集体活动B.群众性活动C.社会活动D.主题活动
44.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往往要根据本节课讲授的内容向学生展示教具、图片或讲故事来导入新课,其目的是为了()。
A.引起学习动机B.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C.课堂教学形式多样D.展示教师的水平
45.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核心课程
46.下列对“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内涵解释正确的是()。
①主张引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
②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能使学生灰心
③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④进行启发式、开放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甚至可以离开教师的指导
⑤积极鼓励学生,因材施教,进行理想教育,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
47.在某学校的校园里,随处可见文明用语牌,每间教室的门口都悬挂着印有中华文化思想精髓语句的展览板,几乎所有的师生的行为也都能做到符合这些挂牌、展览板所体现的内容,这已然成为了该学校的()的一部分。
A.学校文化B.学校制度C.学校规定D.学校目标
48.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始于()。
A.“壬寅学制”的颁布B.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C.义务教育的普及D.废科举,兴学堂
49.学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这主要体现了学生具有()。
A.依赖性B.可塑性C.向师性D.被动性
50.北京某小学设计开发了百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游戏项目,作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促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从课程类型的角度看,“民族体育课”属于()。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隐性课程
51.生物教师利用枫叶标本为同学们讲授枫叶的构造,这里教师利用了()
A.模象直观B.多媒体教学C.语言直观D.实物直观
52.以下关于备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教师备课应做到预设与生成的高度统一
B.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C.教师备课要做到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D.教师备课要做好三计划,即写好学年、学期教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53.“某某同学在班里表现最好”。此评价属于()。
A.目标评价B.目标游离评价
C.绝对评价D.相对评价
54.我国民国时期的大教育家()被称为“万世师表”。
A.蔡元培B.胡适C.陶行知D.梁启超
55.“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56.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这充分体现了哪种因素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A.社会环境B.遗传素质C.个体因素D.自然环境
57.教育目的能够作为检查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检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程度的依据,说明教育具有()。
A.定向功能B.调控功能C.评价功能D.选择功能
58.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全面发展与特长相结合
C.理论和实践相结合D.脑力与体力相结合
59.在专制社会,统治阶级对教育的独享,主要是为培养本阶级的继承人、剥夺被统治阶级子弟的受教育权以达到愚民的目的。这表明制约教育目的因素是()。
A.人的身心发展B.人的需要C.文化传统D.政治制度
60.在我国近代教育改革中,明确规定大学实行选科制,重视学生的职业训练,兼顾了升学和就业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答案
41.B。解析: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42.A。解析:本题考查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43.B。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
①个人活动。个人活动(也称个别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个人的特长、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独立地进行的各种学习和实践活动。
②小组活动。课外活动小组,是各种普遍参与的持续性专项活动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多数直接在小组前面冠以专项活动的名称,如数学小组、航模小组等,有的则改称社团或学会等。这种小组活动,主要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组织,也有的进一步按学生的水平再进行分级的小组划分。
③群众性活动以这种形式进行的课外活动具有普及性,形式上适合大多数学生,其内容也是大多数学生所需要的。群众性活动的规模比较大,至少以一个年级的学生作为活动参与者,也可扩大为全校活动或校际联合活动。这种活动形式由于规模较大,适合的活动内容主要为一次性的普及教育活动,如各种报告会、讲座、文艺演出会、竞赛、仪式、运动会和专题教育活动等。故本题选择B选项。
44.A。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包括引发学习动机(起始阶段)、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往往要根据本节课讲授的内容向学生展示教具、图片或讲故事来导入新课,其目的是为了引起学习动机。故本题选择A选项。
45.A。解析:按照课程任务把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基础能力。
46.A。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涵义为“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故本题选择A。
47.A。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等。故本题选A选项。
48.D。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始于清末废科举、兴学堂。
49.B。“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说的是学生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故选择可塑性,B选项。
50.C。解析: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题干中“民族体育”课的开发设计者是学校,因此是校本课程。
51.D。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直观教学可以分为三大种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大类。题干说的是标本,所以是实物直观,故选D选项。
52.A。解析: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学生整体状况,以及相应的教学方式,为授课做好准备。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以使课程顺利进行,A选项这种说法忽略了授课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过于片面。
53.D。解析: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产成绩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属于相对性评价。
54.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陶行知。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被宋庆龄称赞为“万世师表”。
A选项,蔡元培容易与陶行知发生混淆,前者提出了“军国民教育、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教育”,是中国的最早美育教育提出者。其被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B选项,胡适始终不渝地坚持教育救国的教育思想,把教育看作唯一的救国方式。
D选项,梁启超提出教育的作用在于“开民智”,继而“伸民权”,培养新民为教育目的。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选C。
55.D。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基本观点是: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和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第二,教育即个人经验的增长,教育在于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增长自己的经验,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第三,教育即成长,其原因在于学校就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在社会成长的过程。第四,学校的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的,打破了原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第五,教育教学中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第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儿童的创造性的发挥,提倡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探讨、发现。故本题选D。
56.A。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选项A,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选项B,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选项C,个体因素指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通过自我意识、自我态度,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思想,主动、自觉地而不是被动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认识和实践的特性,主观能动性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
选项D,自然环境是人与动物共同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它是由天然存在的自然界构成。题干中描述“性相近,习相远”指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主要体现了社会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故本题选A。
57.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功能。
A选项,定向功能指的是教育目的及其所具有的层次性,不仅内含对整体教育活动努力方向的指向性和结果要求,而且还含有对具体教育活动的具体规定性,它指示给教育的不仅有“为谁(哪个社会、哪个阶层)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未来的方向,而且还包括教育实际问题解决的具体路径。不符合题意,排除。
B选项,调控功能指的是一定的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根据自身或人的发展需要对教育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以便达到其自身发展的目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C选项,评价功能指的是教育目的不仅是教育活动应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而且也是检查评价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因此C项正确。
D选项,选择功能指的是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目的决定了对人的素质要求上的选择以及教育目的能够影响教育方法的选择。因此,本题选C选项。
58.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其他三项不符合题干内容。故本题答案为A。
59.D。解析:本题考查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依据主要包括:社会据、人的依据、人们的教育思想、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题干中提到的专制社会的教育目的是愚民、是剥夺、是独享,这些都是因为社会政治制度造成的。
选项A,从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它是确定各级各类教育目的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如果不考虑这一点,就会导致实际教育活动脱离学生身心发展水平,难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不符合题意,A选项不选。
选项B,人具有各方面的需要,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现实的和未来生存的和发展的需要等。不符合题意,B选项不选。
选项C,文化传统会制约教育目的,题干中未体现跟文化传统有关的要素。不符合题意,C选项不选。
选项D,有什么性质的社会政治经济,便会有什么性质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统治阶级人才标准的集中体现。一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政治倾向和思想意识,都集中地反映在所制定的教育目的上。符合题意,D选项可选。因此,选择D选项。
60.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选项A,壬寅学制是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只颁布而没有实行。
选项B,癸卯学制是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规定男女不许同校,轻视女子教育。
选项C,壬子癸丑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除去自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普通教育系统外,还有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系统。
选项D,壬戌学制又叫“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实行选科制和分科教育,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题干中描述的是壬戌学制的特点。故答案选择D。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