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楷模 >> 楷模优势 >> 正文 >> 正文

鲁迅48岁得子,是怎么教育儿子周海婴的为

来源:楷模 时间:2023/5/2

鲁迅曾是影响无数青年人的时代楷模,曾经有一位伟人这样评价鲁迅:“鲁迅的方向就是整个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样一位影响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学巨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教导自己的独子周海婴的呢?

鲁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待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英雄豪杰,而宠溺孩子的人又怎能不是大丈夫呢?不同于严格的父亲,鲁迅是一位十分宠溺孩子的父亲。

由于妻子许广平在生孩子的时候难产,因此鲁迅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儿子。鲁迅常年居住在上海,对上海这座城市有很深的感情,因此他给儿子取名为周海婴,意为在上海出生的婴儿。

在周海婴出生后,每当有朋友拜访鲁迅,他经常把孩子抱出来向朋友们炫耀。喜悦的程度像一个得到了自己心爱玩具的孩子。不但如此,曾经粗线条的鲁迅,在有了孩子之后分外细心,甚至比作为母亲的许广平还要耐心。

小时候的周海婴经常生病,在咳嗽的时候,最先听到咳嗽声的一定是父亲鲁迅。有时候夜里需要照料孩子的时候,鲁迅总是第一个去周海婴的房间,一陪便是一整夜。

鲁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曾经每日都沉迷于书店的鲁迅,现如今也站在了游戏的店铺中,耐心地为周海婴挑选各种稀奇古怪的玩具。

除此之外,鲁迅还会放下手中繁多的玩具,陪着周海婴一起玩耍。父子俩人仿佛朋友之间,用幼稚的话语交流,赋予玩具崭新的生命。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篇文章中,鲁迅详细介绍了自己在照料儿子的经验与方法。

诗人柳亚子曾经说过:“近代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鲁迅对待儿子,并不仅仅只是父子关系,更多的他将儿子当作自己最亲密的朋友,给予儿子成年人的尊重以及同理心。

鲁迅去世时,周海婴才8岁,在对家人的遗嘱中,鲁迅写道:“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一般人作为父亲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子承父业,继承自己的职业,可是鲁迅却不这样想,他希望儿子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开心就已足够。

长大后的周海婴成为了一个极其平和淡定的普通人,他曾这样评价父母对自己的教育:“父母对我的启蒙教育是顺其自然,从不强迫,不硬逼”。自己虽是名人的孩子,可周海婴却从来不以此为卖点。他普通的长大,做着自己喜欢的工程师工作,成为了一个敢说敢笑,敢骂,敢打的人。

周海婴后来考进北大物理系,从此走上严谨的科研道路,开始了默默无闻、淡泊名利的生涯。

作为一个文学巨匠,鲁迅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而作为一名父亲,他教育孩子分外出色,周海婴正是他人生中,创造出的最优秀的作品。

因为是鲁迅的儿子,周海婴理解和享受父亲身上的坚韧、刚毅和慈祥的时间是那么的短暂,“我小时候,一直到中学,都尽量不用周海婴这个名字。因为觉得大家总是把我想成他们所希望的一个周海婴形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