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新场景、多样态、高质量,纪录片《上海工匠第八季——启航》透过具有时代性的个体故事,诠释着海派态度,望向的是高技能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非凡担当。
文|霓星
4月29日至5月3日,由上海市总工会、东方卫视中心和SMG纪录片中心联合拍摄制作的纪录片《上海工匠第八季——启航》正式亮相东方卫视,献礼五一。将镜头对准十位来自不同行业的上海一线产业工人和行业领军人物,这部纪录片用细腻动人的讲述勾勒出奉献者群像,带领观众一同走近大国工匠们薪火相传的匠心、勇于突破的匠魂和开拓创新的匠梦。
置入时代背景:工匠不止一种
哪些人能够称得上“上海工匠”?集成电路知识产权模块设计师肖军、带领团队积极投身航天数字化的90后航天人杨有成、实现船舶维修技术的本土转化的总轮机长姜东海、专精于海派金银珐琅器制作技艺的陈徐奇……《上海工匠第八季——启航》聚焦多个行业,用10个人物展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上海工匠们的贡献,解释他们如何投身进上海的高质量发展及人民城市的建设。
上海港复兴船务有限公司轮机长姜东海
“这是一台普通的家用洗衣机,它的马达其实是由一个芯片控制的。我们的芯片在这里,别看它小,它就是整个芯片的心脏,所有的控制方式都是由它输出。”片中聚焦的工匠,他们的专业既包含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等新兴领域,也有港口、汽车等传统产业,同时也增加了非遗工艺、服装设计、城市燃气、食药检测等贴近民生的领域,他们共同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对职业技能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企业首席技能师、特级技师周巍
《上海工匠第八季——启航》中,上海工匠的工作场景在能进行电路建模的电子机房里、在帮助完善《中国药典》标准的实验室内、在华丽的T台上,在富有生活气息的燃气灶台前……不同领域的工匠群像因差异化而更显生动,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高技能人才的画像是多元的。
据了解,这一季纪录片邀请到了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同时也是东方卫视《这就是中国》节目的主讲人张维为教授。他对上海工匠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所起到的重要意义做进一步的阐释,这也让作品能够以更专业化的视角走向大众。
JUDYHUA品牌创始人、创意总监华娟
专攻术业:让奋斗者发声
新一季的《上海工匠》,延续了该系列的叙事风格,以个体故事为线索,讲述平凡身影中蕴藏的不凡灵魂、造就的非凡事业。以行业楷模为窗口,纪录片向观众呈现现代化强国的真实发展图景。
上海航天所高级技师、全国劳模唐建平班组组长杨有成,带领团队积极投身航天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改革中。这支被称为其被称为数控加工的“梦之队”的班组不断精进,持续为中国航天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像我们的一个客厅那么大的一个零件,我们的精度要求就是0.05毫米。”——杨有成说道。
上海航天所高级技师、全国劳模唐建平班组组长杨有成
80后的陈徐奇,是上海老凤祥珐琅艺术有限公司的珐琅首席技师。曾在俄罗斯留学的他,致力于将传统珐琅技艺、海派文化、西式手法、潮流审美相结合。3D打印、精密计算等前沿技术的积极引进,使得珐琅制作“不仅仅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也要在历史长河中得到发展”——在陈徐奇看来,精确度高、灵活性强的3D打印技术,对于珐琅作品的稳定性、成品率都有很大帮助。
上海老凤祥珐琅艺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珐琅首席技师陈徐奇
新时代的工匠,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式,传统工艺在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碰撞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舌尖上”的安全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