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楷模 >> 楷模介绍 >> 正文 >> 正文

怕老婆的胡适,如何与妻子有着美满的婚姻

来源:楷模 时间:2022/10/22
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m.39.net/pf/a_4780753.html

古往今来,其实有很多大牛人,都有“怕老婆”的“光辉”事迹,所以说如果你也怕老婆,不用怕不丢人,很多牛人都怕老婆。比如咱们中国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结束了中国长达几百年的分裂和战乱,把南北朝结束了统一天下。本事够大了吧,可是这么牛的人愣是拿他的老婆独孤皇后一点辙都没有。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隋文帝一朝天子开国皇帝,好几次被老婆气得离家出走。

再比如北宋的才子陈季常,也就是我们看过的电影《河东狮吼》里边那个主角原型,这就是古天乐演的那个。在历史上,那可以说是“怕老婆”怕的最厉害的名人了。据说陈季常宴请客人有一次,而当时就很流行请歌妓来唱歌助兴,他的老婆柳氏就在隔壁用木棍敲打窗户,直到把客人都全部赶跑。大文豪苏轼,跟陈季常是好朋友,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是这么写的“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苏轼的本意,只是调侃一下老朋友,可是没想到他的诗文实在是太出名了。当时苏轼是全亚洲的偶像,从此陈季常是怕老婆之名惧内之名闻名遐迩,是为了怕老婆的经典的形象。

不过要说到怕老婆怕的最有水平的,还得数胡适。著名的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民国大文豪胡适。说到胡适“妻管严”的厉害程度,说起来肯定会让你大跌眼镜。上个世纪40年代,胡适任北大校长的时候,他曾在课堂上对北大学生发表过一番“怕老婆”的“宏论”。说一个国家,怕老婆的故事多,则容易民主;反之则否。德国文学极少有怕老婆的故事,故不易民主;中国怕老婆的故事特别多,故将来必能民主。

好奇之余,大家可能就会想了。这个胡太太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厉害角色呢?是国色天香风情万种,还是善解人意?胡适的太太江冬秀,看照片你也知道了,长得不算是漂亮,更为关键的是,人家还是一个没读过书的爆脾气,旧式小脚女人。这边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留洋的博士,还反对抨击包办婚姻,声讨妇女缠足,呼吁女性要读书。这边却守着家里那个目不识丁的小脚太太,安安稳稳过日子。最后他们俩关键是还恩爱白头到老很是美满。四个字一个成语,不可思议。

正是因为不可思议,胡适和江冬秀的这段婚姻,才被称之为“民国七大奇事”之一。这桩“奇事”的背后有着怎么样鲜为人知的故事呢?胡适生于年,是安徽绩溪人。众所周知,此人是一个天才级的人物,他19岁赴美留学,在几所名校一路读到博士。26岁就成了北京大学的教授,可谓是少年得志,一篇《文学改良刍议》更是让他名动天下,成为了文坛领袖和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按说这样的青年才俊,找一个如花似玉才华出众的太太,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前面说了胡太太江冬秀,却是一个相貌平平,目不识丁的小脚女人,脾气还不太好。怎么会这样呢?因为这是一门娃娃亲,直到结婚入洞房的时候,胡适都没见过江冬秀的面。细论起来,胡适跟太太江冬秀那还是远亲,胡适的姑婆也就是江冬秀的舅妈。胡适10岁那年,有一次跟着母亲冯顺弟到姑婆家做客,恰好江冬秀的母亲也在,江冬秀的母亲一见胡适,说这孩子长得眉清目秀,人又聪明伶俐非常喜欢,就随口说了一句“胡适跟我家冬秀,年纪差不多,要不咱们两家来上个亲上加亲吧”。

冯顺弟知道江家那可是旌德县的名门望族,以胡家的情况,能娶到这种人家的小姐,那算是高攀了,那肯定是乐意的。就这么着,这门亲事就算是定下来了。这样的娃娃亲,在今天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可是在当年,那一点都不稀奇,那还有指腹为婚的呢。年,胡江两家还正式地给两个人订了婚。那一年胡适不过才13岁,根本就不知道婚姻是怎么回事。而且他连江冬秀的面都没见过,就离开了绩溪到上海念书去了。倒是江冬秀在胡适离家后不久,就提前到胡家当起了儿媳妇。

江东秀当时可没有想到,她这个实习儿媳妇,一当就是十几年。为什么当这么久?原来是这样,胡适先是在上海念书,读到了年,他又考取了庚子赔款留学的名额,公费到美国留学去了。留学的第四年,胡适还遇到了他人生当中的第一个红颜知己,是一个外国人,金发碧眼白人姑娘叫韦莲司。韦莲司的父母都是康乃尔大学的教授。韦莲司自己是个画家,谈吐不凡性格豪爽的“白富美”,让20出头的胡适,那时候情窦初开春心萌动了。

而韦莲司对这个来自东方的帅小伙,感觉也非常不错,一来二去两个人关系是越来越密切。要说还是美国姑娘大方,交往了一段时间之后,韦莲司就主动地向胡适表白。没想到她的表白,竟然遭到了拒绝。胡适到了美国的韦莲司的单身宿舍,韦莲司有这种表示,向胡适有这种表示,胡适拒绝了。这个在他们的信件中间非常明显。“郎有情妾有意”还是女生主动表白胡适,你这个榆木脑袋。

其实胡适也是有说不出的苦衷,家里的老太太老娘正逼着他回去完婚。定娃娃亲的时候,胡适还是个孩子不懂事,如今他已经长大成人了,又远在美国,喝了这么多年的洋墨水。难道还不明白婚姻自主的道理吗?就那么听母亲的摆布吗?这就得来说胡适的身世。胡适之四岁的时候,父亲就病死异乡,冯顺弟既当妈又当爹,一手把胡适拉扯大,吃尽了各种的苦头。

为了供胡适读书,母亲甚至把仅有的几件首饰都给卖了。可想而知,老太太在胡适心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胡适从小就丧父,然后母亲对他恩重如山,他必须要把他母亲的所有对加在他身上的自己这些东西当作自己遵守的一种意志来执行一样。这样一种对妈妈的一种孝顺,恋母所导致的一种很强烈的一种,不得不这样来就范包办婚姻。

还有,胡适在美国跟洋姑娘谈恋爱的事,不知怎么就传回了国内。所以说这个世界上,传的最快的速度最快的东西就是八卦,你看那个时代,通讯那么不发达就能传回国内。冯老太太一听就着急了,儿子这是要当陈世美。她赶紧托人给胡适写信,一边大夸大肆的夸奖江冬秀有多好多孝顺。一边说自己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怕是没有几天好活了。不亲眼看到儿子结婚生子,她是死不瞑目。接到信之后,胡适赶紧回信,跟母亲解释自己没有娶洋媳妇的打算,拿到学位就立马回国成亲,让老太太您早日抱上孙子。

就这样。年,胡适一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就赶回了绩溪老家,正式和江冬秀完婚了。实际胡适从内心的是不愿意这门婚事的,从他在上海读中学开始逃婚,一直到美国,以迟迟没有拿到学位没有毕业为由,逃逃避这场婚姻。但最后年还是逃不掉,回来结婚了。一个是留洋博士大知识分子,一个是目不识丁的乡下姑娘,两口子进洞房之前,甚至都没见过面。这样的婚姻,带给胡适的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实在是不难想象,很难想象也不难想象。

可是为了让母亲高兴,胡适觉得值。胡适跟江冬秀的这种婚姻,不但是一般人不可理解,就是胡适本人他也不想认可,让他认可这种桩婚姻最大的因素是不想让他的母亲伤心。在北京的期间,高梦旦说,说适之你迁就江冬秀这门婚事,朋友们都为你惋惜,你牺牲太大了。

完婚之后没多久,胡适就离开家乡去了北京,成为了北大哲学系的教授。那年胡适才26岁,26岁的北大哲学系教授,而且是那个时代民国时期,可以说是大家灿若星辰的时代。能在北大这样的名校当教授了不得,当时他每个月光薪水块大洋,再加上写文章的稿费,绝对的金领阶层。大概一块大洋,你就按现在块钱算。

很快胡适就在北京买个房子,把母亲和老婆都接了过来,想好好地在母亲跟前尽尽孝。可惜,冯老太太没有这样的福气,到北京来还不到一年就病故了。母亲的去世,让胡适伤心欲绝,而胡适很多朋友都认为,母亲一去世,胡适跟江冬秀的婚姻,估计也算是走到头了。谁都知道,胡适之所以委曲求全跟江冬秀结婚,还跟那个韦莲司分手拒绝,那都是为了让母亲高兴。母亲现在没了,这样的婚姻也就失去了意义。

在北大教书这一年,胡适的才华可以说是表露得淋漓尽致。他学贯中西又开朗幽默,开的课那是大受学生的欢迎,校内校外的粉丝众多。向年轻的胡教授暗送秋波,甚至是明明白白的表白的女生,那可都不在少数。据说胡适案头的情书,那几年从来就没有断过。女大学生和江冬秀谁更适合胡适,他心里能不知道吗?绝对门清。可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接下来的几年,胡教授的婚姻却是波澜不惊,连跟女学生之间的绯闻都没有。

当时正值是“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胡适身边一大帮的朋友都纷纷跟从前的包办婚姻说再见,谈起了自由恋爱。这整天喊着要摒弃封建道德,解放人性的胡教授,怎么就成了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了呢?他们不知道,胡适其实早已经有了自己的意中人。胡适的意中人就是这位女子叫曹诚英,是胡适三嫂的妹妹,比胡适小11岁。当年胡适跟江冬秀成亲的伴娘就是曹诚英。

曹诚英非常有个性,文才也非常出众,对胡适这样的大教授,她一直都非常的仰慕。虽然胡适远在北京,但是曹诚英时不时都会把自己写的文章小诗歌什么的,寄给胡适请他指点。曹诚英也有新女性的一种性格,对胡适也很有感情叫他麋哥,关系一直是很好的。更关键的是,曹诚英跟胡适两个人还同病相怜。曹诚英从小就被父母指腹为婚,在娘肚子里就成了别人的媳妇了。

完婚之后,她跟丈夫那是毫无感情可言,因为一直没生孩子,在婆家还天天受气。总之,曹诚英的婚姻也是非常的不幸福,满肚子的苦水,只能在胡适这里倾诉一下,你跟我有同样的遭遇。那是在年,胡适生了一场大病,向学校请长假到杭州休养。在杭州,胡适度过了他一生当中少有的浪漫时光。每天,他和曹诚英那是西湖漫步龙井品茶下棋吟诗谈天说地,过着神仙眷侣的日子。在爱情的滋润之下,胡适不但身体恢复得很快,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连来探望他的朋友们都看得出胡适一定是在谈恋爱。

美好的时光过得总是特别的快,一转眼半年时间就过去了,胡适的长假到期了。回到北京,一进家门迎接他的是一场暴风骤雨。就是家里后院的葡萄架倒了,不知道是谁泄的密。胡适跟曹诚英的那点事,被江冬秀知道了,眼看着纸里就包不住火,胡适就也没有辩解抵赖。而是直接摊了牌,一切都是我的错,我们之间已经没有感情了,不如离婚吧,有什么要求你尽管提。“离婚”而这两个字一出口,江冬秀的反应还是超出了胡适的想象。

江冬秀就从厨房拿着一把刀,把自己两个儿子拉过来,小儿子夹到这拉着大儿子。当时胡适和江冬秀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最大的才5岁,最小的3岁。一看江冬秀刀都拿起来了,还说要杀儿子,胡适顿时吓得是面如土色,一个劲的劝老婆要冷静,其实用“劝”这个词就已经是客气了,就是“求”别冲动。在寻死觅活的老婆,和情投意合的情人之间,胡适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据说就闹了这么一回,胡适就再也不敢提离婚的事了。胡适真的是怕出人命,才断了离婚的念头吗?其实夫妻这么多年,江冬秀的性格,胡适基本上也算是摸清楚了,那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放狠话也就是说说而已,她不可能真的这么做。据研究胡适的专家分析,他后来之所以再也不提离婚,是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胡适很清楚,按照当时的法律,江冬秀不点头这个婚他就根本离不了。民国时期,中国虽然没有专门的《婚姻法》,不过《民法》里当时的《民法》有相关的规定,夫妻闹离婚,如果双方都同意,那非常简单,找两个证人签一份离婚协议就直接可以了。但如果有一方不同意,主张离婚的一方就得到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决离婚。而法院判决离婚的条件,是对方有重大的过错。比如说重婚,虐待配偶什么的,一共有九条。

至于夫妻之间有没有感情这事不管,不在这九条之列。江冬秀多年来相夫教子,别说重大过错,连小过错都没有。胡适如果你真的上法院请求判决离婚,十有八九会被法院驳回,最后你还是离不成。其二,胡适不再提离婚,还跟他的人生哲学有关。我们知道,胡适是北大哲学系的教授,而他的导师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什么是实用主义哲学?说得俗一点,就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好坏,得看它对自己有没有实际上的利益。

江冬秀虽然不漂亮不识字,可她对胡适那是死心塌地,把家里操持得是井井有条,这对胡适很重要。胡适经常对人说,爱情只是人生众多大事中的一件,有很多事都比爱情重要,为了它弄得家无宁日还伤害到孩子,实在是没有这个必要。胡适好些个朋友的经历,也让他对那种只讲爱情不顾其他的婚姻并不看好,自由恋爱未必就能带来幸福的婚姻。

胡适最要好的朋友,大诗人徐志摩就是个例子。他不顾父母的反对,舆论的指责,跟原配张幼仪离婚,娶了又漂亮又有学识情趣的陆小曼。可是后来,激情过后简直是一地鸡毛。胡适的收入跟徐志摩是差不多的,可是两个人的日子过得可是天壤之别,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有江冬秀的操持,胡适只需要一门心思干事业,研究学问就可以了。家里的日子是有房有车有仆人,从来不为钱发愁。而徐志摩的老婆花钱大手大脚,跟别的男人关系暧昧不清不楚的。后来还抽上鸦片,弄得徐志摩是穷困潦倒,出门的时候经常连坐黄包车的钱都掏不出来。在北京只能是在胡适家里白吃白住,这样的生活显然也不是胡适想要的。

夫妻之间没感情,又不离婚。那胡适岂不是得在痛苦和压抑当中过一辈子吗?如果像你说的这样的话,那胡适的婚姻就称不上“民国的奇事”了。在和曹诚英的“婚外恋”风波平息之后,胡适和江冬秀的感情反而是越来越好了,最后竟然成了白头偕老的模范夫妻。要问他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这也有专门研究胡适的人研究过这个事。

结论是胡适跟江冬秀都是聪明人,他们懂得怎么去经营婚姻。先说江冬东秀,虽然说她没什么文化,但是人很聪明,她明白婚姻出了问题,不是一哭二闹三上吊能解决的。所以尽管丈夫有对不起自己的事有前科,可是闹完之后,她一如既往把胡适照顾得无微不至妥妥贴贴。显现出了一个贤妻良母的大气,而胡适自己有错在先,老婆还这么给面子,你说还能不感激吗?

这一感激不就有了感情吗?所以胡适尽管对包办婚姻是不满意的,对这种形式不满意。可是既然离不了,那就得面对现实,与其闹得两败俱伤,不如调整自己的心态,把日子往好了过。江冬秀脾气大有“母老虎”之称,社会上都盛传胡教授怕老婆是个妻管严。胡适听了之后,非但不生气,还能够轻轻松松地调侃一番。他说,风水轮流转,过去的女人要守“三从四德”。现在是男人就得讲“新三从四得”了,著名的“新三从四德”就是这么出炉的。

除了这个“新三从四得”,胡适还经常会说起他那几句怕老婆的玩笑话,他说太太年轻的时候是活菩萨,怎好不怕。中年时是九子魔母,怎能不怕。老了是母夜叉,怎敢不怕。这样的玩笑话,当然是开玩笑。不过也体现了胡适的过人之处,胡适一方面提倡新文化新思想的,另外一方面,他又保留了旧式婚姻。所以蒋介石在他去世的时候,给他送一副对联“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大概意思是这样。

就是说他把新旧的东西融合在一起了,把这两个矛盾的东西很和谐地处理了,这个是胡适应该是说比较难得的一个地方。在我们今天看来,胡适和太太厮守一生,所谓的惧内不过是玩笑话,谁都知道这个“惧”完全是由爱产生的。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婚姻就像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这是西方的谚语,中国人的话叫“如人饮水冷暖”。

经历风波之后,两个人能够越到晚年越恩爱,最终白头偕老。这样的婚姻,当然也是非常令人羡慕的。现如今离婚率有越来越高的趋势,专家分析,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夫妻不懂得,其实婚姻是需要夫妻双方共同携手来维护的,而不是生活当中一遇到矛盾不如意,就想到要去离婚,甚至最后反目成仇。这才是胡适两口子这段看似离奇的婚姻,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1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