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楷模 >> 楷模介绍 >> 正文 >> 正文

楷模的力量他们的故事感动你我孝南区融

来源:楷模 时间:2023/5/14
北京中科曝光 https://m.sohu.com/a/111033359_362018/?pvid=000115_3w_a

楷模是什么?

是一盏灯光,驱散黑夜的迷茫;是一捧星光,点亮内心的火种;是一片阳光,播撒人间的大爱和希望。

在孝感,我们的身边

一个又一个令人动容的身影不断涌现他们好似一股向上的动力给予我们希望和勇气他们是我们心中的坐标指引着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年1-3月“孝感楷模”榜单出炉!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认识这些“孝感楷模”

聆听那一段段动人的心灵之歌

年1-3月“孝感楷模”

胡三枚

事迹

胡三枚,58岁,现任汉川市马鞍乡农村福利院院长。年7月在回乡时偶然一次机会到离老家不远的福利院转悠时,看到福利院内杂草丛生、管理简单,他心想在这样的环境下老人怎么生活得好,不由地生出将福利院接手的念头。正是怀着这样一股回报桑梓之情,他和老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献身于家乡养老事业、心甘情愿做“孤寡老人贴心人”的道路。接手福利院伊始,为了改善福利院的面貌和院内老年人的生活,他动员职工和院民充分利用院里原有的蔬菜基地种植蔬菜和饲养家禽,固定有劳动力的人员种植和饲养,时令鲜蔬瓜果基本能自足自给;年出栏肥猪3头、鸡鸭多只,产蛋类7多枚,每天确保院民二两猪肉、两枚禽蛋。年,他投资60余万元,新建了30多米的文化走廊、升旗台、亭台,翻新了食堂、娱乐活动室、卫生间、医疗保健室、院民寝室等配套设施,做到功能完备;年,他积极争取扶持资金60万元,自筹资金20余万元在院内新建了一座公寓楼。目前,福利院可同时入住位老人。院里有一个因年幼体弱多病导致残疾长期卧床不起、满身耨疮的萧国才老人,胡三枚和工作人员24小时对其精心护理,并医院住院治疗、悉心照顾,回到福利院经过三个月的调养、康复训练,其自理能力逐渐得以恢复。一个月之后胡三枚买了一辆推车让老人扶着行走,经过两个月的康复训练,老人身体逐步恢复了行走能力,腿脚、胳臂灵便了,现在能按时去食堂集体就餐,还能参加简单的生产劳动,老人逢人就说:“胡院长真是一个好人,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在福利院软硬环境得到改善,运营状况维持微利后,胡三枚还不忘用爱心回报社会。他个人捐资余元支持修建村级公路,成立了“福优娱乐队”,专门购置了相关音响设备,请周边广场舞能手前去领舞,院民都乐意参与,老年舞蹈跳得有模有样。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为参与乡镇卡口的干部和村民免费提供盒饭余盒,向汉川市民政局、马鞍乡政府、马口社区捐赠3吨左右的鲜蔬。

梁柏清

事迹

梁柏清,年4月生,曾任孝南区史志办公室副主任、区政协办公室副主任。他忘我忘龄,忘利忘病,却不忘初心,兢兢业业从事史志工作达36年,著书近千万字、20多部,为丰富党史和志书作出了重要贡献。年8月,他夜以继日,执笔完成《胡锡奎传》,荣获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优秀成果奖”。他参与编辑的《胡锡奎纪念文集》,荣获湖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委员会“优秀成果一等奖”。“掌握执中原则,攀登史学高峰。”这是国务院参事杨玉清先生为梁柏清亲笔题的词。他编写的《王新亭传》收入《中共党史人物传》丛书,采写的《毛泽东在孝感》在《湖北档案》发表,被评为百年优秀史料。年初,他刚从岗位退下来就被孝感市委组织部聘请主持编写《中共孝感市委组织工作五十年》,为全市县市区编写党史起了示范作用。他先后参与编辑了孝感市委统战、电力、城建、医院、市直机关工委、澴川诗词和书法等多部史志书,填补了不少“空白”。梁柏清常说:“编史志虽然是一项清苦、辛苦、艰苦的工作,但是用心用笔记录先烈流血牺牲的英雄事迹是神圣和光荣的。我一生无怨无悔!”他为史志事业废寝忘食,辛勤耕耘,呕心沥血。

梁柏清的妻子陈四蓉患眼黄斑病变和膝关节退变,行动不方便,他因忙于写史志而不能照顾,他愧疚地对妻子说:“热痴着史志,冷落了爱人;此生亏欠爱妻,古今忠爱难全。”妻子却无怨无悔,包揽家务支持他写史志。

“青丝变白发,老骥志千里。”梁柏清说:“我入党32年了,党员一生都要听从党召唤。”为了写史,他婉拒一单位史志顾问高薪工作,心系红色老区,抛弃个人得失,不顾年迈瘦弱,笔墨为伴。

刘爱萍

事迹

刘爱萍,汉川市西江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她用“初心”点亮了扶贫路,足迹遍布了全乡户的每一个贫困户,她不顾身体的疼痛,带领全乡10个贫困村、名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

以群众为中心,心里装着“民生账”。分管扶贫工作期间,刘爱萍坚持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初心,将一件件实事办到了困难群众的心坎里,获得了群众的赞许。战“疫”紧张的日子,她为全胜村贫困户黄辅刚的儿子解决上网课没网络的问题,为和平村贫困户李艳飞申请了公益岗、办理了低保,为不想住福利院的新生村五保户肖凤姣,协调乡水厂,让老人顺利地吃上了自来水……她用实际行动,暖了每一个贫困户的心。

以精准为导向,筑牢数据“精准根”。为解决全乡扶贫档案资料不规范的现状,她带领乡扶贫办的专班,顶着炎炎烈日和蚊虫叮咬,一村一村核对三一致信息。为了实现危房改造全覆盖,她对着申报名单,挨家挨户排查;为确保扶贫项目精准,她足迹踏遍了田间地头。为确保脱贫整改不留死角,她一个村一个村现场沟通,督促整改到位。

以产业就业为抓手,奏响脱贫“富民曲”。年以前,大桥村村级集体经济无收入,为探索出该村的产业路子,刘爱萍与扶贫工作队一道走访村老党员老干部,与群众反复座谈,收回村集体土地,争取产业扶持资金,投入15万元建成占地35亩的苗圃基地,村集体三年共获利20多万元。为全胜村“铲穷根,建瓜棚”,采取“资金入股、合作共建”的模式,引进“农旅结合”特色扶贫产业项目,建起了20个生态大棚种植哈密瓜,大棚每年流转收益2万元,村民还可以就近务工。采取“园区乡镇结对、村企签约共建”的形式共推荐贫困户40多人到园区企业就业。在2个贫困村设立流动扶贫车间,吸纳贫困户6人就近就地就业。

带病工作,为了扶贫不后悔。由于长期熬夜加班,她患上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但一想到肩上的责任和贫困户的状况,她都咬紧牙关,一次次坚守在脱贫攻坚的岗位上。6年的扶贫岁月见证了这位扶贫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涂雪松

事迹

涂雪松,中共党员,孝感市“积善之家”志愿者协会会长,从小是孤儿的他一直以来秉承志愿者精神的宗旨,创立了孝感市“积善之家”志愿者协会,由最初的几人发展到现在名会员,成为极具特色的民间公益组织,获得广泛认可。

他长期以来坚持做公益行好事,年组织成立了孝感市“积善之家”志愿者协会,目前会员多名。他是普通工薪却筹措了近百万元的善款物资捐助给弱势群体;他为人低调腼腆却将“积善之家”大爱的足迹遍布孝感各地,更延伸到了两千多公里外的四川凉山。保卫母亲河、清洁家园、爱心助学、扶弱济困、见义勇为等这些都是他的“普通日常”。年初,他逆行出征战疫情,带领组织捐赠、运转物资,哪里有需要就服务到哪里;年1月下旬,他带队主动筹集物资连夜开车千里赶赴石家庄高风险区,将物资及时送到当地居民手中,广受当地政府和群众赞扬。年被评为“孝感市最美志愿者”,所行善事受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赞扬。

许起飞

事迹

许起飞,中共党员,退伍军人。他是合作社的领头人。年回到家乡应城市,创办了“老兵筑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视贫困户、村民为家人,共同发展产业,年当年就帮助贫困户和村民销售了多万斤蔬菜。他更是不穿军装的“疫线战士”。疫情爆发之后,许起飞便扎根在了一线,上门走访、卡点值守、防疫消杀已成为家常便饭,他还利用自己的合作社,积极与当地政府配合,帮助广大市民群众解决生活难题。特殊时期,他不仅仅是老兵筑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老兵,更是人民亲切的子弟兵。

“老兵筑梦”,筑起百姓的希望梦。疫情伊始,为了做好全市乡镇的生活保障,他主动与镇政府协调办证,并积极联系广东、武汉等地的战友,组织了多批广货蔬菜输送到应城,并且蔬菜配送价格都和往常价格一样,被人民群众亲切称为“老兵筑梦平价菜”。在了解到农户蔬菜滞销之后,与镇政府积极配合,将农户、精准扶贫户打包好的袋装蔬菜运送到他的合作社,彻底解决农户、精准扶贫户蔬菜销不出去的现状,直接给精准扶贫户、农户带来经济收入20万余元。

“老兵筑梦”,筑成有意义的人生梦。“政府是指挥的核心,医院是救治的主战场,如有需要,继续捐赠!”退伍军人许起飞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句口号。疫情期间,许起飞积极协调配合应城市人民政府与黄滩镇镇政府,医院、医院、黄滩镇养老福利院、黄滩镇其他村捐赠蔬菜,带头号召家乡医院捐赠蔬菜、禽蛋物资,后动员医院捐赠鹅蛋6千多枚,折合人民币4万余元,动员法国的朋友捐赠奶粉等物资。

老兵许起飞参加了“电子商务精准扶贫领头人培训”,结合自身的所见所想所历,脑海中已有一套完整的发展方案。“牢记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自觉弘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岗位上继续出色工作、活出精彩人生”。把总书记的殷殷叮嘱牢记在心的退役军人许起飞,正向着他的目标,勇往直前!

邹宽桥

事迹

邹宽桥,安陆市雷公镇水产水利农机服务中心主任。年出生的邹宽桥,从参加工作起,就一直在雷公镇水产水利农机服务中心上班,如今已经和水打交道半生。说到自己31年的经历,他用12个字概括,“生在雷公,情在基层,志在水利”。

基层水利工作是个苦差事,风吹日晒是常态。当年同一批入职的同学,绝大部分转行,只有他一门心思扎根基层水利战线。多年的辛勤付出换来骄人的业绩,安陆市连续两年的河长制考核中,他带领的雷公镇河长办都被评为第一名。由他首创的河库管护队伍“十六字”精神,被作为先进经验在全系统推广。以他创新的管护工作为原形的微电影《剻三巡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巡河巡库磨坏多少双鞋、戴坏多少顶草帽、汗湿多少次后背,连他都说不清。他说,用汗水换清水,值!雷公镇是传统畜牧养殖大镇,大大小小的养殖场近百家,养殖业污染顽疾由来已久。他逐户与水产养殖大户签订《停止投肥投粪养殖承诺书》,向畜禽养殖户发放《雷公镇畜禽养殖户告知书》,严格监管,对排污“零容忍”。及时制止了彭某在聂家坳水库建库中库、阮某在长冲水库西岸建大型养鸡场的违法行为,主导拆除了双堰水库、叶家洼水库、陡坡水库的拦网养殖。他坚持河库管护无小事,每条河流明确河库长和管护员,并将责任人、工作内容、整改措施等对社会公示,接受监督。在日常管护之外,他还组织迎春行动、清流行动、清“四乱”等专项治理行动,及时修复河湖生态。

在他的带领下,如今有一支30人的河库管护员队伍,他们行动高效,日夜守护着河库安宁。他们是地道农民,却连续两年荣获雷公镇环境保护先进单位,群众赞赏有加。他的高招就是首创的《雷公镇河库管护员宣言》和“作风正派、装备精良、乐于吃苦、步调一致”的河库管护员“十六字”行业精神。通过定期开展学习和宣誓,强化管护员使命感;开展保洁“大比武”,举办交流会,提升能力;严格绩效考核,奖优罚劣,激发热情,把这些毫无经验的管护员打造成一支河库管护“铁军”。

天天围着河湖转,在家的时间屈指可数,他心存愧疚。但想到用水关乎万家幸福,他就会义无反顾,唯有努力工作,才能不辜负家人、群众和组织。

作为安陆市人大代表,他总是为百姓用水发声,建议加强小微水体治理。作为作协会员,他与同事牵线文联和河长办,促成安陆25位文艺界名家成为“民间河库长”,通过名人效应,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河库管理的良好氛围。

他们

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

挥洒着智慧和汗水

他们

用行动书写了“优秀”两个字

激励着我们一路同行

让我们一起向楷模学习!

向楷模致敬!

来源:孝感市委宣传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6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