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楷模 >> 楷模介绍 >> 正文 >> 正文

清朝CBD备受倚重的姑苏繁华地

来源:楷模 时间:2023/6/21
白癜风有哪些要忌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064851.html

姑苏繁华图(局部)

苏州历来是经济重地,这座有两千五百余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春秋以来即为郡治、府治所在地。明清时,苏州已成为东南地区经济中心。明代初年,「苏松税赋半天下」;清代,苏州向中央 府缴纳的粮、税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太湖流域日渐成为全国 的粮仓。

姑苏繁华图(局部)

在农业发达的同时,经济作物也不断增多,尤其是蚕桑业后来居上,苏州逐渐成为蚕桑业中心,丝织品生产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金银制作业亦是成就非凡,宋代宫廷即在苏州设「造作局」专门制造牙、角、玉等制品。至明清时期,苏州手工业长足发展,时钟制作、建筑技术、城市规划、纺织技术等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

姑苏繁华图(局部)

「苏州以市肆胜」,促进了人们对物质生活的热情,商业发展冠盖东南,市场分工日趋细致。当时盛传:「繁而不华汉川口,华而不繁广陵阜, 都会最繁华,除是京师吴下有。」康熙时人沈寓说:「东南财赋,姑苏最重;东南水利,姑苏最要;东南人士,姑苏最盛。」

倦勤斋内白玉梅花屏

不难发现,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苏州的经济富裕和文教繁盛,历代祖籍和寓居苏州的先贤名士发挥了他们的楷模作用。苏州书院教育发达,苏州人历来好学勤学、重教重考。明清两代,苏州人成为最擅长科举考试的应试高手,及第人数多、比例高、名次前,在全国罕有其匹。据统计,明清两代全国状元共出二百零四名,在苏州就产生了三十四名。

姑苏繁华图

康熙四十二年、四十四年两次南巡召试选取七十三人中,苏州独占五十二人,以致康熙年间的苏州人汪琬将苏州状元夸为「土产」。而且,文人参与手工艺是苏州民间工艺一大特色。他们赞赏苏州工艺品的精湛技艺,使其登堂入室。手工艺人置身于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能从普通工匠成长为手工艺师,与文化人互动而产生质的飞跃。

藕荷色地福在眼前纹宋式锦(局部)

生活富裕,文风灿然,使苏州人愈发注重家居生活的文雅、艺术化,造园活动蔚然成风,到明清时期发展成具有意境的自然山水园林。在大规模的造园实践中,吴门画派文人画家的参与,用绘画理论指导和总结造园实践,使苏州园林形成特殊风格,从最初满足贵族生活享受,逐渐发展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人居环境。明清两代朝廷在苏州设织造局,在制作贡奉作品中,培养出一批批手工艺人才,造诣精深,见识广博。民间手工艺也能够适应富庶而追求精致生活的本地市场需求,呈现出品类繁多、技艺精湛、全面发展的格局。

乾隆花园内以梅花为纹饰的「碧螺亭」

苏州文人唐伯虎的《阊门即事》描绘出艺术家观察到的苏州:「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 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作为吴门画派中的一员,面对现实中的繁华市井,也不得不慨叹难以描摹。对历朝历代的中央 府来讲,首都在北京,经济中心在江南,江南的控制是大问题。明朝时是两京制度,清朝时南方的中心实际上从南京移到了苏州, 府控制江南的核心位置在苏州。康熙、乾隆皇帝十二次南巡,前后在苏州驻留一百一十四天,占整个南巡时间的十分之一以上,体察民情,处理 事,巡幸召试,主要目是为了加强控制,激励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不但要保持繁荣,更要源源不断地为大清国贡献钱财、物资和人才。尤其是乾隆帝南巡途中,对苏州景致百看不厌,于是命画师徐扬将苏州的美景永远留存,以便回宫后随时都可以看到。

缂丝人物图毛挂毯

基于经济、 治、文化等多重因素,明清统治者从仰慕江南文化,到引进江南文化,从宫殿、园林到宫廷工艺珍藏、宫廷衣食住行都含有大量江南元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