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1岁高龄的韦思浩退休于夏衍中学,令人吃惊的是,谁也没想到月入退休金块钱的他,竟为资助贫困学生开启了他的拾荒生活,这一坚持就是21年。
年,一篇关于“拾荒者看书前自发洗手”的新闻报道,使得韦思浩进入大众的视野。
年,韦思浩发生车祸不幸离世。他的三个女儿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一直将自己大部分的收入都匿名捐给了贫困的学生,这一事件曝光以后,顿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和反响。
那么,为何一个有着丰厚退休金的高龄退休教师,放弃他原本轻松舒适的晚年生活去拾荒资助学生呢?又为何一个住在仅有一张板床的毛坯房中,对于自己很是节俭,却在公益资助上慷慨大方?本期周少说就带大家走进感动中国的拾荒助学老人韦思浩的传奇人生。
年,韦思浩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自幼勤劳刻苦,热爱学习,成绩也一直以来都不错,一直名列班级前茅,是同班学生当中的佼佼者,尤其对文学展现出来极大的兴趣,经常翻阅各种各样的小说以及诗集,由于他经常喜欢在课下独自一人在角落里看书,同学们都笑称他为“书呆子”。
很快高考结束,韦思浩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选取了中文系,由于成绩不错,被浙江师院中文系顺利录取。韦思浩在大学期间,延续了自己勤奋苦读的学习劲,一直到大学毕业。
因为在校出色的成绩,韦思浩毕业如愿被分配到了如今的夏衍中学任教,这一教就是数十年。在工作中,韦思浩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深得学生喜爱,他的学生至今谈起恩师,都是赞不绝口,句句话无不透露出对恩师的尊重和敬仰。
其中,他的一名学生谈到韦思浩说:“他是一个全能的老师”,虽然韦思浩是一名数学老师,但是他也会对学生的语文进行指导甚至物理和化学,他都非常擅长。在韦思浩的课堂上,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一点也不会让人感到拘谨,他独特的教学方法使得他的教学效率极高,因此,韦思浩在退休之前就被顺理成章的评为了中学一级教师。
20世纪80年代,即使韦思浩是一名中学数学教师,但是由于韦思浩饱览群书、博学多识,在教师和学生中的声望很高,有着极高文学素养的他便又被选中去杭大《汉语大词典》编写组工作,参与编写了《汉语大词典》。
年,韦思浩老人从夏衍中学退休,成为一级教师的他,每个月都能拿到块的退休金。在那个年代,这个收入已经处于上游收入了,足以让韦思浩过上十分舒适的晚年生活,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他却在退休以后转而去捡垃圾,成为了一名拾荒者。
对于拾荒这件事,韦思浩一直隐瞒着家里的三个远嫁的女儿,直到韦思浩在网络爆火,他的三个女儿才得知韦思浩在拾荒。
年,一篇关于拾荒者看书前自觉洗手的新闻报道在网上热传,而这位化名叫章楷的拾荒者就是韦思浩本人。
原来,韦思浩一直到老也没有丢弃过书本,他十分热爱读书,自始至终都非常热爱读书,他始终活到老学到老。在他58岁时,还获得了浙江大学外贸经济专科教育的毕业证书,他60岁时还参加会计培训和医疗培训。爱学习的兴趣直到他退休也没放下,韦思浩老人每天最幸福的事便是捡完废品去图书馆读书了。
每次进馆前,韦思浩都会把捡来的垃圾放到图书馆门口旁边,然后一遍又一遍地清洗着自己被废品污染的双手,直到清洗干净了,他才会允许自己进馆读书。有些人因为他衣衫褴褛,身上甚至散发着一些臭烘烘的味道看不起他,便去找馆长,要求馆长禁止拾荒者进馆,没想到馆长的一句话便回绝了他,馆长说:“我没有权利去拒绝他们进馆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馆长的一席话保全了拾荒者入馆读书的权利,也保留了韦思浩的乐趣。
据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声称,韦思浩来看书绝对不是为了看热闹,走马观花,楼下的报纸杂志五花八门,但是他每次都要来三楼的文献馆看政治类的文献。随着韦思浩年纪越来越大,他的视力也变得越来越差,即使每次看字都特别困难,他也会贴在纸上以保证自己能看清,认认真真地阅读。
韦思浩对读书已经陷入了一种痴迷状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一天晚上,韦思浩照常去图书馆看书,在路上却不慎摔倒在一块石头上,面对腿上的剧痛他没有放在心上,直接去看书了,直到被路人发现他医院。
也正是因为这篇新闻的报道,使得韦思浩拾荒的小秘密被三个女儿得知,他的女儿对此表示不理解,劝他不要去拾破烂了好好在家养老,怎么劝都劝不动这个固执的老顽固,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有着块钱退休金的父亲为什么要去捡垃圾。直到韦思浩去世,这个问题的答案才浮出水面。
年,向往常一样出去拾荒的韦思浩不幸被车撞倒,最终抢救无效逝世,三个女儿在整理他的遗物时,一个铁盒引起了女儿的注意,打开以后发现了数十张捐资助学凭证、若干张感谢信,上面的落款署名均为“魏丁兆”,仔细翻阅后女儿发现,原来父亲一直在匿名资助学生读书。
从年以来,他一直将自己大部分的收入都捐给了困难的学生,他自己始终过着最低保障的生活,他生前住着的房子还是学校当年分配给老师的老房子,甚至连基本的装修都没有,只有一张板床和几个基本的破旧的家具,连照明灯都是一个悬挂的老式瓦斯灯泡,充分保持了原本毛坯房的原汁原味。从一开始的每次几百,到后来每次几千,他的学生和女儿并不曾知道这些。直到这时,他的学生和女儿才明白了老人拾荒的良苦用心。一滴滴泪水滑落,滴到了一张手写纸上。
在这些感谢信和捐资凭证下,还有一张韦思浩本人手写的遗体捐献书。上面赫然写着三行字,“本人十几年就决定身后捐献遗体及所有可用器官,骨灰洒江河”落款人:韦思浩。
在他年轻之时,致力于教书育人,年老之后仍旧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寒门学子,即使在驾鹤西去之时,也要把自己的肉体留给需要帮助的人,他的高贵化作点点繁星,照亮了遍天桃李的前行的路。
这件事情曝光以后,众筹老人雕像的爱心行动立马开展了起来,韦思浩老人的高贵化作了杭州图书馆的铜像,永远待在了他所热爱的书籍中。
一个不起眼的拾荒老人,心存大爱,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用一根竹竿,拾荒十五年,撑起了无数贫苦学生的读书之路。有人直言我们都欠他一个“感动中国人物”的称号,他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尊重,同时也值得每个人去学习他这种大无私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这个国家才会更好!
然而反观当下,有多少人只顾追求物质富裕,忽略精神建设,整日贪图享受,过着奢侈的生活呢?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量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交不起学费,无法接受最基本的教育,每天的工作只为维持温饱,幸运的人得以在韦思浩这类人的资助下学习。
当贪图享受,追求奢侈成为社会主流风气时,国家和民族也就失去了希望。幸运的是,有像韦思浩老人这样无私的奉献者,哪怕自己衣衫褴褛,哪怕自己勉强温饱,也会用尽最大的努力去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也许老人的物质生活达不到那般豪华,但他的精神世界早已是丰富多彩。
当然,像韦思浩老人这样的楷模在中国还有千千万万个,即使贫穷仍然不忘读书学习,仍然不忘努力贡献,他们才是我们这一代青年的榜样,他们才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骄傲。我们应当学习韦思浩老人的精神,将这一优良品格向全社会传播,在全社会形成一股优良的风气,如此,中华民族的明天必将充满光明与希望。
你们怎么看待致力于资助贫困学生的拾荒老人韦思浩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