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山东省金乡县是鲁西南地区一个农业县,金乡县以种植大蒜闻名,人口约67万人。
改革开放后,山东金乡出的名人并不多,前首钢集团总经理周冠五、前中直机关党工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福启等。
有一位金乡籍的台湾老人这几年出名了,成了大家学习的楷模。
著名女作家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可我这位老乡,却越老越有名气,他叫赵慕鹤。
赵慕鹤,年出生于山东省金乡县。地主家庭出身,7岁入私塾,14岁时随清朝拔贡赵朝仪学习鸟虫体书法。18岁之后考进师范体系,抗战期间曾到安徽阜阳第一联合中学任教,抗战胜利后,于震华文学院就读直至毕业。
年国共内战,赵慕鹤因黑五类身份,从金乡一路南逃至金门,于年(40岁)偷渡到台湾。起初他冒名顶替失踪军人的身份,4年后国军改制整编,他申请届龄退伍,用退伍证换了身份证,再去法院自诉伪造文书,把名字改回“赵慕鹤”。
后在大学担任教务工作人员20多年,66岁退休。
66岁前,赵慕鹤一直坎坷,妻子孩子均在金乡,他在台湾单身一人,也没什么名气。赵慕鹤的成名源于他把孙子接到台湾,与孙子一起读大学,后来赵慕鹤晚年奋起,在求学路上一发不可收,越到老年越热爱学习,越学习越出名,越出名越长寿。
从赵慕鹤先生的学习、长寿、成功之路,我们有三点启示:
一是任何时间努力学习都不晚。赵慕鹤老先生87岁时,他以大学生身份重返校园;93医院当义工;98岁取得硕士学位;岁时其书法作品被大英图书馆收藏;年以口述的方式出版畅销书。
我年届五十岁,有时感觉已经老了,可想一想赵慕鹤老先生,我们不能谈老啊,任何时间发愤读书、学习都不晚。
二是学习能让人长寿。赵慕鹤先生的经历告诉我们,学习、读书可以延年益寿。年,赵慕鹤再度因鼓励年轻人返校念书,与友人儿子相约一起考研究所,也各自如愿。
赵慕鹤以论文《中国书法艺术精神之研究—以鸟虫体为中心》获得硕士学位。
赵慕鹤说,他幼年曾向一位清朝贡生学习“鸟虫体”,这种字体每一个笔划都是一只鸟或一只虫,由於书写不易,已逐渐失传,他因精研“鸟虫体”数十年,因此以自己擅长的书法做为研究论文题目。
其书法被大英博物馆收藏(为两岸唯一活着的作品被收藏者)。
书法家欧阳中石说,文以载道、书以焕采。赵慕鹤持续学习,慢慢文化人的修养沉淀下来,书法的笔法、结体、章法也日渐成熟,写起鸟虫体书法也别具一格,虽谈不上书法大家,但自成一派,算是学有所成了。
赵慕鹤先生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如今,城市老年大学受到老人的普遍欢迎。有的老人连学几年也不想从老年大学毕业,主要还是留连老年大学的学习氛围,留连一起学习的同学情谊。
持续学习、致力学术能延年益寿。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活了岁,48岁前一直在新华银行工作,后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邀请担任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渐成语言学家,致力于学术也许是周有光先生长寿的秘诀。
三是持续的努力终有收获。赵慕鹤老先生得享高寿,晚年因坚持学习而得名,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持续地努力学习,活的足够长,总会有所成绩。
现在流行一万小时定律。做任何行业,比如书法、绘画、写作等等,不坚持一万小时刻苦努力,就谈不上拼天赋。
我们要学习赵慕鹤先生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对热爱的《百家号》写作,坚持写下去,终会有曝文出现。
我相信,努力不会白费,付出终有回报。向赵慕鹤先生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