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24日晚间开始一直到现在,蓬勃叔的朋友圈沸腾了,年江苏高考传来喜讯:江苏理科头名花落南通!南通市通州区通州高级中学袁梦同学以的高分夺得理科第一名,最终圆梦。
此前,南通34年间已经诞生过21名高考状元。期间,从年至连续8年蝉联全省高考状元。
今年高考揭榜后,南通的教育为此再次被人们津津乐道的高谈阔论,就连马路边上卖东西的小贩子、广场上跳广场舞的老大妈都情不自禁地,像祥林嫂一样唠叨:“南通又出高考状元了!”有人说:“这有什么奇怪的,南通的教育根基牢,水泥钢筋的底子,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不要大惊小怪的。”
今天的历经改革开放40周年的洗礼,一跃至江苏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阵,位列第4位。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南通始终把教育放在第一位,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以来,南通的教育更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大放异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成为江苏教育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
1
南通的教育成就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南通是我国“近代第一城”,就地理位置而言,南通靠江靠海靠上海。其优越地理位置被誉为“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这与后来的南通包容、开放,吸收最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密不可分。南通建城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江海风光交相辉映。
要说到南通的教育,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南通清末状元张謇,他是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早在多年前,张謇就提出“父教育、母实业”的治国理念,积极倡导崇文重教。特别是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的进程中,他老人家就是最关键、最核心的重要推手,也是当时的中坚力量和开拓者之一。其主要成就是对当时教育体系的重构,在我国的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謇还是近代儿童教育的启蒙家、师范教育的推动者,他积极创办了一所又一所惠及城市和乡村的幼稚园、中小学和师范类学校,在当时甚至大胆提出了课程改革。为了培养教师后备力量,张謇在年创办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此后,又接连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纺织学校、刺绣学校、戏剧学校、盲哑学校等等,这些都为南通打下了坚实的教育根基。
不难看出,南通在多年前就埋下了“崇文重教”的种子,这已然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南通人骨子里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也是这座城市催人奋进的教育精神。这些年,蓬勃叔还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你和某些部门的领导谈工作时,有时几个好友聊天时,谈着谈着就谈到了教育。甚至,到超市排队购物时,在饭店吃饭时,人们谈的最投机的话题就是教育。即使到农村走访时,几个干活的村民都能围绕教育和你侃上一小会,毫无停止的迹象,他们是越谈越激动。仔细回味,当政者谈的是创新思路;当家长的谈的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培养孩子。
可见,这座城市的教育长盛不衰的最根本原因就是重教,已经到了人人重视教育、尊重教育的地步。试想,如果一个家庭不重视教育,为官者不谋教育,这个城市发展的空间还有多大?
2
南通从年至今先后诞生22名高考头名
南通的教育声名鹊起与年恢复的高考制度有很大的关系。蓬勃叔梳理发现,自年开始,海安高级中学王溯舸夺得当年全省首个高考状元后,南通至今35年间已经产生了22名高考状元。
这22名全省状元分别是年文科状元,南通中学严锋;年文科状元,海安高级中学王溯舸;年理科状元,如东中学范茹;年理科状元,南通中学王屹泽;年理科状元,海安高级中学徐应琪;年文科状元,海安高级中学王劲松;年文科状元,南通中学俞萌;年理科状元,南通市第一中学黄昕;年文科状元,市一中学胡琦玮;年文科状元,南通中学陆熠欣;年文科状元,如东中学沈小春;年文科状元,如东中学季晓莉;年文科状元,如皋中学沈沉;年文科状元,南通中学陈天一;年文科状元,海门中学于菁华;年理科状元,曲塘中学汪天一;年理科状元,南通中学毛仕卓;年理科状元,如东高级中学刘诗雨;年文科状元,海安高级中学吉淳;年文科状元,南通中学袁清晗;年理科状元,如东高级中学李云飞;年理科状元,通州高级中学袁梦。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35年间,南通从年至年连续2年蝉联全省高考状元;年至连续8年蝉联全省高考状元;年至年连续2年蝉联全省高考状元;年至年连续3年蝉联全省高考状元;年一举夺得文理科双科状元。
“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这是一句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流传甚广的段子。因此,南通又被称为“教育之乡”“状元之乡”和“教育福地”,这也是南通人引以为豪的金字招牌。蓬勃叔注意到,在官方,南通市举办重要节会活动或是接待重要嘉宾时都会介绍说南通是名副其实的“教育之乡”,而其下辖的任何一个县市区的介绍里,也都把自己称为“教育之乡”。这一点,从南通历年高考夺得的状元数量、名校和本科上榜人数及综合排位来看,不得不让人心服口服。当然,高考并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有关部门近年来也三令五申要求不得过度宣传炒作高考取得的成绩,但不得不承认,高考也是衡量一个地方教育能力和质量的标准之一吧。
最新消息,南通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是人,本一上线达到了人,占比全省14%。
3
一碗水端平,南通率先探路义务教育均衡
教育是南通一张闪亮金子招牌。近年来,全市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全市一切发展“教育优先发展”,在倡导和实践一碗水端平的公平教育、均衡教育上更是快人一步,这也是南通教育的最大亮点: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联合办学,即小学和初中开展集团化办学、结对共建和教育共同体建设等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该做法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有效提高了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又完善了优质学校的师资结构,发挥出1加1大于2的效果,让老百姓市民不托关系、不花钱择校,就在自己的家门口一样可以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带来的红利。
令人兴奋的是,长期以来,南通教育事业高位发展,不仅高考成绩一直位居全省前列,该市在基础教育学业监测过程中,很多指标位居全省第一,在教科研和素质教育等方面都形成了鲜明特色,成为江苏乃至全国基础教育的“领跑者”。
再者,南通,南通历来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先后出现了一批如李吉林、李庾南这样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在年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南通获得了9项,其中特等奖一共只有2名,南通榜上有名。为了培养更多的名师,该市从年开始,在全省率先专门组建了中小学名师培养导师团。据称,能够有幸成为导师团培养对象的,则是经五道程序从全市教师队伍中遴选出的一批具有发展潜质的中青年教师。目前,第一梯队培养对象人数为23名、第二梯队人、第三梯队人,分别由市县校三级分级负责、分层培养。
4
南通经验是什么,到底能不能复制
蓬勃叔注意到,最近几年,南通教育品牌不断吸引省内外的目光。在对外教育帮扶上,南通尤为大气,也有足够的底气。年2月份,徐州启动教育学南通合作项目,所有县市区均与南通建立教育对口合作关系。近两年来,徐州教育系统更是形成了“学名师、学教法、学管理”的学南通浓厚氛围,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得到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学习成效。
年,从南通市长任上履新徐州市委书记的张国华经过对徐州教育的多次调研后指出:“南通的教育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值得徐州人去学。”“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的说法在全省各市盛传已久,其教育创新成果受到全国各界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