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楷模 >> 楷模市场 >> 正文 >> 正文

国企楷模黄德超研途苦作乐深藏功与名

来源:楷模 时间:2023/11/30
黄德超检查钛产品质量。红网时刻记者姜心玥通讯员蔡立平报道电影《钢铁侠》中几乎坚不可摧的盔甲,就是钛制品。钛一经面世就在航空航天领域有了用武之地,这种一度高不可攀的稀罕物,现在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国钛资源蕴藏丰富,年就建立了钛合金实验室,钛材应用扩展至航空航天、船舶、电力和海洋工程等高端领域。12年前,湖南伢子黄德超从中南大学金属材料专业毕业,怀着满腔热情加入了钛材研发的梯队,期待学以致用。12年来,他在钛材创新研发的路上砥砺前行,迎来了与之匹配的累累硕果。作为湖南金天钛业副总工艺师,黄德超带领团队研发制造的钛材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兵器、医疗等高端领域,成功带动公司年、年、年连续三年经济快速增长,并实现企业收益扭亏为盈。孜孜以求勤学苦练精技艺大学时,黄德超所学金属材料学专业在钛及钛合金方面涉及甚少,然而10多年后,他已是钛及钛合金行业的行家里手。匠之炼成,正是源于他孜孜不倦地对钛及钛合金知识的学习与钻研。年,在国内钛行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刚毕业的黄德超怀着一腔报国热血,远赴西北加入了宝鸡钛业公司,从事钛及钛合金工艺技术工作。当时,摆在黄德超眼前的,不只是水土不服的生活困难,更重要的是,他大学所学专业是以铜铝钢为基础的材料学,钛的组织结构、工艺技术、力学性能等各个方面在书本中少有提及。这时,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活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学”。“要学就要学精,要钻就要钻透。”这是黄德超常挂在嘴边的话。宝鸡钛业公司是国内钛及钛合金生产制造业的“黄埔军校”,积累了丰富的钛及钛合金研发、锻造生产知识,给了他很好的学习机会。一有机会,他就请教身边的师父,了解操作技能,学习工艺技术。纸上得来终觉浅。黄德超坚持扎根一线,在实践中淬炼技能。在吨快锻机、吨水压机和吨快锻机的轰鸣声中,从钛合金自由锻造到平面模锻,从热处理到检测,从航空到航天、船舶,黄德超不断地学习探索,扎实了理论基础,丰富了实践经验,让他渐渐褪去了入行时的生涩。黄德超始终密切追踪行业内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知识,即使是入职湖南金天钛业以后,也从未放松过学习。年的劳动节,当大家都在休假的时候,他留在实验室加班。凌晨3时,他刚从热处理室将试样出炉,早上8时,又去金相室制样。年,金天钛业聘请了两位俄罗斯专家,一有时间,他就钻进专家的办公室,学习国外钛合金的锻造技术。勤学苦练、潜心钻研,黄德超终于在专业上独当一面,很快成为金天钛业公司的技术领头人。金石可镂钛业领域展风采在金天钛业,黄德超凭借多年的知识储备和技术积累,挑起了一个又一个课题研究重任,用一个又一个成果证明了一名优秀工匠的价值。年,为全面盘活快锻机产能,黄德超通过近两个月的优化调整,成功整理出一套大规格坯料变形的工艺体系。他首先从操作手、锻工和炉工的操作联合工作方式入手,结合公司快锻机各项性能参数,通过优化加压方式和时间,进给量和道次压下量匹配度,坯料规格和压力给定数值的重新设定组合,将主变形坯料重量从0.5吨提高至1.5吨,在提高材料变形稳定性和均匀性的同时,成功释放了快锻机的产能,不仅节约了能耗,也提高了各工种间的配合度。年,公司TC18钛合金大规格棒材在小批验证生产阶段,空烧低倍片批次反复出现“黑斑”问题。黄德超协同中科院与金属所专家及公司技术人员一道,在短短一个月内,反复研究了7批次的棒材锻造过程,创造性提出了解决办法,成功提高了产品量产的稳定性,为国防军工重大型号对该产品的迫切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目前公司TC18钛合金产品运用在某大型运输机的市场份额已达50%以上,在AG飞机型号上实现独家供货。此后,黄德超带领团队解决TA15钛合金大规格棒材力学性能的强韧性匹配难题,让公司飞机结构件用TA15钛合金产品在某教练机的市场份额占90%以上;研制TA19钛合金大规格棒材,顺利通过了商发压气机盘件用材料评审;TC6、TC17等牌号钛合金棒材在国内航空工业领域都得到批量应用。随着一项一项技术难题的解决,黄德超渐渐成为公司的一块“金字招牌”,他主导申请发明专利1项,协助申请发明专利5项,多次获得湖南金天钛业年度先进的称号。技艺传承言传身教育新人工匠的精神在于传承,在于技艺的步步进阶,在于桃李满天下的无私奉献。黄德超充分利用自身技术和经验优势,开展传帮带工作,培育一批批应届毕业生、工艺工程师、研发骨干,把技术练兵、交叉岗培训、工艺一对一辅导作为后备技术人才培养的“利器”。在锻造分厂会议室时,经常能看到黄德超利用下班时间组织新员工开展技术问答和授课培训,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他手把手教会了40/45MN快锻机操作手控制各种钛合金坯料变形,教会了电加热炉操作手如何摆放物料,教会了打磨工正确处理坯料表面缺陷,教会了机加工控制产品表面质量等等。目前,他带出的徒弟均能在实际工作中独当一面,成为了锻造和检验岗位的骨干力量,很多是国内钛合金行业发展中的优秀代表。无私之心,还体现在他不辞辛苦,全力为销售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他随销售人员几乎跑遍了全中国,他在沈阳白雪皑皑的街头留下过深深的足迹;在西安三原了无人烟的山沟睡过15元一晚的床铺;在贵州安顺的大梁山下走过崎岖险峻的山道……苦乐交织,收获满满,是他这些年工作的主旋律。十年磨一剑,从刚开始一知半解的“行业菜鸟”到专业出众的“技术先锋”,黄德超十二年如一日的努力,在钛业发展的历史画卷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