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孔门七十二贤”,是孔子思想和学说的坚定追随者和实践者,也是儒学的积极传播者。作为老师的孔子,其一生好学,并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理论与学习方法。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之所以在学习上获得巨大的成功,与他们不仅好学而且善于学习有关。孔子在教学上有很多原创性的发明,比如:打破教育上贵贱贫富的等级,提纲“有教无类”,使人人享有教育的平等权利。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自行束脩以上,无未尝无诲焉”。(《论语.学而》)。即“自己主动带一束肉干来见我,我没有不教他的”。也就是说,孔子选择弟子不分贫富,不论门第高低,只要你好好学习,我便教与你。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充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培养不同的人才。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篇》)。孔子注重启发学生先自我思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与“思”结合起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篇》)在孔子看来,“学”与“教”是一个长期熏陶的过程。因此孔子的教育内容是包罗万象,无所不包。如果将孔子的这一教育理念拿到当今来看,即为现在实施的“素质教育”。孔子门下有弟子,以名列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的十大弟子犹为杰出。他们的名字频频出现在《论语》之中:颜渊聪颖好学、子路豪气率真、子夏谨慎深思、曾参勤勉进取、子游胸怀天下、宰我巧言善辩、子贡通达灵透……如果读《论语》而不了解孔门十弟子的面貌,如果忽略了孔子所言的对象,那就无从了解他言语中蕴含的真意。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老师倡导“以孔子为师,与孔子为友”,《孔门十弟子》从独特视角切入,使读者可以更为完整地认识《论语》和孔子。以孔子为师,知道自己的人生定位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祖辈是贵族,但到其父亲时家道中落。三岁丧父,家境贫寒,但孔母教育有方,使孔子从小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青年时代的他,曾经做过一些级别不大的官职,但是他不嫌弃官位高低,总是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大小事儿他都处理的几近完美。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不得志,于是他转而开始发展教育,作为一个成熟的教育家,他并非是一味进行机械死板的传授,而是在讲解的过程中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孔子往往会把自己历经了几十年的思想经验总结出的知识与想法,传授给学生,并带领着学生们周游列国,传教授业,以便把他的思想和观念传播给更多的人。因材而施教。人的天赋禀性是有差别的,所以孔子的因材施教是根据人的资质和文化水平而定。孔子对自己教学对象的学习和接受情况是完全掌握的。例如他整天和颜回讲学,颜回却从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愚人。但孔子知道,颜回“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温故而知新。“温故”复习旧的功课,便可以帮助理解新的内容,“知新”则指新的发现和新的见解。教育学生全面了解某一学科的基础知识,然后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所以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孔子眼中,天下事物是无穷无尽的,但是一个人的见闻却很有限,若是能够多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总结学习知识的一般规律,然后在运用到实际当中,就能触类旁通,得到新的收获。言传与身教。孔子既以学问教人,又以道德教人,并在人格上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他虽然学问渊博,但还是坚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生们说他“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子夏更称孔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颜回在众多弟子中最能理解孔子,一生追随,不离左右,视师若父。他评价孔子说:“仰之弥高,钻之弥深。”以孔子为友,不断修炼身心颜回,可说得上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了,孔子曾经数次表达了自己对颜回的喜爱。遍历孔门儒学名著,每有孔子与颜回的师徒对话,孔夫子总会以一句“贤哉,回也”收尾。自十多岁进入师门,颜回始终追随着孔子的脚步。对孔子的话,颜回深信不疑;对孔子的要求,颜回坚决执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别人不能忍受贫苦,颜回却自得其乐。我们去了解颜渊,不在于境遇是穷困还是通达、贫穷还是富裕,而在于你能否自己掌握快乐。颜渊的快乐与好学、德行配合,一路发展到志向,向君子的目标前进,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他这里已经把这个弟子等同于自己。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孔庙四配之首。子路为人伉直鲁莽,敢于对孔子提出批评,勇于改正错误,深得孔子器重。孔于曾评价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说明子路尽管经过孔门的洗礼,但身上的野气始终未能脱除干净,即子路始终未能成为儒雅君子。在当时孔子认为的仁者之中,子路对管仲颇有微词。他认为管仲不讲义气,不能一直追随领导者。但是,孔子告诉他:管仲虽然私德有亏,但是他辅佐齐桓公,一举夺得天下而匡正。如果没有他,我们可能会沦为蛮夷。他怎么能像坚守小信的平凡人一样,在山沟中自杀,死了也没有人知道呢。这个思想,也是儒家的思想,人当然要有原则,但还要懂得变通,不能教条。子路就是在这点上没能学通,最终导致在权力争斗中被杀。但是我们也不能求全责备,每个人都有他的天性,后天的磨练才会各有千秋。我们向子路学习,就要学习他的率真,他的勇敢和道义。但不单单去做一个好勇斗狠的人。子贡出身贫寒,由于他善于经营,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富商。他拜孔子为师,以使自己在道德修养和学识方面有所提高。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子贡以为人机敏、能言善辩而著称,并逐渐在政治和外交方面显示出杰出的才能。他利用陪伴孔子“周游列国”的时机,认真了解各国政治、经济、军事、风土人情和自然条件等状况,思考以后的经商之道。有时他还与孔子讨论经商的问题。一次,子贡向孔子请教:有一块美玉,是锁在柜子中收藏好,还是遇到好价钱及时卖掉好。孔子的答复是后者。于是,“待价而沽”就成为后来子贡经营的一条原则。鉴于子贡的财富和声望,各国国君对他都非常尊重,但子贡并不因此而傲慢。如果听到有人诋毁孔子,他总要站出来予以斥责。在孔子暮年的时光中,一直是子贡在陪伴,直至他走向生命的尽头后,又是子贡在他墓前陪伴了他,替他守墓六年。子贡尊师重道的品德,给人们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学习孔门弟子,以他们作为我们学习的楷模,不是只看他们本身,还要透过他们深刻了解孔子的思想,因为孔子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老师,孔门弟子也是从年轻时慢慢成长的。我们可以跟随《孔门十弟子》,亦步亦趋,修炼自己的身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