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系列报道《共和国不会忘记》今天为您介绍“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都贵玛。都贵玛是内蒙古自治区杜尔伯特草原上一位普通妇女,上世纪60年代初,19岁的都贵玛没有结婚,就成了28名上海孤儿的母亲;她没有上过医学院,却用自学的妇产科知识挽救了40多位母亲的生命;都贵玛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在平凡的奉献中感动了无数人。“额吉”是蒙语中“妈妈”的意思,影片当中一位只有19岁的草原少女抚养了28个孩子,这位草原妈妈的人物原型就是今年已经77岁的都贵玛老人。今年国庆,在北京戴着“人民楷模”国家荣誉奖章的照片,摆放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都贵玛:这些奖激励着我,就有这样一种情怀,让我更加好好工作。
年,19岁的都贵玛被分配照顾28名上海孤儿,回想起当年,老妈妈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28个孩子当年的名字,她说那个时候的事她都记得很清楚。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都贵玛:28个孩子接过来,有几个月的,最大的也就5岁左右,有些孩子睡着了还会从床上掉下来,那时候我也就19岁,没有当过妈,所以没有这方面经验,这是我觉得最难的。面对一群咿呀学语的孩子,这个未婚姑娘从喂饭、把尿做起,整日忙得焦头烂额。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都贵玛:白天还行,到了晚上,孩子们都还小,每晚他们要起夜两次,第一次我就从一边挨个把(尿),第二次就换一边轮。28个孩子都得照顾到,就要战胜犯困,所以晚上比较难熬。那个时候,都贵玛正是花一般的年纪,可她却是满身奶渍尿渍,成为28个孩子的“草原妈妈”。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都贵玛:28个孩子没有玩耍的玩具,我就带他们去牧区啊,野外啊,玩泥巴什么的。大点儿的孩子撒欢子就跑了,剩下的我就只能一边抱一个。孩子们慢慢适应了内蒙古的环境。每养壮或养大一个,就有家庭来领养一个,都贵玛经历了28次痛苦的离别。80年代,其中两个孩子生活遇到困难,都贵玛又把他们接回自己家照顾。宝德就是当年28个孩子中的一位,只要有空她就会回来看看老妈妈。
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瀚乌拉嘎查牧民宝德:老妈妈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我们,老问我们,孩子们,牧区咋样,旱不、下雨不、草咋样、羊下了没,都得问,牧区本身就是这样的生活。如今,当年的28个孩子都已年过半百,半个多世纪,他们扎根草原,没有离开四子王旗。
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瀚乌拉嘎查牧民宝德:老妈妈那时候真的不容易,把我们拉扯了那么长时间,多会儿都感激,不管我们从哪里来,现在都是草原的孩子,草原是我们的家。
都贵玛被大家称作“草原妈妈”,不仅仅是因为她抚育了28个孩子,还因为她挽救了很多草原的孩子和年轻的妈妈。那时的杜尔伯特草原交通不便,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分娩在草原就是一道“鬼门关”,都贵玛向方圆百公里内的妇科大夫请教了个遍,硬是成为当地有名的妇产科大夫。“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都贵玛:我看到牧区的年轻产妇难产什么的,想为妇幼的健康提供一些帮助。所以学了这个,这也是党和国家派给我的光荣使命,我一定要完成好。
经过多年的实践,都贵玛逐步掌握了一套在简陋条件下接产的独特方法。十几年来,她先后挽救了40多位年轻母亲的生命,她也因此成为当地妇女心中的保护神。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都贵玛:那时候没有汽车,我们都用马车,条件也不好,可是并不觉得这是困难,接生了那么多个孩子,没有发生过因生产丧命的。
都贵玛从小失去双亲,丈夫又英年早逝,这些磨难铸造了她坚韧、无私的品格。虽然年事已高,可是她依然牵挂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尽其所能为他们排忧解难。自己家境不宽裕,她却长年累月侍奉着德图布道尔吉老人。“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都贵玛:祖国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能做的就是身边的这些小事。党和国家、人民群众认可我,我这辈子过得就值了。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乌兰察布云APP
原标题:《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楷模”都贵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