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声拐弯四声降”,进入小学一年级,我们在语文课上是一定要学拼音的。因为拼音很重要,它既是我们学习汉语的重要辅助工具,又是电脑中文输入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此重要的拼音,与一位老人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位老人就是周有光。我国制订汉语拼音方案时,周有光先生就曾经参与其中。
周有光先生的妻子张允和女士,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作家,她的《最后的闺秀》语言平实、蕴含着浓浓的亲情。其实,《张家旧事》和《张宗和日记》,因为里面总会出现“大大”一词。充满童趣的合肥方言里,饱含着张家姐弟对母亲的爱。张家姐弟嘴里的“大大”,其实就是他们的生母陆英。陆英在中药书籍里本是一种植物的名字,生在南方又特别容易被寒冬伤害。陆英本人的命运,与陆英这种植物的名字也是很有些相似之处。
陆英到底经历了些什么?她是因为何事离开人世的?她去世之后,她的儿女们都过得如何?没有完整地读完张家姐弟留下的回忆录,恐怕是找不到线索的。
01
—
出身名门,堪为贤妻楷模
来到扬州的东关街,冬荣园是不可以不看的。青色的砖体、精美的隔扇,极具旧时代风情的门楼,也是用砖雕技术打造的。不是扬州的老人,几乎没有可能知道,这处规模甚大的宅子曾经是陆英家里的公馆。
陆英的身份,放在过去那就是千金小姐。
陆英的父亲陆静溪,在两淮盐运司担任重要职务。从汉代以来,我国就设立了盐官,主办打击私盐、官盐贩卖等事务。可以想见,陆静溪拥有着不小的权力。在享受权力的同时,陆静溪还享受着富贵。他的私人公馆冬荣园经过了乱世摧残,仍然能有将近平方米的面积,那没有被破坏的时候一定更大。一个人能够买下这么大的私人公馆,没有钱是交不起房钱的。
在对待女儿的婚姻上,陆静溪也是非常现实的。他遵循当时门当户对的原则,将女儿嫁给了张云端的儿子张武龄。张云端在川东担任道台,家里每年都能在佃户手中拿到十万担的租子,可以说是有地位又有钱,是最合适的联姻对象。“以我贿迁”,根据《诗经》记载,从先秦时期开始,父母们就开始为女儿准备丰厚的嫁妆了。陆静溪自然也不例外,可能是担心女儿嫁到张家会受气,老父陆静溪给女儿准备了丰厚的嫁妆。在家的时候,女儿就喜欢翠,现在女儿要嫁人了,陆静溪夫妇一下子给女儿装了能摆满十里长亭的宝物,其中翠占大多数。
嫁到张家的陆英,和张武龄过着十分相爱的生活。张武龄喜欢文学,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对于妻子陆英,他是爱得不得了。陆英想要去照相,张武龄也会跟着去。直到现在,在《张家旧事》里,我们依然能看到一张陆英的照片。戴着时兴的西洋帽子,生得又美又亮的一双眼,温婉年轻的外表让陆英一点也不像已婚妇人。
在张家的陆英,实在是一位贤妻中的楷模。她不但经常给女儿们读《女儿经》,还为了练习缝纫亲自到胜家公司学习操作缝纫机。张家的大奶奶要办七十岁的寿宴了,陆英还会亲自为大奶奶置办好几十套景德镇的餐具。她对上颇得长辈信赖,处理家务的能力让张家的长辈直夸她比张武龄厉害;她对下公正厚道,不但会分给保姆们一般早点,还教保姆们学习方块字,是一位非常受人敬爱的主母。
02
—
多才多能,偏偏红颜薄命
面对着孩子们,陆英像一位温和的大姐姐,又像一位严格的老师。杏子成熟的季节,陆英会给孩子们接杏子吃。女儿学认字不听话,陆英就会严格起来,将女儿关在房间里。在照顾孩子们之余,陆英也有着自己的生活。许多文章的撰写者都认为陆英是一个昆曲研究家,由于找不到陆英写过的关于昆曲的资料,我们很难证明陆英是否做过昆曲研究。不过,根据《张家旧事》记载,陆英确实是非常喜欢戏曲的。在孩子们的回忆里,陆英特别喜欢那首《杨八姐游春》。在唱戏之余,陆英还特别喜欢书法,尤其是正楷字写得特别不错。
不过,这样多才多能的媳妇,仍然引起了婆婆的不满。在婆婆看来,陆英不但爱听戏,还不会生儿子。张兆和女士后来回忆道,她觉得自己在张家是特别不受欢迎的。因为在她之前,母亲陆英生得一直都是女孩。在她之后,母亲陆英生过一个男孩子,但还是因病夭折了。没有男孩子,明明不是陆英的错,可张家的长辈们十分不高兴,认为都是陆英无能。
为了不让夫妻之间的感情受到破坏,陆英只好接二连三地生孩子,把自己的身体状况放在一边。她只做了16年张家的媳妇,却耗费了一生的心血为张家生了14个孩子。这14个孩子里,扛过病痛折磨最后活下来的只有九个。九个孩子中,儿子一共有五个,按照以前重男轻女的想法,完全是值得称赞的,可依然有好事者在背地里排挤陆英,说陆英结婚的时候吃花生吃少了,所以才生了太多女儿。
几乎一年一个的生育率,让年轻的陆英过早地失去了免疫力。在生下第14个孩子之后,陆英接受了拔牙手术。谁知道就是因为拔牙,就引发了陆英的血液中毒。据孩子们推测,这血中毒病应该就是后来的败血症。在病痛的折磨下,原本健康的陆英逐渐瘦得没有人形,很快就油尽灯枯了。在临终之前,她给了孩子们的保姆和奶妈一个人两百大洋,希望她们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落下一颗不甘的眼泪就离开了人间。
陆英死后,张武龄的心里难过不已,接待完前来吊唁的学生们之后,他时常睁着大眼睛出神。可是,面对着孩子们的照相机镜头,这位父亲还是张大嘴做鬼脸,不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难过。然而,“男妈妈”的日子还是很不好过的,儿子张宇和晚上做噩梦了,张武龄也要亲自去哄。一开始,张武龄还能够应付过来,可是之后就越来越困难了。不但要忙于学校的事情,还要照顾孩子,张武龄实在是分身乏术。无奈之下,张武龄只好决定续弦。
03
—
继母难为,儿女多遭磋磨
张武龄非常重视教育,不但在家里办过幼儿园,更推动了我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他担任校主的乐益女中,为我们现代女子中学教育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学校忙碌的时候,张武龄在工作中与学校的教员韦均一产生了感情。尽管张武龄已经有九个孩子了,可韦均一还是抛开成见与他结婚了。
父亲的续弦,让孩子们逐渐成熟起来。面对着继母,年纪大一些的宗和很快在日记里改口叫了韦均一妈妈。渐渐地,其他的孩子们也改了口。在孩子们的眼中,父亲和继母之间的感情还是很好的。父亲会和继母一起听讲座,和继母吵架了会亲自哄继母,俨然是一对过日子的夫妻。
面对陆英留下的孩子们,韦均一在起初也能做好一个合格的继母。张家姐妹们一起排练剧目,韦均一也会加入其中。张家拍全家福,韦均一也会跟着拍。张兆和去游泳,韦均一也会跟着去,并且一起留下合影。在许多人看来,张家姐弟真的多了一个好妈妈。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有了转变。因为接连失去了两个孩子,再次怀孕的韦均一心态发生了严重的变化。她不但坚持回娘家,更是经常触及张家姐弟的底线。
张宗和对她非常尊重,可韦均一不但私自打开张宗和的日记还当众朗读,如果不是姐姐们也翻看张宗和的日记,韦均一很可能会和张宗和发生冲突。张宗和往家里寄钱的时候,也要常常向韦均一解释半天钱都是怎么分的。据说,韦均一还曾经阻止张元和继续读书,在张允和公开发表演讲之后,这才放弃了不让张元和读书的想法。关于韦均一和张家姐妹不和的传闻还是很多的,有人说韦均一曾经撕毁过陆英的照片,还曾经因为张武龄的一个女儿没有给她问好,就打了她耳光。虽然这些事情并没有事实依据,但是张宗和先生在他的日记里确实提过韦均一曾经和张武龄分居过,她的妹妹也是经常在张家姐弟面前摆姨娘架子。韦均一自己的娘家人韦布也曾经回忆道,韦均一和张武龄经常吵架,和张武龄关系并不好。
那么,陆英留下的九个孩子是不是都和韦均一的关系特别糟糕?
还真不是这样,其实韦均一并不是对陆英的孩子们都如此苛待的。在祖母身边长大的张充和女士,就和韦均一维持着比较好的关系。因为都喜欢昆曲,韦均一和张充和之间经常是无话不谈。韦均一给张充和送过自己写的诗句,还给张充和画过画像。在张充和的面前,韦均一特别像一个知心姐姐。
真实的韦均一确实与张家的孩子们发生过矛盾,不过也并不是什么恶毒后妈。这位擅长书画和昆曲的女性,后来在张武龄死后承担起了照顾子女的责任。然而,由于她对自己亲生的儿子宁和太过严格,连上厕所都要守规矩。以至于在姐姐们看来,韦均一和儿子宁和之间关系并不好。在照顾家庭方面,韦均一和陆英一样努力,为了补贴家用她经常为人抄写稿子,以至于患上了血崩。在临终之前,韦均一还一度供职于苏州的文物管理局。不过,最后和张武龄合葬的那个人还是陆英。韦均一,这个和陆英的孩子爆发过多次矛盾的女人,最终也像陆英一样无奈地接受了封建礼法,接受了世俗对续弦的排挤打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