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楷模 >> 楷模前景 >> 正文 >> 正文

论禁欲,他才是大宋第一人

来源:楷模 时间:2022/11/24

梁山诸位好汉,在英明领导宋江的带领下,绝大多数下场悲惨。其实,通过好汉们的绰号,施耐庵提前就“剧透”了这一出出悲剧。

譬如,“及时雨”听着解气,可惜送到江里了;“豹子头”瞅着来劲儿,往林子里冲;“神行太保”跑得是快,只可惜没长眼睛,最后落入袋中(即戴宗的谐音)。

大概是明朝的时候,滥用谐音梗不扣钱,施耐庵这才敢可劲儿写。顺着这个思路,不妨再想一下李逵同志的名讳。不错,他就是个“理亏”之人。

说完绰号,再聊大名。

按照施耐庵的逻辑,《水浒》中的人物,越是重要,虚构的成分则越大——连名字都是编的。

举例说明。一百单八名好汉,前22位中,其名字被《宋史》所收录的,总共仅有三人。

第一个当然就是宋江。剩下的两位,诸位也许都不敢想:排名第五的关胜——总感觉施耐庵照着关羽的形象,生造出来的人物。

以及,排名第22位的李逵。

溯源

在《宋史》中有这么一段记载:“知济南府宫仪与金人数战于密州,兵溃,仪及刘洪道俱奔淮南,守将李逵以密州降金。”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管理济南府的宫仪,和金国军队数次交战,不敌,与刘洪道逃奔淮南。不巧的是,淮南守将李逵反而以密州为贡,投降了金国。

《宋史》说的很明白,李逵丫就是个汉奸。

小说里的李逵,初登场时,仅仅是个“小牢子”,即管理监狱的小喽啰。现实中的李逵,所担任的职务,密州狱吏。

狱吏终究比小喽啰要强些,但坦率地说,也好不了太多。

正史中的李逵,其实更加混蛋,他除了卖国求荣,还卖友求荣。

李逵和监狱系统的两个兄弟,杜彦和吴顺,共同策划谋反。他先是杀死了密州的守将,紧接着又除掉了自立为首领的杜彦。随后,李逵才以密州作投名状,请求入伙大金。

李逵还是太天真,剩下的那个兄弟吴顺,其实也在觊觎密州之主的位置。最后,李逵又让这个哥们给解决了。

关于这段历史与小说的关系,历史专家的意见是:“不能以其姓名、时间之偶然,遂断为一人也。”

显然,除了时间和人名相同,这两个李逵还有很多共同点,譬如,他们都在监狱系统上班。

更重要的是,两个人的人生走向,其实也存在着某种契合之处:不论理由如何,两个李逵都拥戴别人造反;两个人最终也因造反而死,且都是被自己的兄弟害死的。

众人出于痛恨汉奸、热爱淳朴的李铁牛的初衷,于是才说,他们两人毫无关系。

施耐庵的水平,显然比“众人”要高得多,在他的小说里,从来没有巧合,唯独有巧思。

所以说,施耐庵如何看待自己创作的李逵?恐怕也并不怎么爱他。

这还要从其绰号“黑旋风”说起。

“黑旋风”该作何解,向来都有争论。一种说法是,施耐庵是在夸李逵。“旋风”是宋朝时一种金国的炮名,“黑旋风”的意思就是“黑钢炮”。换言之,施耐庵是在说李逵猛。

李逵真的猛吗?这个我们下文讨论。且不说李逵厉害不厉害,大财主柴进显然武功一般,他的诨号是“小旋风”,照这个思路,他岂不就是“小钢炮”?

“小钢炮”表示,请不要埋汰炮弹。

另一个解释是金圣叹提出的,笔者也很是赞同。金大才子说:“旋风者,恶风也”,“言其旋恶物聚于一处故也”。

也就是说,“黑旋风”其实是施耐庵丑化李逵的黑话:他的造反,使天下无主,使日月无光,“故甚恶之,而加之以黑焉”。

替身

别看施耐庵可能不待见李逵,后世的学者对其评价却很高。

譬如,金圣叹尊称其为“李大哥”,而另外一位注解《水浒传》的大家李卓吾,称他为“我家李逵”。

李逵虽然是施耐庵着力描写的人物,但他既非主角(基本就是小跟班),更没有被长篇累牍的介绍(在第38回出场,出场时间较晚)。

一个非主角,某种意义上,对情节的推动,也不怎么重要的人物,却又显得很重要。究竟是为什么?

是李逵太会抢戏吗,或者说他背后的人太会演戏?

李逵背后的人,可想而知就是宋江。按照美国汉学家浦安迪的说法,李逵就是宋江爬上梁山头把交椅的本人替身。

所谓“替身”,就是专门干脏事儿的那种人。

在某些关键时刻,作为江湖大佬,常常得绷着;底下的小弟,则要言大哥之所不能言。

李逵就充当这样的角色,他最起码为宋江办了两件大事儿。

宋江在江州蒙难,被众好汉搭救,搭救完了,照理是各回各家,本不必到梁山啸聚。宋江也是如此说的:“如是相从者,只今收拾便行。如不愿去的,一听尊命。”

大哥表完态,小弟李逵出马,他拿着板斧发表意见:“都去,都去!但有不去的,吃我一鸟斧,砍做两截便罢!”

李逵此一番折腾,为梁山争取来很多人才。他干的第二件事儿,则直接奠定了宋江的领导地位。

在决定梁山座次时,卢俊义与宋江表面上互相“谦让”,暗地里争斗。但老实说,宋江连当老大的资格也没有,按照晁盖的遗言,大哥的位置,本来就是人卢俊义的。

宋江不便公然食言,但李逵却不在乎,他大叫道:“你只管让来让去,做甚鸟!我便杀将起来,各自散伙!”

李逵开了头,吴用使眼色,武松、刘唐以及鲁智深,也全部表态。在这没来由的争吵中,卢俊义的大哥宝座,也就给吵没了。

纵观梁山好汉,嘛本事没有,最会琢磨人的,一个是吴用,另一个就是宋江。因为会“玩人”,宋江收买李逵,花费并不多,仅仅用了一点银子而已。

《水浒传》第38回,宋江和李逵初次见面,还没有问明原因,宋江一把就给了李逵十两银子。

身为衙门之人,宋江深谙人情世故,他能不知道李逵借钱是为了赌博么。试问,一个真正的朋友,会用主动借钱的方式怂恿你赌博吗?

笔者统计了一下,就在见面的头一天,李逵不停地闯祸,宋江则用金钱为其摆平。他们初次见面,除了酒菜饭钱,宋江总共用了银子八十两。

宋朝的十两银子,合今天的两三千元左右。换言之,对于毫不熟悉的李逵,宋江一挥手就在他身上花了两万多人民币。

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这笔钱不是个小数,但是用在收买人心上,真是太便宜了。

武功

《让子弹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你使用得当,替身是个好东西。

所以说,为了自身安全,大佬们常常加倍保护替身。李逵之于宋江,一如伏地魔面对自己的“魂器”,总得格外用心、宠爱有加。

每次出征之时,宋江几乎都把李逵带在身边——但很少让他征战沙场。

押运战利品,从事高级别的敌后策反工作(比如吴用智赚卢俊义),到东京赏花灯顺便打通李师师的关节…………诸如此等好事,都有李逵的份儿。

这种既容易建功,又不会轻易流血牺牲的事儿,并非人人有份。鲁迅先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山泊中人,是并不将一切人们都看作兄弟的。”

问题是,作为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黑凛凛大汉”,李逵真的适合这些工作么?别的姑且不说,领着这么个人去见李师师,宋江就不怕吓到美女?

宋江煞费苦心如此安排,当然就是为了保护李逵。为何要保护李逵,因为他的功夫实在是差劲。

电视剧《水浒传》中,最燃的一场大战,发生在江州城劫法场之时,而这场争斗的打头阵之人,我们不得不承认,其实就是李逵。大板斧一抡,BGM一起,真就有点《海贼王》的意思。

因为李逵表现生猛,连晁盖也忍不住夸赞:“这个人出力最多,又不怕刀斧箭矢。”

难道这就说明他很能打吗?

要想客观评估李逵的战力,首先要先为其找到对手,而江州城内的杂兵和百姓,显然不在对手之列。

在梁山内部,李逵曾先后与张顺、朱仝、燕青、焦挺等人切磋,结果李逵几乎全败。

有的人会说这样的切磋不太公平,譬如,张顺自带地形buff加成,燕青等人擅长摔跤,李逵比不过他们,情有可原。

《水浒》中还真出现过,李逵占据先机的一场比试。

李逵先用蒙汗药将李云迷晕,其后,悠悠转醒却又迷迷瞪瞪的李云,操起朴刀,和李逵打了起来,他们斗了五七回合,却不分胜负。

李逵的大名可谓如雷贯耳,李云又是谁,他毕竟不是李云龙,也不怪诸位对他没有印象。其实,哪怕在梁山集团,他也不算多么入流,排名第九十七。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却能和李逵打个平手。

铁牛的功夫,实在是不敢恭维。

在战场之上,与敌人打仗,李逵同样黯淡无光,几乎没有胜绩可言。他所有的胜利,都是用在杀女人、小孩以及平民百姓身上,用鲁迅的话说就是,“抡起板斧排头砍去”。

李逵给人的印象很能打,主要是因为他长得凶、脾气凶、武器凶以及下手狠。实际上呢,外强中干。李逵其实挺怂的,武力值大抵相当于,暴走状态的宋江。

女人

李逵人格不独立、武功差劲,但他又是梁山泊无可争议的“道德楷模”。

李逵走到哪里,贞洁牌坊就得跟到那里,“替天行道”的大旗看着威风,李逵同志说砍就砍。如此之人,在偌大的梁山,可谓独一份。

原因在于,李逵从来不近女色,是一个比钢铁还刚的直男。而在《水浒》的逻辑里,谁不爱美女,谁就是道德上的圣人。

李逵的不近女色,可以追溯到他初登场的时候。话说宋江、李逵等四个人正在吃饭,李逵呢眉飞色舞地开始吹牛皮,这时候有个卖唱的小女子走来,她深深道了个万福,顿开了喉音开始歌唱。

诸位不妨代入进那个场景:几个糙老爷们喝着闷酒瞎聊天,突然来了个会所小公主,性感苗条不说,刷刷刷还冲你放电。正经人谁还聊天啊?

李逵的举动,诠释了钢铁直男的最高境界。见众人听美女不听他,李逵怒从心头起,跳将起来,把两个棒槌似的指头,往那女娘子额头上一点,当场就戳晕了美女。用《水浒》的原文就是:只见那女娘桃腮似土,檀口无言。

宋江能控制住李逵的整个人生,唯独到了美女这一关节,他毫无办法,李逵甚至直接敢和宋江叫板。

为了招安大业,宋江亲自前往东京,去面见“和今上打得火热的”李师师。和美女见面,自然少不了推杯换盏、诗词歌赋。

李逵的反应呢,“头上毛发倒竖起来,一肚子怒气正没发付去”……“扯下幅画来,就蜡烛上点着,东焠西焠,一面放火,香桌椅凳,打得粉粹。”

哪怕是知晓了宋江的“宏图大业”,李逵依旧心怀芥蒂。

在之后的故事中,李逵再次误会宋江劫持刘太公的女儿,他拿起板斧,抢上堂来,径投宋江。李逵是如此说的:“我当初敬你是个不贪色欲的好汉,你原来是酒色之徒,杀了阎婆惜,便是小样;去东京养李师师,便是大样。”

得,就是因为宋江在人群中多看了李师师一眼,李逵打心眼里再也不原谅他了。

央视版的《水浒传》电视剧,为李逵安排了一个暧昧的女友庞秋妹;又过了几年,徐锦江老师参演了一部《李逵传奇》,导演再次为李逵物色了一个“女朋友”白玉婵。

如果让原著里的李逵知道,他肯定也得提着两个板斧去找导演拼命。

且不说“女朋友”,哪怕面对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母亲,李逵似乎也不是如传说中的那般至真至孝。

首先,李逵想去接娘上梁山享福,是一时兴起的念头,并非念念不忘。

原著里的说法是,李逵哭着说:“这个也去取爷,那个也去望娘,偏铁牛是土掘坑里钻出来的。”

很显然,李逵去接娘,其根本原因是受到了刺激。

返回梁山的途中,李逵为娘去找水,就在这个间隙,母亲不幸被老虎所吞噬。

原著里是如此说他的心理活动:“我从梁山泊归来,特为老娘来取他。千辛万苦背到这里,却把与你吃了。”

李逵的反应,实在是怪异,既没有哀号,更没有悔恨,只是伤心自己的功夫白费了而已。

他气冲冲地打死老虎,然后倒头便睡,次日早晨,才想起来,要收拾亲娘剩余的两腿及骨殖。

这……真的是一个孝子?

对自己的母亲都如此漠视,全天下的女人,在铁牛眼中,真的不算什么。

翻开一部《水浒》,去看李铁牛说过的话,除了通篇的脏话,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是“快活”。

为了“快活”便不管不顾,这样的人着实可悲。

李逵名中的“逵”,本意是,“四通八达的大路”。不得不说,李逵把路给走窄了。施耐庵为其取名为“逵”,也许就是为了讽刺他。

诚然,李逵身上有很多闪光点,但我们还是希望,在今天的社会下,这样之人,还是少一些为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