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的聚光灯下,海口舰的动人故事广为流传。作者提供
处在时代的洪流中,唯有自强不息,才能中流击水
或早或晚,海口舰官兵大都察觉到了一丝变化。
二级军士长李卫华是该舰首批舰员。不同的是,他的经历更加丰富,感受也更深刻。
来到海口舰之前,李卫华在一艘排水量约吨的老护卫舰服役,“睡觉都要挂在墙上”。第一次看到海口舰庞大的身躯、流线型的舰体、现代化的装备,他在日记中用“气宇轩昂”来形容。
李卫华始终忘不了,成为海口舰舰员带给他的光荣与自豪——
出港训练时,海口舰一拉汽笛,声音要比其他舰船更加雄浑响亮。这时候,兄弟单位官兵都会跑出来,伏在栏杆上欣赏这艘现代化战舰。
首次护航,他们荷枪实弹奔赴亚丁湾,与海盗斗智斗勇,接护被劫船员。船员们用红色油漆,在甲板上写出巨大的“祖国万岁”,所有人都红了眼眶。
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后,作为宣讲报告团的一员,李卫华奔赴全国各地宣讲海口舰的故事。铺天盖地的报道中,全是他熟悉的战友面孔……
从吨到多吨,刚登上海口舰时,李卫华就感觉到了一股扑面而来的时代浪潮。那时候,他没有想到,后面还有更加澎湃的巨浪——
这些年,人民海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舰艇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短短10余年,海口舰已从当初引人注目的“新生代”,变成了海军舰艇中的“老大哥”。
如今,看到新型战舰鸣着汽笛,带着全新任务出港,李卫华也会像当年其他单位战友看他们一样,忍不住多看两眼。
其实,李卫华并非虚荣。他在意的是,作为军人“存在的价值”。
前两年的一次演练,官兵们摩拳擦掌,准备像以往一样大显身手。结果,通知下来,上级安排给海口舰的任务是“扫海警戒”。
也许是长期掌控火力的人,性子都相对火爆。作为海口舰舰空导弹区队长,在李卫华眼里,这个任务就是简单的海上巡逻,相当于被排除在“战场”之外。
从战场主力变成扫海队员,李卫华感觉“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相比之下,雷达技师刘奇兴看得比较淡。小时候,在农田里劳作,母亲常跟他说:“无论啥时候,活儿都是要有人干的,不能挑三拣四……”
当上海军后,刘奇兴始终保持着这份淳朴。在他看来,时代在发展,海军在进步,人和舰都不可避免地要有新旧交替。无论万众瞩目还是默默无闻,“当兵的,要听令行事”。
秉持这个理念,刘奇兴始终默默耕耘在自己的岗位上。这些年,他随海口舰走南闯北,能力层级不断提升。如今,他已经从一个山里娃成长为人民海军二级军士长。
对于海口舰的价值,刘奇兴从不怀疑:“就像以前看碟,DVD出来了,VCD不也照样能看吗?”能看就是好碟,能打仗就是好舰,这是刘奇兴的逻辑。
当新闻媒体不再聚焦,当聚光灯已然撤去,当人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