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超激动!
昨天(9月29日)上午10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
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国家主席习近平为在云南独龙江畔像钉子一样牢牢“钉”了数十年、始终不忘初心、不改本色的“钉子官”高德荣,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颁奖词:高德荣,人民楷模,少数民族脱贫攻坚的带头人,30多年来为实现独龙族整族脱贫和当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以上为直播截图
“人民楷模”高德荣
高德荣,男,独龙族,中共党员,年3月生,云南贡山人,云南省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是少数民族脱贫攻坚的带头人。在任期间,科学制定发展战略,突出培育“水电、矿业、旅游、边贸”为主的特色产业群,为当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退休后,继续驻扎在独龙江河谷,跑工地、进农家,千方百计打通了独龙江乡通往山外的唯一公路,实现独龙族整族脱贫,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家中。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称号。
接下来
一起走近
“独龙之子”的动人事迹
↓↓
不忘初心的“痴”
儿时,高德荣的梦想与所有大山的孩子梦想一样,总想走出大山。几番寒窗苦读后,他终于跳出了农门,当上了干部。他成了乡亲们的骄傲、同伴们羡慕的“宠儿”,当时他工作的怒江州民族师范学校还准备送他去云南大学深造。然而,乡亲们的贫困总让这位土生土长的独龙青年放心不下,他不顾双亲和未婚妻的劝阻,婉拒了校长和同事的善意挽留,执意要求调回独龙江。
年,他回到了那一方养育自己的土地上,成了一名小学教师。
高德荣深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族人的命运,他立志要改变整个民族集体为文盲的历史和现状。
当时的家乡依然那么穷,孩子依旧那样苦,连温饱都是个大问题,他既当老师又做保姆,很多人都为他放弃大好的前程而惋惜,他说:“我受党的培养,读了书、明了理,独龙江需要我,所以我就回来了。”他说得那么干脆,做得那么漂亮。
理性使然的“倔”
年,高德荣升任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本可以搬到州府工作,过上颐养天年的生活。
离别时,独龙族群众向往美好生活和依依不舍的眼神刺痛了他,他再一次做出了人生的重大选择,到州府上班的第一天,他就把办公室钥匙交了出来,申请调回独龙江,他说:“独龙族同胞还没脱贫,让我把办公室搬到独龙江去,帮一帮他们吧!”
就这样,这个充满勇气和激情的老共产党员,这个一心为民的百姓的领路人,又回到了他一辈子割舍不了、生养他的土地上,家乡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他奔走的足迹。
如果说高德荣第一次回乡是热血青年的感性选择,那么第二次回乡必然是一名共产党员理性的抉择。
不舍昼夜的“干”
高德荣说:“独龙族同胞还没有脱贫,独龙族是祖国56朵花中的一朵,再不加快脚步同其他民族一道赶上小康生活,那就是给祖国抹黑。”他常常为家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呼吁,为独龙族的“口袋”和“脑袋”问题四方奔走,为独龙江教育发展、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操碎了心。
独龙族对路的渴望程度可能超过其他所有民族。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独龙江仍没有一寸公路,独龙族依然是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民族。每年大雪封山半年期间,独龙江就成为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独龙族人过着“过江靠溜索、出门走天路”的艰辛生活。高德荣为了这条“挂”在悬崖上的“天路”费尽了心、跑弯了腿。为了这条“天路”,他总是“厚着脸皮壮着胆”上省城、进北京,多方呼吁筹措资金。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高德荣斗胆向温家宝总理“要路”:“总理,我来自独龙江,请您给我们修两条路,请来独龙寨做客。”高德荣的临时“要路”动议,引起了国家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