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楷模 >> 楷模前景 >> 正文 >> 正文

太行山上的新愚公追记人民楷模国家

来源:楷模 时间:2023/5/27
治白癜风乌鲁木齐哪家医院好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bdfzz/313210.html

年4月13日,李保国教授在临城县为农民讲解薄皮核桃高接换优技术要领。记者赵永辉摄

9月17日,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是我省唯一获奖者。9月29日,郭素萍代表丈夫李保国领取了“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巨大的荣光,无上的赞誉。在河北农大,在他生前曾帮扶过的临城、内丘、平山、阜平、唐县等地,人们再次念起这位“农民教授”“科技财神”,由衷的为他骄傲和自豪。

年4月10日凌晨,李保国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年仅58岁。他去世后,习近平总书记对他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称赞他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学习他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

改革先锋、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等,李保国的名字铭刻在国家丰碑上,更留在亿万群众的心里。

今天的燕赵大地上,千万个李保国精神的传承者正脚踩泥土,身接地气,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书写着太行山上的新论文。

他像一把火炬,点亮了贫困群众的希望

——创新推广36项农业实用技术,帮助山区农民增收58.5亿元,带领10万多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看到红苹果,想起李保国。

“他走的时候,苹果花开得正盛。”内丘县岗底村村民杨双奎站在自家果园,望着对面山坡上“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几个大字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李老师,咱岗底的日子越来越好啦!”

往事历历在目,缅怀与日俱增,杨双奎的眼眶湿了。

他曾是李保国在岗底的“得意门生”,农忙下地,农闲上课,他现在是农民高级技师,成立了“李保国技术服务队”,经常外出义务传授果树管理技术。

“把我变成农民,让农民变成我”,李保国生前,长年累月和农民摸爬滚打在一起,手把手地教他们操作,帮助他们发展致富产业。乡亲们称他为“农民教授”“科技财神”。

李保国是教授,更像农民——脸庞黝黑、笑容憨厚,一身尘土、两脚泥巴,扎在人堆里,和农民没啥两样。

他穿不讲究、吃不挑剔。

“李老师穿的衣服还没有一些农民的好。”和李保国打交道20年,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回忆,一次下地,李保国的衣服被树枝划了个口子,“我想给他换件新衣服,问他穿多大号。他说‘你把我打扮成上讲堂的教授模样,我咋和农民打交道?’”

他说话直白、通俗易懂。

给农民讲课,不能把给硕士生、博士生上课那一套搬来。教农民疏花,他讲得很形象:“一棵果树所供给的营养有一定的限量,打个比方,10个馒头10个人吃,一人只能吃一个,谁也吃不饱。如果10个馒头5个人吃,一个人就能吃两个,大家都能吃得饱。”

“要让农民把技术落实到位,必须对农民死盯、盯死。”李保国说。套袋、去袋、转果、施肥……他独创了道苹果标准化生产管理工序。村民按工序生产的苹果,果型、着色、个头像一个模子脱出来的。在市场上,自然能卖出好价钱。

他像一把火炬,为贫困群众点亮希望。他创新推广的36项农业实用技术,帮助山区农民实现增收58.5亿元,带领10万多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多年来,李保国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许多果农成了“技术把式”。经他直接帮扶的村庄已达到四十多个,间接带动发展起来的村有百余个。

在岗底,像杨双奎一样拿到高级技师证书的村民有5位,另有余位村民拿到初、中级证书,60余位拿了大专文凭,而且还都在考本科。年,岗底村民人均收入4.3万元,帮助2万多果农人均年增收元以上。

“我是农民的儿子,见不得穷。”“还有许多山区农民在过苦日子,我必须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全部贡献出来。”“太行山的父老乡亲富起来了,我的事业才算成功。”……从武邑县一个农民家庭走出来的李保国,有着浓浓的“三农”情结。

在李保国生前上千条的手机通讯录里,贫困地区的农民占了60%;在他众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