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楷模 >> 楷模资源 >> 正文 >> 正文

半真半假的曾国藩挺经,值得读吗悦文

来源:楷模 时间:2022/9/27
北京荨麻疹医院治疗 http://m.39.net/pf/a_9159711.html

本文转载自

年,曾国藩深陷天津教案后群情汹汹的舆论泥潭之中,一生清誉就此终结。

在此之前,他已数次经历大难,与太平军作战,几次被逼到了自杀的境地;在官场,几乎得罪了整个同僚。在他身上,有太多矛盾交织。

关于他的纷争,至今不绝。赞誉者称之为千古第一完人,批评者骂其是汉奸、刽子手、卖国贼。

自长篇小说《曾国藩》一出,其华盖运便宣告终结,一跃成为做官的典范、修行的楷模、成功的捷径。在机场的书店里,在夜市的书摊前,在形形色色的网络课程中,曾国藩与王阳明、胡雪岩常常并排在一起,成为著名的鸡汤资源。除不同层次的全集、单行本外,大大小小的传记,冠以其名义的讲人生智慧、心路历程图书等,恣肆泛滥,显示出人们对其逆袭之路的羡慕与崇拜。

其中比较有名的一本书是《挺经》。

1

曾国藩生前,不止一次地提过自己要写《挺经》。其好友欧阳兆熊在笔记《水窗春呓》中称“(曾国藩)尝自称欲著《挺经》,言其刚也”。李鸿章在庚子事变后,向曾国藩的孙女婿吴永说:“我老师的秘传心法,有十八条《挺经》。那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吴永《庚子西狩丛谈》)在做直隶总督时,李鸿章也说过“我老师的《挺经》,正用得着,我是要传他衣钵的”这样的话。

不过他一直没有写成此书。现在市面上所见的《挺经》均是后人所编,而且编成时间非常之晚。

如果我们打开中国最大的旧书交易平台:孔夫子旧书网,搜索“挺经”二字,就会发现,直到80年代之前,此书还毫无踪迹。

目前所见最早的版本,是年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今人吴樵子所编,据说从《经史百家杂钞》、《湘乡曾氏文献》、《曾国藩年谱》、《曾国藩全集》,以及曾国藩的僚属、弟子的文集、笔记等典籍中辑佚、整理出来的。

这位吴樵子先生,人称是研究员。遍询网络,仅搜得其零星论文和几本注译、汇编的普及读物,颇怀疑其人或非专业学者,甚至可能是某出版社的编辑。

因为在90年代末期,曾国藩的名字已是炽手可热,假托名人著作,是出版商的常用方式,自古已然。

2

顾名思义,“挺”是本书的字眼与关键。对“挺”字的理解,各家说法也有不同。

欧阳兆熊说《挺经》的内容是“言其刚”,即刚劲强硬的处世态度。

当年李鸿章对吴永提及《挺经》,以故事的形式说了《挺经》开宗明义的第一条,并没有说《挺经》全部内容。故事大体是说,有位老翁的儿子去市上买了菜肴果蔬,到了村口与一位挑担的僵持在水田的道上,道路狭窄,让道须下到旁边的水田里。老翁赶去,劝说无果,便说不如自己下水田,接住担子,让挑担的先过去,说完便“俯身解袜脱履”。挑担人过意不去,于是下田避让,一场纷争就此化解。

这个故事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吴永称自己起初觉得“意用何在,亦殊不甚明白”。后来理解为挺身入局,担起责任:“大抵谓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民间时期,黄濬(-)在其笔记《花随人圣庵摭忆》中说:“曾文正自言欲著《挺经》,世多知之,此其刚处。自作墓铭曰:‘不信书,信运气,公之言,告万世。’盖晚年受尽谤毁困难,始悟以柔道行之之语,此其柔处。……据此,则《挺经》之刚,亦是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之义,虽刚实柔。唯老翁肯具俯身解袜之决心,则亦不失挺身负责之刚也。”

综上来看,曾氏所谓“挺”,意在指要坚定目标不放松,至于方式手段,或刚或柔,根据对象需要而定。因为曾国藩自己在提到《挺经》时,是这样说的:“三旬危险之际,鄙人不肯移出岭外,此固执之挺经也。即定计于二十六日移之东流,此通融之挺经也。”

这里的“固执”与“通融”是关键词。固执即坚持、刚,通融是变通、柔。无论刚或柔,都是“挺”,挺即挺住、坚持、坚韧之意。

曾国藩最初组建水师时,朝廷几次催促他出兵迎战,他总是以练兵未成为由予以拒绝,说:“与其将来毫无功绩,受大言欺君之罪,不如此时据实陈明,受畏葸不前之罪。”

对于此点,他颇为自得。李鸿章代曾国藩为主帅,对阵捻军时,朝廷也多发命令,曾国藩担心李鸿章顶不住压力,对幕僚说:“少帅(指李鸿章)性急,军务成败恒有,若内中责效太严,或台谏抨击,必不能忍。余自乙丑年()起,凡七次被参,总以不变不动处之。”

3

《挺经》既为后人所编,各人理解不同,自然篇目、内容皆有分歧,相同之处是均按照李鸿章说法,列十八章,以对应李氏所谓十八法。

通行条目为:内圣、砺志、家范、明强、坚忍、刚柔、英才、廉矩、勤敬、诡道、久战、廪实、峻法、外王、忠疑、荷道、藏锋、盈虚。

这十八章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从“内圣”至“刚柔”六章,主要谈的是修身齐家之道。“英才”至“外王”八章,主要谈的是用人、为官、作战以及外交之道。忠疑、荷道、藏锋、盈虚四章,谈的是为人处世之道。

曾氏一生,手书不缀,每天坚持练字、写日记,往来书信和上疏奏章,皆命人抄录副本收藏,虽中间经历兵燹,有所散佚,但至岳麓书社出版《曾国藩全集》时,仍有万字之巨。从辑录内容看,虽然散乱,也时有令人发省的地方。

比如曾氏深感“天下大局,万难挽回”,决心“引用一班正人,培养几个好官,以为种子”,所以,他把推选人才作为首要任务。据统计,经他推荐的下属有千人之多,成才扬名的超过四百人,李鸿章、左宗棠、丁日昌、沈葆桢、郭嵩焘等一大批人才,都是在曾国藩的提携下,成为一代名臣良将的。

在外交问题上,曾国藩认为“列强乃数千年未有之强敌”,要勇于学习其智慧、技术,同其打交道时,要自立自强,以诚待人。这些话,初听有些迂腐,其实是经验之谈。

闲来读读,也是可以的。只是要明白,这其实是本伪书就好。

伪书当然也自有其价值在。

本文转载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8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