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维格 张庄仪
《革命者》自上映以来广受好评。故事从李大钊被执行绞刑前38小时开始讲起,穿插叙述了十年间李大钊在黑暗的中国挣扎寻找出路的故事。这部热血沸腾的电影,让我们对“守常先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不再只是历史书上的一段文字记载,他成为了一个活在我们脑海里有血有肉的革命者。
《革命者》英文名为《ThePioneer》,可理解为“先驱”。在此部电影的经典台词中,我们或可窥见这位先驱人物的革命初心。
“如果我死了,能唤醒那些麻木的人,我可以去死。”
李大钊的学名叫李耆年,字寿昌。私塾的单子鳌先生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希望他能够健康长寿。十多年后,他自己改名叫大钊,字守常。钊者刀也,李大钊改名自勉,志在守正笃实、循道致远,用大刀铲除一切不平,为天下人谋幸福。
本可以保住性命的守常先生,愿意用自己的牺牲换取更多人的觉醒。这是一个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的人:作为北大教授,他有非常可观的工资,但到最后家里穷得连给他买棺材的钱都是四五年后才凑齐的,他的钱都赠给了穷苦百姓。
“他们只想喝干我们的血,这就是他们赐予我们的未来,但绝不是我们的未来!”
这段铿锵有力的话,是李大钊在年开滦煤矿大罢工时激励工人们的演讲。面对当时紧张的局势,他深知工人阶级才是革命的领导力量。李大钊把自己活成了一个革命的“播火者”。他在北京大学任教时,北大图书馆就成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革命新青年的重要基地,为新时代培养了国之栋梁。
“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之中,一定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看到光明是多么的艰难。据史料记载,年4月6日李大钊被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逮捕,在监狱中即便他备受酷刑,也坚贞不屈。在狱中写下的长篇“自述”中,李大钊回顾了自己壮烈的、革命的一生,表达了坚定的信仰和伟大的抱负,宣传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改造中国的革命主张。全文一字没有泄露党的机密,敌人不得不对报界承认“李无确供”。
“我们今天流的血,都是为了孩子们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剧中守常先生抱过因事故死亡的孤儿,也抱过被外国暴徒杀害的报童。在那个时代,有数不清的孩子在压迫下流离失所。看着孩子们的惨状,李大钊更加坚定了信念。他那个时代的人所受之苦不该让孩子再经受一遍,即便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也要为后代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工字下面加个人为天,天下的天。为天下人谋幸福,才是真正的大事。”
这是剧中庆子(李庆天)姓名的由来。李大钊向孩子讲述“天”字的含义,告诉他要以“为天下人谋幸福”为目标。
“你要好好活下去,活到革命的那一天,帮我看一看,革命胜利的那一天是什么样子。”
这段话发生在李大钊被行刑前几个小时,李庆天前来营救他,被他拒绝。年,38岁选择牺牲的他,何尝不希望看看革命胜利后的世界,但第一个走上绞刑架的是他,面容平和心态坚决,那一年距离革命胜利还有22年!
“租界是上海的,上海是中国的,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中国的。”
自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相继在中国建立租界。影片中,报童在租界被外国暴徒杀害,工人阶级去声讨时却遭到阻拦。山河破碎,风雨飘摇,这是何等悲哀,李大钊不禁发出“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中国的”怒吼。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服从纪律,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严守秘密,永不叛党。”
心中的火焰不断地摇摆,庄重的誓言被不断地宣读,李大钊即使没有枪又不会武,但他用他的话,他的行为感染了一大批人,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用自己的方式传播着党的思想。入党誓词经历数次变化,不变的是“永不叛党”的忠诚,不改的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初心。
“我从黑暗中反叛而来,却不属于未来的光明之地,我的脚,踏在黑暗和光明的交锋处上。”
当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离不开李大钊。在李大钊的教育和影响下,毛泽东等一批进步青年开始认识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因此称李大钊为“真正的老师”。在剧中,毛泽东曾问守常先生,自己越清醒,为什么越痛苦?李大钊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最早清醒。看着中国老百姓生活的惨状,当局的腐败,他没有放弃,而是屹立在光明的交界线旁,指引着民族前进的方向。无畏的他以身为桥,宁愿被黑暗吞噬,也要为中国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
“守常告辞了,我们一会儿见。”
这是影片中李大钊在行刑前对同伴们说的话,说完他就泰然自若地走上了行刑台。面对绞刑架,守常先生表现异常镇定。
在《革命者》电影开端,荧幕上用红色字体打出:
“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为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李大钊”
守常先生用他热血而短暂的一生为这首诗作出最深刻的注解。“革命者”,是民主先驱,是时代楷模,是无名英雄,是千千万万个为新中国流血牺牲的人。没有他们的青春付出,就没有今日的中国。感谢他们的相信,让今天的中国自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