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范围内的心理学本土化运动兴起于20世纪晚期。开始是 心理学的科学性质是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核心问题。立足于西方文化传统的“科学的”心理学一直认为自己是唯一合理的心理学,除此以外的心理学探索,或者是立足于不同文化传统的心理学探索,都可以划归“非科学的”心理学。这涉及的就是心理学的科学性质问题。关于心理学的科学性质的理解就是心理学的科学观问题。所谓“心理学的科学观”,是指对如何建设和发展心理科学的基本认识,这决定着心理学家采纳的研究目标以及为达成目标而采取的研究策略。这体现在这样一些问题的解决上,如什么是心理科学,什么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怎样构造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怎样确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怎样干预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生活。很显然,心理学的科学观构成了心理学家的视野,展现了心理学家的胸怀,决定了心理学家的尺度。在心理科学的开创和发展中,占有主导性和具有支配性的科学观是小心理学观或封闭的科学观。这是从近代自然科学传统中抄袭而来的,并广泛地渗透到了心理学家的科学研究中。这是按照对待物理客体的对象来对待具有文化和社会属性的对象。心理学本土化需要的是大心理学观或开放的科学观,而这是整合了物理、生物、人性、社会、文化的关于人类心理的理解和阐释。
心理学的文化转向是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方向问题。心理学曾经靠摆脱、放弃、回避或越过文化的存在来发展自己,现在必须靠容纳、揭示、探讨或体现文化的存在来发展自己。也就是说,在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门类后,心理学在追求科学性的过程中,其把科学的客观性和科学的普遍性与文化的建构性和文化的独特性对立了起来。心理学早期是以排斥文化的存在来保证自己对所有文化的普遍适用性,目前则是以包容文化的存在来保证自己对所有文化的普遍适用性。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关键在于揭示这一变化的历程及其对发展心理科学的意义和价值。心理学研究中的文化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涉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即人的心理行为的文化内涵问题;二是涉及心理学的研究方式,即心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文化特性问题。这就是要摆脱原有的心理学研究把人的心理行为理解为自然现象,而不是理解为文化生活。这就是要摆脱原有的心理学研究依附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放弃文化科学的研究方式。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就是要把心理学的研究定向在文化传统、文化资源、文化建构、文化互动、文化融合的方向上。
心理学的原始创新是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生命问题。目前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最缺少的就是原始性的创新。相当长时期对西方发达国家心理学研究的引进和模仿,使中国的心理学研究者习惯了在西方心理学中引经据典,习惯了用西方的话语复述西方的研究。当然,再进一步是用西方的话语叙述自己的研究,更进一步则是用自己的话语阐述自己的研究。对于中国本土的心理学发展来说,这需要学术创新。学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学术。越是全新的突破,越需要深厚的基础。所以,创新需要积累,学术的创新需要学术的积累,心理学的学术创新需要心理学的学术积累。
心理学本土化的发展将是把心理学确立为广义的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是通过文化来考察和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还可以作为心理学研究和发展的理论范式。这就会影响到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和对心理学研究方式的确立。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无论是关于人的心理行为的理解和解说,还是关于心理学学科的理解和解说,都会与文化产生重要关联。在心理学成为实证科学的门类之后,心理学研究曾经以物理学、化学为榜样和楷模,也曾经以生物学、生理学为根基和依据。这给心理学力求成为精密科学带来了希望,但这样做却忽略了、忽视了、歪曲了、扭曲了人的心理的文化的性质和内涵。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文化心理学的兴起至少关系到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关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理解,二是关于心理学的学科本身的理解。前者使文化成为研究的内容,后者使文化成为研究的取向。前者是对象化意义上的,后者是方法论意义上的。
心理学本土化的发展将是把心理学确立为广义的历史心理学。心理学的发展有自己的历史渊源、历史演变、历史传统和历史延续。所谓心理学的本土化,也是在为心理学确定其历史的传统。这种历史的传统规定了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发展道路、发展形态、发展方向、发展可能。所谓历史的心理学,并不是指过去的心理学、被超越的心理学、被扬弃的心理学,而是指心理学的历史根源、历史传统、历史进步、历史道路。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心理学应该有自己的历史资源。本土心理学应该成为自身未来发展的历史资源。
心理学本土化的发展将是把心理学确立为广义的生活心理学。中国的学理的心理学有着清晰的引进国外发达国家心理学的标签,往往与中国本土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而清晰的界线。这就把生活本身出让给了常人日常经验中的常识心理学,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则成为象牙塔中少数人的特权。然而,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能够使科学心理学研究走入本土文化中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那么,科学的心理学能不能成为生活的心理学,就应该是心理学本土化的一个重要定位。理解、把握和引领社会、文化、发展和生活,是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根本任务,也是广义的生活心理学的核心含义。
心理学本土化的发展将是把心理学确立为广义的创新心理学。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以通行,并没有现成的内容可以继承,也并没有现成的方式可以照搬。这就决定了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历程必然且必须要走创新的道路。那么,对于中国本土心理学来说,原始性的创新就应该成为重要学术追求目标。然而,对于中国现代心理学来说,这却是非常薄弱的环节。对于许多心理学研究者来说,引进的才是心理学,创新的却很难被看作心理学。
心理学本土化的发展将是把心理学确立为广义的未来心理学。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心理学发展的现实问题,还是为了解决心理学发展的未来问题。这种未来的心理学应该代表着中国心理学发展的方向、发展的可能、发展的潜力、发展的定位。那么,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并不仅仅是要确定自己发展的道路,而是要提供自己发展的可能。这包括创立新的学说理论、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技术手段。
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发展和演变应立足、提取、采用本土的资源。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建构特定的心理学,是近年来许多学者努力的方向。在中国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中国本土的心理学,也是当前中国心理学研究者追求的目标。挖掘中国本土文化中的心理学资源,确立中国本土心理学的思想框架,已成为许多中国心理学研究者的自觉行动。当然,不同的研究者着眼点不同, 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原始性创新包括理论的创新、方法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本土心理学的理论创新决定了本土心理学研究的理论预设,建构了本土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形成了本土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解说,延续了本土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传统。在本土心理学的学术探索、研究方法、科学创造中,描述的方法、证明的方法、探索的方法、合理的方法、有效的方法、契合的方法,都需要在本土心理学的方法创新中得到落实。本土心理学的技术创新是本土心理学现实应用的保证。本土心理学的技术思想、技术构思、技术工具、技术发明,都需要通过本土心理学的技术创新来实现。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尤其需要原始性创新,因为中国心理学走了很长一段时间引进、翻译、介绍、模仿、追随、照搬道路,致使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创新力和创造力弱化。创新应该成为心理学的基本学科追求。心理学的原始性创新可以体现在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变革、突破、更新、建构、重塑等方面。
本土心理学研究的原始性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本土心理学应突破翻译、介绍和评述,超越引进、跟随和模仿,追求创新、变革和开拓,实现独立、自主和强盛,达成带头、示范和引领。这也就成为中国本土心理学发展最为核心、最为艰难和最为根本的任务。心理学和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发展,需要进行学术创新,需要通过创新去推动理论、方法和技术的进步。心理学学科本身应该内在地具有创新的本性,即把创新贯穿于心理资源的挖掘、心理文化的开拓、心理生活的创造、心理环境的建构、心理成长的引导、心理科学的发展之中。中国本土心理学只有实现自身创造性的学科建设和创新性的学术发展,才能真正成为保持学术独立、具有科学担当、体现思想引领和参与生活导向的学科。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葛鲁嘉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