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是一幅画,文化是画纸,历史是无数的浪花,文化是一条河流,历史是绚丽的花朵,文化是一座大花园,历史是繁星。历史是漫长的,世界是广大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历史,不仅悠久、漫长,真真假假,掺杂在一起,真伪难辨。本文主要讲述的是楷树:孔子冢前一棵树,人间正道学高贤,清苦回甘寄黄连。本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在孔林中,根据历史据文献记载称,当年子贡亲手栽种的楷树,在元代、明代年间损毁,只剩下一段枯萎的树桩。但是由那棵楷树繁育而来的新苗,却也早已郁郁成林。到了清代的时候,乾隆皇帝祭祀孔子的时候,前往孔林,见楷树而发问:“楷木典故,我自知晓,这树却有何等用途呢?”有大臣答曰:楷树的枝条坚直,可做手杖;嫩叶采摘,可作时蔬,亦可泡茶;枝节膨大之处,剖开挖空便是水瓢,可为酒器;种子多油,可用来制作蜡烛。乾隆听罢,诗兴大发,写下一首《子贡手植楷》,赞其树“亭亭特立学高贤”。古时候的历代文人拜谒孔林时,多留有歌咏楷树的诗作,借此树怀古观今,自省自勉。连同楷树制作的器具,也被儒士们赋予了教化寓意,比如清代诗人金填曾赞颂槽木杖:“须教左右镇相随,质本天然不屈为。从此百年皆坦步,孔家一木永扶危。”而用楷树制作的水瓢,相传若拿来饮酒,可令人保持自省,以防醉酒失德。
楷树作为树木,而在汉朝时期的《说文解字》中,楷字只有jiē这一种读音;在“楷模”一词中,楷字读作kāi。清代有学者为此注释:“楷”意为“稽”,即考察;像孔子这样的大儒,要考察古事,察古知今;而后世则要考察孔子的事迹,以为典范。不过,究竟是先有孔子墓前的楷树,还是先有楷模之说,自古至今多有争论。总之,孔林里所谓的楷树,如今被植物学称之为黄连木。这个名字古已有之,清朝时期的《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中说,楷树也就是黄连木,它的嫩叶味苦,与大名鼎鼎的苦味草药黄连相似,故此得名。要想食用它的嫩叶,需要用热水烫过,再浸泡在冷水中去除苦味。以其嫩叶制茶,先有清苦之味,而后回甘,就像嚼食橄榄。实际上,黄连木在我国华北、西北以及南方各地都可见到。除却取用木材之外,黄连木的叶片和果实秋季都会变为红色,亦可栽种以供观赏。
文化是一条河流,历史是绚丽的花朵,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莫雷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以上分析,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我是有趣的天空c,一个爱好文化历史的小导游。(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欢迎使用百度、百家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