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办公室里的碎片时间读其他书显然不太合适。于是便把前段时间一位偶像级别的朋友(未经对方允许,先自己赖上)所赠的《杨善洲: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楷模》一书认真阅读了一遍。
坦白说,对于这位家乡的英雄模范,根据以前“学习”的一些零碎事迹,我一直是有点偏见的,总觉得他的很多做法让人难以理解——人非草木,怎么能对自己的家人绝情如斯呢?更何况,家人又何尝不是他所厚爱的“人民”的一部分?
读完这本书(中途好几次泪目)之后,忽然发现,自己以前那些想法,何止是偏见,简直是错误了。
曾经最想不通的是,在杨善洲担任领导期间,按照规定,他的妻子、母亲和不满十六岁的子女是可以转为“非农人口”的,并且,组织部门都已经将他家的报告打上去了,他却把到手的表格锁进抽屉里,坚决不填、坚决不办。
以前觉得,这明明是符合规定的大好事,又不违背原则,为什么就不可以呢?难道仅仅为了个人的“官声”,就可以随意牺牲掉几个与之休戚相关的女人一生幸福吗?或者,至少也该尊重当事人,问问她们的想法吧?毕竟,这是属于她们自己的人生。
这本书中收录了杨善洲年8月的《革命传统教育发言稿》,这是他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时的发言稿,里面提到了这件事:
“我放了半年没有办农转非,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科局长的都没有得办,大多数人的家属没有解决,只解决我个人的怎么行呢?”
这才是老书记最真实的想法!他并非不爱自己的家,并非不关心自己的家人,只是身处那个众目睽睽的高位之上,他不能只爱自己一家、无法先照顾自己家人——如果连他都凡事先顾自己,那下面的官员会怎样做?
还有一件事也一直让我耿耿于怀,说是他在农村的老家房子特别陈旧,一到下雨就漏得不行。家人告诉他之后,他给寄了30元钱,说买几个盆接一下。
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觉得甚是匪夷所思——怎么能这样干呢?身为父母官对一方百姓尽职尽责是好事,但身为家长是否也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尽职尽责呢?
这本书中的很多资料都提到了这件事。
年的时候,女婿杨学明(泪点:入赘两年尚未谋面)给他写信,详细“报告”房子漏雨的事,“不论下大小雨,家里就一家的都是水,晚上是连睡都不敢睡……儿想不盖不行了”,征求他的意见盖不盖新房子。
很显然他没有同意。因为根据二女儿的讲述,到了年的时候(五年过去了),妻子再次给他捎信,直言凑点钱回家修整老屋,于是就有了那30元钱的故事。但他同时还写了信回家:
“我实在没钱,这一点,身边的工作人员可以作证。现将这30元钱寄回家,先买几个盆盆罐罐,哪里漏雨,就先接一下,实在不行就挪一下床铺,暂时躲避一下;眼下,比我们困难的群众还很多……”
30元,已经是他仅有的全部了,甚至还很无奈地强调“工作人员可以作证”,倾其所有、还不够爱吗?还要他怎样呢?更何况,年是什么概念——那场为期十年的浩劫尚未落下帷幕!绝大多数家庭的生活应该都好不到哪儿去,我们怎么能以如今的经济条件去衡量、评判当时的实际状况?
其实老书记在百忙之中对家人可谓竭尽全力。“经常为母亲捎带药品和糖果,每次回家都下地干活,亲手为女儿梳洗扎辫”。书中不止一次写到,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对不起自己的妻子、对不起自己的家人。退休后放弃到省城享清福,选择回大亮山种树的另一个目的是“尽量抽出时间来关心,照顾家庭生产、生活来弥补过去的不足之处。”
但他从始至终都非常清楚,“我手中是有权力,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当他如此坚定地把“绝情”的一面留给自己家人的时候,或许,他比自己的家人还更纠结、更痛心。
凡人有凡人的自在,英雄有英雄的无奈。《大话西游》里,至尊宝必须面对“不戴金箍,如何救你;戴上金箍,如何爱你”的抉择;《蜘蛛侠》里,叔叔告诉彼得“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当我们都为英雄鼓掌欢呼的时候,何曾想过,在那些光鲜的荣耀背后,隐藏着多少凡人难以承受的伤痛?
与老书记相比,那些有好处身先士卒、遇困难果断殿后,见功劳舍我其谁、追责任关我屁事的大大小小的领导们,与其挖空心思想着头顶的帽子更稳些更大些,不如好好提醒自己——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陈述获
编审:李显耀
责任编辑:杨冬燕施媛媛冉懦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