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楷模 >> 楷模优势 >> 正文 >> 正文

一副对联14个字,竟然用了6个 典故,

来源:楷模 时间:2023/9/19
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4/8590007.html

我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古老而文明的国家,从古到今出现过无数个有文化有才华的人,而在这其中成语典故的运用,也是饱读诗书,下笔如神的具体体现。众所皆知,我国一向尊师重教,所以众多学生在成名后,都会非常感谢自己的老师。

在古代,就有这样一位学子,在高中状元之后,写给自己的老师一副对联,以示感恩:“西席桃李满桑梓,绛帐珠玉尽楷模。”短短14个字,竟然用了6个典故,如此很牛又很有才的人,实属罕见,故而传为千古佳话。

典故之一:西席。西席的意思是宾师之位。古人之所以尊称自己的老师为西席,是因为汉代的汉明帝让自己的老师居西面东,坐在尊席上,而他自己则坐在旁边聆听老师的授课和教诲,因此后来人们就把老师尊称为西席了。

典故之二:桃李。桃李往往是用来比喻老师辛勤栽培的学生的,也就是教师百年“树人”所得的硕果,而“桃李满天下”就是说,老师培养教育出来的 学生遍布全天下,用来赞美教师的辛勤育人。可见,桃李的意思就是育人就像种树一样,悉心加以培养,然后收获到的果实。因此,人们就把老师培养出来的 人才比喻成为了桃李。

典故之三:桑梓。桑梓是桑树和梓树的合称。在古代,人们经常在村落的房前屋后,庭院的四周栽植上桑树和梓树这两种很有用处的树。出门在外的游子们就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亲种的,因此要对它们表示敬意。故而素有“桑梓之地,父母之邦”的说法。久而久之,“桑梓”就成为了故乡和家乡的代名词了。

典故之四:绛帐。绛帐是师门、讲席的敬称。后汉的马融在给学生授课的时候,经常坐在高高的台子上面,并挂起红色的纱帐,所以后来人们就把绛帐用作对师长的尊称了。

典故之五:珠玉。珠玉是指珍珠和玉石,泛指珠宝。在古代,人们往往把珍珠和宝玉合称为珠玉,而现在珠玉常常用来比喻妙语或美好的诗文,或者是丰姿俊秀的人才。

典故之六:楷模。楷模的意思为榜样、模范等。根据古代传说,楷模原本指的是楷树和模树这两种树,因为这两种树分别生长在孔子和西周的周公两位圣贤的坟头之上,而且主干长得刚直挺拔,枝繁叶茂,具有风范,很像是其它树木的榜样。所以,后来人就把那些品德高尚、受人尊敬、为人师表的模范榜样人物称之为楷模了。

成语典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也是汉语言文学的精华,学会和用好成语典故,应该是我国传承历史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上述的这位古代 学子,能在一副14字的对联中,工整对仗,语意深远,含义美好,成功巧妙地运用了6个典故,确实令人佩服。大家以为如何呢?

个人观点,欢迎评论,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