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记者李清华、杨庆民)中央宣传部22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杜富国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杜富国(右四)和父亲在“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张永进摄资料图
杜富国是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入伍以来,他始终把忠诚和信仰刻在心中,把使命和责任扛在肩上,主动请缨征战雷场,苦练精练过硬本领,为人民利益和边境安宁挥洒热血,在平凡岗位干出了突出业绩。年10月11日,杜富国随队参加排雷作业时,危急时刻冲锋在前,为保护战友身受重伤,失去双眼和双手。杜富国同志曾先后获得“全国自强模范”“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陆军“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等称号,荣立个人一等功。
杜富国的先进事迹集中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杜富国是红色老区培养出的优秀儿女,是用生命担当使命的新时代英雄战士。他的先进事迹,充分彰显了忠诚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民奉献的家国情怀,敢于担当的进取精神,直面磨难的刚毅品格,书写了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铁血荣光。部队官兵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积极投身新时代强国强军伟业,以一流业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杜富国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杜富国先进事迹的短片。发布单位有关负责同志,部队官兵,杜富国的亲属、战友及社会各界代表等参加发布仪式。
此前报道:
他排雷时为保护战友,失去双眼和双手
年10月11日,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的战士杜富国和战友在云南省麻栗坡县猛硐乡坝子村进行扫雷作业。危急时刻,他挡开战友,自己却被一颗加重手榴弹炸伤致残,失去了双眼与双手。
杜富国和战友进行扫雷作业的坝子村位于老山主峰西侧,是当年战争双方反复争夺的阵地,留下了大量地雷和未爆炸的炮弹等爆炸物。
10月11日,杜富国和战友艾岩两人一组,在雷区进行人工搜排,发现了一枚裸露部分弹体的67式加重手榴弹。在接到分队长“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杜富国以命令的口气对艾岩说:“你退后,让我来!”。
艾岩后退之后,杜富国用探针对爆炸物进行检查,并剥开伪装层,以便最终安全取出这颗加重弹。突然,一声轰响,现场发生了爆炸。爆炸的瞬间,杜富国倒向了艾岩这一侧。当时,艾岩刚刚往后走了两三米远。
杜富国:我就想到艾岩,就仅仅只有一两秒钟我是清醒的,我就下意识往艾岩那边倒了一下,后面我就什么都不记得了。艾岩:他救了我一命,如果没有他也不会有今天的我。
杜富国先是被送往猛硐乡医院,随后又被迅速转往解放军第59医院。经过专家会诊,由于杜富国两只眼睛的玻璃体已经破碎,没有恢复的可能,必须马上摘除。
一个多月来,杜富国躺在云南开远的病床上,坚强面对失去双手的现实。家人、部队、医院因为担心影响其康复进程,迟迟不敢告知他双眼球已被摘除的实情。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1月17日,这一天,趁着有人来探望,医院和部队决定把真实伤情告诉杜富国,并且给他安排了心理医生,准备了几套心理疏导方案。杜富国比大家想象的坚强,不仅心理疏导方案没有用上,他还反过来安慰父母和心理医生。
杜富国:我想回到部队扫雷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早上九点,在医院康复中心的治疗室里,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的一名90后士兵杜富国面向桌子缓缓坐下,开始进行上肢力量训练。陪护人员在只有原来三分之二长的手臂上,分别绑上3公斤重的沙袋,看表计时。
窗外鸟鸣阵阵,阳光透过窗帘照在杜富国脖子凸起的紫红色疤痕上。他咬紧牙关,没多久,汗水就浸湿了蒙在眼上的纱布。
康复训练完成后,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周贤丽告诉记者,像杜富国这样同时失去双眼和双手的病例在全世界也不多见,治疗难度大,病人需要承受的痛苦也大。即便如此,杜富国还主动要求增加训练强度。
周贤丽:他没有不配合的时候,他对自己要求很高,他一定要求达到正常战士的优秀水平。
在训练中力量和平衡达标后,杜富国还要进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对普通人来说非常容易的喝水动作,他却要经过多个小时的反复训练。
杜富国:现在每天可以坚持自己洗洗脸,穿上自己的外套,带上辅助工具能够自己就餐。每天有家人、战友、护士、医生的陪伴,但主要更多的还是靠自我调节,能够去适应目前的生活。
负伤六个月来,杜富国对家人和战友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没事,我想回到部队扫雷”
网友评论
网友们也对英雄表达了敬意
来源:综合新华网、北京晚报、央广网、网友评论
流程编辑:tf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