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读完本书,大约只用了半年时间
他是获得年“荆楚楷模”称号团队的队长
他发表论文,抢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他长得帅,还会架桥修路,会剪头发……
这样的宝藏男孩来自襄州区双沟镇
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期间,湖北文理学院图书馆进行了统计,该校体育学院学生杨壮壮一年借阅图书本,位居读者(学生)借阅排行榜榜首。昨日,记者采访了这位读书达人。
眼前的杨壮壮身材高大结实,浓眉大眼,圆脸。杨壮壮年出生,今年23岁,读大三,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孩子,出生于襄州区双沟镇任庄村。
23岁,为什么才读大三?原来,大一的时候,杨壮壮光荣地应征入伍,在山东烟台成了一名工程兵。杨壮壮介绍,他当时是专门的舟桥兵,任务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有多厉害?几百米的江面,他们能在20多分钟里架起一座浮桥!
当兵回来之后,杨壮壮开始追赶自己拉下的文化课。他现在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学习达人,成绩一直排在班上前三名、本专业年级前十名。
杨壮壮坦言,对于位居湖北文理学院读者(学生)借阅排行榜榜首,自己感到很意外,完全没想到。其实这两百多本书,杨壮壮只用了大约半年就看完了。去年8月到今年1月期间,他作为湖北文理学院第七批“格桑花”赴藏支教团队的队长,去西藏的琼结支教,就没有在学校借书了。
在西藏,他教孩子们文化课知识、体育常识,还给孩子们剪头发。为了让孩子们安心睡好觉,他每天都值夜班,为孩子们守夜。为了孩子们有书看,他策划了湖北文理学院的学生为琼结孩子捐书的活动,为孩子们募集书籍。
不仅如此,他还抢救性挖掘了琼结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来,琼结县“久河卓舞”和“宾顿白面藏戏”都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杨壮壮查找了中国知网等网站的相关资料,发现网上关于这两项非遗的资料非常罕见。他搜索了书籍,发现介绍这两个非遗的书籍同样少之又少。于是,他利用支教的空余时间,拜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久河卓舞”传承人尼玛旺久老人,并实地进行了研究,自己多方面请教、整理,最终写出了《浅谈西藏“宾顿白面藏戏”及其传承》《西藏琼结“久河卓舞”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两篇论文发表在《戏剧之家》等杂志上。
同时,杨壮壮用自己的西藏支教实践撰写的西藏支教纪实,也深受好评,被《民族大家庭》收录。最终,杨壮壮担任队长的湖北文理学院第七批“格桑花”赴藏支教团队被评为年“荆楚楷模”。
不仅如此,杨壮壮还在抖音上开辟了“湖文格桑花”,传递正能量,短短一个月,就收获了20万人次的浏览量。鉴于此,杨壮壮去年被湖北文理学院授予了“校长奖学金”,这是该校含金量最高的奖学金。他同时也被授予湖北文理学院年度“十佳读书人物”称号。
现在,杨壮壮已经发表论文6篇、社会纪实文章1篇。因为借书多,学习成绩好,对专业书籍熟悉,同学们也经常向他请教,他也乐于指导同学们写论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