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楷模 >> 楷模介绍 >> 正文 >> 正文

勤劳俭朴的家风宋佳鑫

来源:楷模 时间:2023/7/16

 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自打我懂事起,我就知道:我的长辈是根根本本、普普实实、老实巴交,以种田为生,顺着"地垅沟找豆包″的农民。

  尽管他们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不高,可他们勤劳、俭朴、憨厚、善良,在我的人生路上,这种良好的家风,一直将我潜移默化的熏陶,伴随着我茁壮成长。

  自从我入学后,长辈们就在我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我家住在辽南水乡,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早年,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种地的科技含量不高,让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月出而作,日落而归。一年四季,长年累月都在农田里辛勤的劳作。他们辛辛苦苦干了一大年,只能弄过车轱辘圆,除了家中的开销,手里没有余钱,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很清苦。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土里刨食的农民,不仅有了自己的土地,还可以找到发家致富的门路。同时,也让我这个小小少年,看到了家中长辈勤劳俭朴的形象。

  那时的爷爷,农忙时,他在家里种地。农闲时,他凭着自己的瓦匠手艺外出打工,一年下来,也为家中创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到后来,村里的农户都扣暖棚。我家也扣了一栋暖棚,常年种植应季的蔬菜,到了年底,也能收入几万元。

  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家里的生活水也在提高,家庭生活环境也得到改善,家里盖上了北京平,还在小镇上买了楼房,让农村人也过上了小康生活。

  打那时起,农村的小日子,就像那″芝麻开花节节高。″农民的腰包鼓了,手里也有了钱。尽管这样,可家中的长辈人,仍然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作风。他们在平时省吃俭用,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过日子精打细算,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在生活中,还经常叮嘱我们:″生活上要知道节俭,花钱不能大手大脚,现在挣钱多难啊!″

  长辈人这种勤劳俭朴的家风,也让父辈人得似传承。父亲中学毕业后,没有参加高考,他除了一年在家种地、扣棚,还在农闲时,凭着个人的厨艺,到饭店去打工,一年也收入不斐。不仅能满足家人的花销,而且还有了自己的爱车。

  在长辈的言传身教、耳熏目染下,也让他在平的生活中,养成了勤劳俭朴的生活作风。

  自我从伊讶学语,到走进校门接受启蒙教育,长辈们那种勤劳俭朴的形象,就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灵之中……

  他们那辛勤的劳作、俭朴的生活、善良的为人、高尚的品德,都在时刻鞭策着我的言行。

  在生活中,将成为我人生的坐标,指路的明灯。在我今后成长的道路上,我要以长辈为镜子、为楷模,把这种"勤劳俭朴"的优秀家风永远传承。

  .4.6

作者简介:董凯,笔名:恺悦,网名:山巅白雪,祖籍:内蒙古通辽,现居辽宁盘锦,年出生,大学学历,毕业于河北文学院,中共党员,退休干部,现任陈家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中国乡土诗协会会员,中国乡土诗人,中国乡村作家,届新时代中国故事高研班学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盘锦市作家协会会员,盘锦市诗词学会会员,盘锦市音乐家学会会员,盘锦市电影家协会会员,原盘山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个人创作业绩入编《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华名人大典》出版个人专集《山水田园》。

曾先后在《大东方文学》《金东方文学》《广东作家》《中国乡土诗人》《中国乡村》《上海文坛》《北京文学传媒》《港珠澳文化传媒》《词刊》《新歌诗》以及省、市、县文学期(季)刊、网络大平台发表散文、小说、故事、诗歌、歌词、古体诗词、曲艺作品、微电影余万字,创作的小说《婚事风波》获盘锦市″清风杯″廉政作品一等奖。创作的歌词《河滩地,黑土情》《我的老父亲》《五星红旗,向你敬礼!》曾荣获″感动中国首届词曲创作网络大赛″优秀歌词原创奖、优秀作品奖,"举杯邀明月″电视中秋晚会原创歌词网络大赛歌词优秀奖、专家评审奖,″万家灯火″原创词曲网络大赛″十大文艺″星光奖

#勤劳俭朴的家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4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