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丽带患儿进行运动治疗。
张燕丽在带患儿进行康复训练。
张燕丽在开病例讨论会。
红网时刻记者姜心玥通讯员邓硕夏银穗长沙报道
她感觉自己变得不一样了。
“以前不会轻易地哭,现在时不时地就会感动,会流眼泪,我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但有的时候觉得自己还挺幸福。”
实际上,一切的改变都有迹可循,从她入职儿童康复治疗师时便已悄然发生。
年从康复治疗学专业毕业的张燕丽已经有十多年的从医经历。每次看到患儿的痛苦,她的心就被紧紧揪住,只有患儿康复,她才会由衷地微笑。
“每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家庭”
年底,一名出生仅七天的脑损伤医院医院,在此之前,医院对该患儿下达病危通知书,建议家属放弃,但张燕丽接收了这个患儿。即使新生儿各项检查都不过关,她也坚持对其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并予以悉心治疗。短短两年,曾经被认定“没救了”的孩子已经能独立行走,言语和智力也都达到正常水平,当小家伙进入普通小学上学时,一家人喜极而泣,并将这个好消息转达给张燕丽。
她用实际行动证明,脑瘫不是白痴,有些脑瘫儿童虽然肢体不协调,但通过努力也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甚至工作。
“其实我们康复一个孩子,就相当于康复一个家庭。”原来很多脑瘫患儿无法得到治疗康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儿家人对这些“折翼小天使”的关心度。张燕丽的从医经历使她非常清楚问题关键,要使脑瘫儿童健康成长,就需要家人24小时不间断的看护、日复一日的康复训练陪伴和长期持续的治疗费用。
她认真地说:“我还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