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本没有打工的,打工的人多了,于是就都打工去了。
大家都是打工人,为什么有的人能打得一手好工,走上人生巅峰,看看历代的打工王者是如何获得成就的。
管仲,创新行动派,因职场好友引荐走向巅峰
管仲这人在职场、生意场名声不是很好。最好的工作是当齐国国相,这份工作还是朋友放着自己不做,推荐给管仲做的。放在今天,好朋友能如此推荐是很不容易。
这个让贤的朋友就是鲍叔牙。
两人各自伺候拥戴自己的君主,这两个公子都想干掉对方以便称王。管仲和鲍叔牙好比进了两家同行公司,还是竞争关系。
结果鲍叔牙拥戴的君主公子小白赢了,当上了齐桓公。齐桓公要让鲍叔牙当国相,但是鲍叔牙居然推荐管仲来做国相,要知道,这管仲曾经还向公子小白放过冷箭。
鲍叔牙解释道,这也正常,在其位谋其职,他当初辅助别人,射箭杀你也是职位要求是不是?齐桓公觉得有道理,加上又是鲍叔牙推荐,就把他从牢狱捞了出来。
管仲果然是个人才,产业上“以农为本,本末并举”,积极发展工商业,积极发展对外易;财税管理上,改革农业税收形式,工商税则注意“寓税于价(把税隐藏在商品里)”,实行间接征收;金融方面,充分发挥货币的宏观调控作用;组建强大军队、以“尊王攘夷(尊崇周王室,诸侯不兼并,侵夺外夷地)”为号召,扩充疆界。最终帮助齐国成为春秋公认第一霸主。
鲍叔牙也是个人才,度量大,看到管仲的能力,是个积极改改革行动派,只是不善于人际关系而已,是管仲的伯乐,让他有机会成为“法家先驱”。“管仲之交”可遇不可求。
打工小结:管仲的成就,自身能力是第一,也多亏了鲍叔牙这位职场好友,才能飞黄腾达。
“最强司机”夏侯婴,无大功无大过,老实伺候四代君主
夏侯婴给四任皇帝赶过车,真可谓是天下第一司机。
时代纷乱,很容易成为某个国家的合伙人。刚出社会时,夏侯婴在沛县县府的马房里掌管养马驾车。夏侯婴和刘邦年轻时候很聊得来,赶车路过泗水亭时,有空就去找刘邦唠嗑,一唠大半天。
当年,刘邦在芒砀山斩白蛇起义,攻打沛县时,夏侯婴还是沛县县令属官。刘邦立为沛公,赐给夏侯婴七大夫(一共有二十级)的爵位,并任命他为太仆。“太仆”,就是掌皇帝的车马和马政,这工作和夏侯婴“专业对口”,
从此,夏侯婴正式给刘邦赶车了。当时刘邦还在打仗,不仅是带路这么简单,还得驾车冲锋陷阵,因为作战勇猛,立下不少功劳。还曾挥兵车队,帮助刘邦打败敌人。
夏侯婴跟随刘邦一路打江山,一路得到赏赐,封邑也在不断地增加,最后刘邦把他封为汝阴侯。
刘邦死后,夏侯婴给伺候了汉惠帝、吕后、刘恒三任君主当太仆,直到汉文帝八年(前)去世,前后共计38年,从未间断。
打工小结:夏侯婴诚恳老实,在“老司机”这个职位上做到极致,不管老大是谁,照样做好本职,这就是打工人的榜样之一。
狄仁杰多次转型,讨得老板娘武则天欢喜
上面两位都是一个岗位做到发光发热的,狄仁杰却不是,多次转型,而且每次转型都有成就,这对打工人来说特别不容易。
凤仪年间(公元年)狄仁杰大理寺的寺丞,几乎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狄仁杰处理了很多难度大、积压旧案件,掌管刑政,断案公正。
后面任职度支郎中,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这就从最终从政法工作转向财政工作,这也是狄仁杰第一次转型,跨度有点大。后随唐高宗出巡汾阳宫,担任置顿使(安置皇帝沿途食宿事务),相当于皇帝的出行后勤主管。
公元年,宁夏担任宁州刺史,重点处理民族关系。从财政工作变成地方大官,第二次转型。
后来还负责过处理淫祠(没经过朝廷批准,百姓私自建立起来的祠堂,供奉一些不具备资格的人);担任主管全国人口的地官侍郎;到了年,契丹作乱,武则天任用狄仁杰来平息叛乱,狄仁杰开始在军队任职,这是狄仁杰第五次职业转型。
狄仁杰影视形象70岁狄仁杰被召回到朝廷后不久逝世,武则天痛哭流涕,决定废朝三日,以示哀思。
狄仁杰为国家政法、财政、民政工作,做出了很多贡献,还担任元帅护家卫国,期间也为国家推荐一共大约有十几个人才。不管是对老板唐太宗,还是老板逝后,效忠老板娘武则天,都是尽心尽职,在武则天不知道把太子位置给谁的时候,狄仁杰给出中肯建议,“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意思是,而姑侄与母子之间,哪个亲?明显是母子更亲。见过儿子祭母亲的,还么见过侄子祭姑姑的。
听了这番话,武则天决定把太子之位给儿子李显,而不是给侄子武三思。大唐政权也得以平稳过度了。
打工小结:回顾狄仁杰整个打工人生涯,从君主到官员到百姓对狄仁杰都是十分敬爱,强大的业务能力和责任感,任劳任怨,让他把每一份工作都干出了成绩,实在是千万打工人当中的楷模。
清官包拯,好好干活不贪财,因为已经年薪千万了
谈到包拯,他的政绩就不展开谈了,他的廉洁名声使他名留青史。作为打工人,没挣到钱幸福感还满满的,世间罕见,所以铁面无私辨忠奸的包拯,当年有没有挣到钱?
包拯在公元年考中了进士,起点不错;年,包拯出任端州知府。话说北宋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一个朝代,官员的待遇也自然是不错的。
包拯影视形象包拯最辉煌的时期是同任三职,包括尚书省右司郎中、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事,但除了权知开封府事之外,其他两个职位都是挂名。不过根据宋朝规定,挂名也是能领薪酬的,也就是说他可以领三份工资。
好幸福,一个人领三份工资!
根据《宋史·职官志》资料记载,包拯每月的俸禄为:“每月粮三十石,其中米和麦子各一半;柴禾二十捆(每捆十三斤)、干草四十捆;冬天外发十五枰(每枰十五斤)木炭;月发“公使钱”一千五百贯、“添支钱”一百贯。”
除去粮草木炭等不算,单单看这个“公使钱(招待费)”+“添支钱(补贴)”,一个月有贯工资,一年就是贯。这年薪放现在是多少钱呢?
翻开《宋史食货志》,曾有记载:1千贯钱可以换1两白银,1贯又等于文钱(时代不同,钱币的换算也会有所改变),大约可以买斤大米。
看回我们的时代,今天的数据市场米价大约是2.6元一斤,所以斤大米的价格应该是.2元,也就是说,一贯大约等于.2元。
所以包拯的年薪换算成今天的人民币,大约有多万,再加上其他收入和补贴,年薪应该能到达一千万以上,养活一大家子人,妥妥不成问题。
打工小结:要是打工有这个待遇,你还想贪吗?遇上北宋经济好时代,也是难得。
清末九千岁“李莲英”,后宫端水大师,办公室服务王者
李莲英7岁净身,8岁进宫,19岁,受封二总管,21岁升为清末慈禧时期总管太监。后来人称“九千岁”。
李莲英一辈子在宫里当官,和我们现在的办公室有些类似。
经历了康乾盛世以后的清代,兵力相对西方国家来说没什么威胁,但是传下来的国法礼节倒是非常森严,各种典章礼仪制度严谨、完备、繁琐,定制极其严明。清律规定,如果“失仪”,最轻者也要罚俸,重的还会降级、丢官甚至判刑。所以,要在后宫混得好,业务能力、服务能力、交流能力,都必须是一等的,才能坐稳位置。
在清宫这种庞大机制里面,未必需要有什么超世之才,适应规则就是最厉害的地方,把本职工作做好,好好伺候主子,一碗水端平,这才是李莲英的长久得宠之道。
右一为李莲英李莲英政治觉悟高,很得慈禧的宠爱,绝不干涉朝政,八面玲珑。醇亲王带他去巡视水师,他穿着朴素,对醇亲王毕恭毕敬,晚上伺候王爷洗脚。那些猜测他有玩弄权术的人也没法下口。
戊戌变法之后,帝、后交恶,慈禧太后将光绪帝打入瀛台,李莲英没有表现出一点势利。据太监们回忆,他对光绪帝极为尊重孝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亡的时候,李莲英把自己的被子给光绪帝盖,“奴才冻死一万个有何可惜!”
晚年为慈禧守孝百日后,丝毫不留恋宫中,审时度势,自行隐退。
打工小结:墓志铭中说他“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也就是对主子恭敬,对下属宽厚以待,一直以来从不敢松懈。端水大师,后宫王者当之无愧。
结语:两个不同的自我之间,隔着一段用心的打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