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楷模 >> 楷模市场 >> 正文 >> 正文

80年代,日本银行的国际扩张是美国的三倍

来源:楷模 时间:2023/2/22

引言

的确,该“摇钱机器”不仅有金融交易,更重要的是在日本经济的庞大投资热中大显身手。日本的工业公司和银行以其资金优势将其美国竞争对手简直逼得投无路。例如数据处理公司便不得不因囊中羞涩而放弃一项颇有希望的新型ETA超级电脑的开发工作。

财力雄厚的日本竞争对手是不会让别人在市场中幸存下来的。ETA总裁说:“如果用日本的资金成本,我们当时一定会有办法继续从事开发工作”。日本的企业家和经理开始在全世界被公认为是具有长期战思想的光辉榜样。而他们与其美国同行不同,恰也真有这种的思考的本钱。

他们的公司股价走势不取决于季度利润,再加上税后资金成本只等于美国的一半,因此他们可以等待一倍长的时间,直到投资盈利为止。像当年存储电路领域方面那样的市场占领战略也只有日本公司才能承受得起,当时日本公司蒙受了几十亿的损失。也只有日本人能坚持得下来。

第二次攻击浪潮:银行

日本的资本财富及其低廉的资金成本在国际竞争中自然首先加强了那些从事货币和资本交易的公司,即银行。因此自80年代中期起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全球大战便从工业品市场扩大到了全融市场。于是,一股资本输出的浪潮便同日本高新技术输出的潮融合在了一起。

像工业公司一样,日本的银行也是在排斥外来竞争、保护国内市场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便以美国的银行体制为楷模,它同德国综合性银行体制不同,分成商业银行和证券交易所两部分。除此两部分外,日本人还在各地金融中心创建了城市银行、办理各具银行业务的地区银行、办理长期贷款的工业银行以及从事财产保管的信托银行等。

然而,它们却不愿体现美国体制的特点把银行分散成不易通观的过大数目。美国有家银行,而日本只有约家银行。像工业界一样,在这里也是由日本政府负责成立相对较少、但却是强大的银行和证券交易所,而能发展到80年代中期的也恰恰是这种巨大机构。

进入国际信贷和证券交易

年已到了这一步:若以美元计价,日元的增值使日本银行和证券公司的资产在一夜之间便几乎翻了一番,正是依仗如此巨大的资金实力,它们准备向世界金融市场发起进攻了。

早在年日本的商业银行已超过了其美国竞争对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货款人。年底它们到达了扩张的顶峰,其对外贷款总额几乎占全部国际银行债权的40%,国际放款额几乎是过去领先的美国银行的三倍,是曾经显赫国各地银行放款的八倍。

与日本商业银行的国际扩张同样给人深刻印象的是证券的国际扩张。年时它们经营的外国证券仅为亿美元,但到年时总额已上升到亿美元。这里简直也是在爆炸式地扩张。美国人和欧洲人都在抱怨说,日本银行的低自有资本额给了它们不公正的成本优势。在他们的推动下,年在“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范围内签署了一个中央银行协定,提出了世界范围统一的规定。

当时计划要把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风险的不同提高到加权放款总数的8%。美国人和欧洲人和自有资本的规定能刹住日本银行贷款的扩大,甚至可能地迫使其贷款下降。然而,这一西方战略再次遭到惨败,其首创者没有料到的是日本的“摇钱机器”。年至年三年中日本银行过发行股票、期权债券及可转换债券筹集到12.5万亿的新资金。如果在美国和欧洲筹集如此巨大的金是会破坏股票的行情的,而在日本股票行情却继续上扬。

德意志银行的董事乌尔里希卡特利里苦涩地评论说:“日本兴业行吸收新股本全年所需利息为0.7%,而我们则要花费7%它们的10倍”。

世界范围的存在

在国际贷款和证券交易推进的同时,日本的商业银行和银行却以大量的外国投资建立了世界范围的存在。

在美国

日本银行的国外投资重点是美国,在美国的重点还是加利福尼亚和纽约。日本人推行其长期战略,分三阶段建立自己的业务。他们在60年代和70年代随日本贸易办事处进入美国,初期业务是为日本向美国出口融资;之后,日本工业开始在美国建厂,他们便向在美国的日本子公司提供咨询和发放贷款;80年代中进入了第三阶段,当时日本在美国的分行和子公司已上升到家,日本银行的业务活动现在也日益从基础业务扩大到同美国客户进行交易。

开始时只向美国大客户贷款,特别是认购地方办公。接着,日本人便进入与中型美国公司进行交易的领域,这可比同大客户从事竞争激烈的业务能获得更高的利润。随着日本银行进入同美国客户的业务,它们在美国投资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开始时是建立代表处和分行,80年代中期以来则越来越多地收购现有的美国银行。此外,日本人还进一步购买了租赁和保付代理公司,目的是,以此方式保持与中等公司的接触,继而也向其提供贷款。

为了使人们看到日本最大的6家城市银行从事的最重要的收购以及主要是在国外运作的东京银行从~年这五年中大扩张的情况,特列举以下事实:富士银行于年用4.2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第二大保付代理公司芝加哥的沃尔特E海勒公司。年富士从英国克莱沃尔特本森投资银行手里购进了美国一级市场券商克菜沃尔特本森政府证券公司的24.9%的股份,从而获得了进入政府债券市场的最佳通道。

后来富士通收购了该公司的全部股权。年富士又进一步收购了这家英国大银行的一家子公司——美国全国威斯敏斯特保付代理公司。同样在年,富士与詹姆斯D沃尔夫逊投资银行共同成立了一家从事兼并及收购公司业务的合资公司。三菱银行于年用2.82亿美元收购了加利福尼亚银行。日本兴业银行于年用1.1亿美元收购了J亨利施罗德银行及信托公司,年用2.34亿美元收购了一级市场券商奥里G兰斯顿公司

三和银行于年用2.63亿美元从英国的劳埃德银行收购了加利福尼亚劳埃德银行。年它就用5亿美元接管了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的租货业务,并于年用1.2亿美元收购了布罗夫格斯塔特耐特投资银行。东京银行于年通过其分行加利福尼亚第一银行用7.5亿美元购得加利福尼亚联合银行。通过两行的合并创立了加利福尼亚第五大银行,卖方是英国渣打银行。年初东京银行用1亿美元购得已陷入困境的新英国银行的租赁业务。

住友银行于年参股于领先的国投资银行戈尔德曼一萨克斯,以5亿美元购得该公司12.5%的股份。第一劝业银行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它于年以12.8亿美元从美国的汉诺威制造商大银行购买了CIT租货和保付代理公司60%的股份。该公司是美国第9大金融公司,其资产总额为94亿美元外,第一劝业银行还用1.2亿美元购买了汉诺威制造商本身4.9%的股份。

由于各家银行的自有资本占资产总额的比例都很低,因此从投资总额出发不足以认识日本银行在美国银行体系中的地位,倒是银行资产更具有说服力:年6月底在美国的日本银行的资产总额为亿美元,控制了美国全部银行资产的12.4%及一多半在美国的外国银行的资产。如以省州计,加利福尼亚是世界第六大经济区。年6月底日本的商业银行在加州占有24.5%的市场份额;其资产总额占全部商业和工业贷款的35及全部不动产贷款的20%。

加利福尼亚联合银行、加利福尼亚银行和加利福尼亚三和银行分别为加利福尼亚第五、第六和第大银行,它们都是日本的。与商业银行相同的是,在80年代下半期,日本证券公司在美国金融市场迅猛推进。年11月一条消息犹如一颗炸弹在华尔街炸响,野村这个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承担了在市场上销售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一项巨额债券的任务,这是第一次一家美国公司在美国市场上依常日本金融机构的帮助来从事债券发行业务。

美国一位颇有影响的日本问题专家和商务部长的前顾问克里营雷斯托维茨把该事件解释为:“这是第一次地震,它宣告了世界金融界实力构架板块将发生大位移”。

结语

的确,日本的证券公司当时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正呈惊人的上升趋势。到年为止“四巨头”:野村、大和、山一和日光,几乎在一夜之间便在每天交易额达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的二级市场上占据了20%的份额。作为“一级交易商”,它们也在财政部债券的买卖中,即在新的国家债券发行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