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楷模 >> 楷模市场 >> 正文 >> 正文

乱世女人花贞观之治背后的女人万世楷模长孙

来源:楷模 时间:2023/4/7

公元年7月2日的早晨,东方破晓,薄雾笼罩着唐帝国的都城长安。通往帝国皇宫的要道咽喉玄武门周边,一干铁甲兵士悄然布局,张开大网,专等太子李建成和皇子李元吉的到来,从中指挥的是秦王李世民。

在李世民的身边还有一位素衣的女人不离左右,不时地与将士们低语,安慰着这些忐忑、焦灼的勇士们。刀兵本与女人无关,可这个女人非同寻常,亲赴刀矢,她就是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也就是后来的长孙皇后。

长孙氏生于洛阳,小名叫观音婢,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13岁时嫁给李世民(古时结婚真早)。长孙家族是皇室宗亲,长孙氏的父亲是隋朝的名将长孙晟,其亲兄长是颇具才干的长孙无忌。

年,在舅父高士廉的撮合下,13岁的长孙氏与16岁的李世民完婚。在随后的岁月里,小夫妻同甘共苦、伉俪情深。

年,唐国公李渊奉杨广之命,为太原道安抚大使,驻守太原。李世民夫妇随李渊来到太原。此时,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已经病故,李府府内的各种事务,自然而然地落在了长孙氏的肩上。年仅十七岁的长孙氏,持家有度,处事得当,深得李府上下的拥戴,为了公公李渊的名声,她还以李府的名分出资修建了玄中寺。因为慈爱广布,也深受百姓拥趸。由此看来,长孙氏是一个即有慈爱又有管理能力的女人。

年李渊也举起了反隋的大旗,年建立唐朝。李世民受封为秦王,长孙氏为秦王妃。李唐建立之初并不强大,李世民常年在外东征西讨,而长孙氏在长安继续侍奉皇帝公公和照顾自己的孩子,免除了李世民的后顾之忧。

李世民武功卓越,先后扫平了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等势力,为李唐江山稳固,居功至伟。年,受封天策上将。而此时,帝国萧墙之下,波谲云诡、暗流涌动。因为,李世民功高盖主,直接影响到了太子李建成。太子必欲除去李世民而后快。

开始的时候,长孙氏周旋于皇宫之内,尽量弥被丈夫和其他兄弟门的裂痕,缓和矛盾。她加倍孝顺公公李渊,与其他后妃交往,尽力维护丈夫在宫中的留存。然而,形势并不以她的努力而向好的方面转移。因为,太子李建成等人,是要铁了心置李世民于死地。由于他们的搬弄是非,最后李渊也开始怀疑起李世民来。多次想对李世民下手,正是因为长孙氏的周旋,才为李世民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当李家兄弟反目已经无可避免之时,长孙氏坚定地站在了丈夫一边。即便是刀光剑影的玄武门之变,长孙氏也没离丈夫半步,真真是荣辱与共、肝胆相照。我们开头再现的正是玄武门之变的一个片段。

玄武门之变是成功的,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李世民成了李唐王朝的唯一继承人。不多日,懊悔不已的李渊就把皇位传给了李世民。这就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唐大宗,从而也开辟了一个最有名的盛世“贞观之治”。而长孙氏,理所当然地成了后宫之首皇后。

在李世民初掌朝政之时,长孙氏更上展现出了超强的政治洞察力,为“贞观之治”的实施,功不可没。

如果说长孙氏只是聪慧娴淑、有才干,这还不是最完美的女人。实际上,长孙氏还是一位顶尖的文学大家。传说长孙氏喜爱看书,闲暇时手不释卷。对历史更是通古知今,诗词歌赋无所不能。有一次春游,见桃花绚烂,随口咏出《春游曲》,文采斐然,广为流传,连太宗李世民也啧啧称赞。可见,长孙皇后的文学造谐同样很高,这也和她的修养成正比。很可惜,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没有传下来。

她经常与丈夫共同读书,从容应对各种的问题,且见解独到,有高度、有深度。对丈夫的朝政大有帮助。

长孙皇后除了对李世民执政的帮助之外,过人的政治智慧,还体现在她对自己家族的势力进行了的限制。熟读经史的长孙皇后,深知外戚干政的危害。因此,她对自己的家族势力弱化。

满招损,谦受益,颇具才干的兄长长孙无忌,本是李世民的好友,又是李唐的良佐之人。在长孙皇后的干预下,最终闲赋下来。家族的其他人,更没有一个人有愈制的现象产生。

另外,长孙皇后利用自己的影响,护估着那些敢于直言的忠臣良将。比如说魏征,本是太子李建成的人,在长孙皇后的建议下,李世民大胆启用。因为魏征的敢于直言,多次惹怒李世民,都是长孙皇后从中巧妙劝导,最终成就了这对明君忠臣的神话。

有一次,李世民怒气冲冲地回到后宫,起誓发愿地要处死那个乡巴佬。长孙皇后一问才知道,愿来是魏征在朝堂上又顶撞了李世民,让李世民很下不来台。长孙皇后并没有就这件事劝说李世民,而是换上正式的服装向李世民施礼祝贺。李世民不解,长孙皇后解释到:“我听说君明,则臣子直,国家才能兴旺。你有魏征这样的诤臣,说明你贤明啊,这样国家才有希望啊,怎么能不祝贺呢?”聪明的李世民立即明白了皇后的良苦用心,转怒为喜,以后更加重用魏征了。

君明则臣直,举国政令顺通,文治武功通达顺畅,春风和睦,万象一样。从而,也开启了令人无限神往、大唐如日中天的“贞观之治”。

关于太宗与长孙皇后感情至深的故事不胜枚举。在笔者看来,首先是有一位心胸坦荡、重情重义的丈夫,才会有一位母仪天下、万古留芳的圣后。某种意义上来说,夫妻俩是互相成就。李世民如果没有长孙皇后,“贞观之治”也许会大打折扣;反之,如果长孙皇后遇到一位混蛋的帝王,也许早就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了,那里还能光照千秋。

公元年,长孙皇后崩逝于太极殿,终年36岁。唐太宗悲伤不己,把长孙皇后葬于昭陵。一代贤良母后的典范,走完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她的身后是不朽的“贞观之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