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
楷模
陈炜,福州三中校长、党委副书记,于年12月5日6时因病辞世,年仅53岁。在生命的尽头,陷入半昏迷状态的他,在病床上用最后的力气写下了一份通知。这份人生最后的通知中,他最放不下心的,依然是学校、学生。年9月,陈炜被诊断出舌癌。就在3个月前,他刚调任福州八中校长,正踌躇满志,却突遭厄运。
“割一刀就好了!”不少人劝他休息,但他没有把病情想得多可怕。手术后一个月,他就回到了岗位。在他脑海里,对八中的发展,已经有一幅美好的蓝图。
年10月26日,省教育督导组开展督导工作时,刚经历第15次放化疗的陈炜,坚持亲自到现场介绍。大家都劝他不要来,他却说:“这很重要,我要到场。”一直以来,身体不允许他操劳,但精神却推着他奋斗。他成为三江口校区的“拓荒牛”——带头住在三江口校区;拖着身患重病的身体,带班到广州、上海等地考察学习;首创了中美班,复办八中初中部;引进了福建基础教育界首位清华大学博士……
陈炜校长提出,要培养“完整的人”——让每一个孩子眼中有光,照见未来;脸上有笑,自信谦和;心中有爱,奔赴山河;手中有活,一技之长;肚中有货,气质芬兰;腿上有力,脚有方向。
在陈炜看来,把孩子“点燃”和“唤醒”,有时只需要一个机会。
“他说,要给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比如,发表五分钟的演讲。我问他,有的同学不善言辞,怎么办?他回答:孩子一旦有了属于自己的五分钟,他会发出自己最强的声音,这就是拔节孕穗的声音。”福州三中副校长周义勇回忆,与陈炜校长的这番谈话,让他深受启发,分管三中滨海校区的他,此后在学校坚持开展“滨海听我说”活动。
为了培养“完整的人”,陈炜努力突破教育的边界:开设“弘扬榕树精神走好人生福道”的开学第一课;兴办“钱学森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爱国心……
爱的教育,在传递。
他是纯粹而忘我的“老黄牛”——生命的最后,还心心念念“很多事情,来不及做了”
“我要上班!我要回三中!我还有很多事要做,来不及了……”
这是陈炜辞世前的一个月,陷入“谵妄”状态时奋力发出的声音。
年下半年,陈炜在手术后第二周,就回校上班。放化疗期间,他也常常到校。
这一年的高考、中招咨询会、教师节表彰大会、与国外学校签约……他都没有缺席。“他有太多的工作要部署,有太多的话要告诉大家。手术后说话不大利索,他就用力发声,不停交流,大家看得都很心疼。”林晓枫说,“他心中装着学校、师生、教育事业,装着家人,却唯独装不下自己。”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END来源:台海网、福建省委宣传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