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楷模 >> 楷模市场 >> 正文 >> 正文

阿建读史记2丧家犬般的救世者

来源:楷模 时间:2023/7/30
白癜风治疗目标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4546148.html

丧家犬般的救世者

太史公司马迁在《孔子世家》这篇近万字的长文中,以生动传神的笔墨为我们塑造了一代文化巨人——孔丘的真实可感形象,重读此文,让我再次深受教益,也生发出如司马迁一般对其无上敬仰的心情。

孔子虽然出身寒微,但从小就有很强的上进心;他很早就专程到周朝王室去学礼,还拜谒过老子,向老子虔诚地请教过;孔子在齐国学习《韶》乐时,忘情到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向乐师师襄子学习弹琴,硬是通过自己的反复体会,悟出学习的乐曲名叫《文王操》,颇令师襄子刮目相看;孔子曾自诩说:“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也曾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孔子是学习的楷模。

孔子活得很入世,很早就在推荐自己,想早日经世致用;他主动接近过齐景公,也得到了齐景公的赏识,但遭到齐国大臣晏婴的劝阻,最终一无所成回到鲁国。孔子50岁后才出来做官,先是做中都的首长,任职一年后升职为司空,紧接着升任大司寇;孔子56岁时代理鲁国国相,当年果断地诛杀了扰乱国政的大夫少正卯。孔子在行政期间履职尽责,政绩卓著且声名远播到列国,可谓不负所学。孔子参政三个月就使辖区内政局稳定,商人不敢抬高物价,男女分道而行,实现了路不拾遗的罕见祥和局面……鲁定公十年,齐鲁在夹谷会盟,孔子在会盟的高台上大义凛然地斥责了齐国所奏音乐的荒诞,让齐景公大为恐惧、深为触动;会盟后,齐景公主动将占领的汶阳等三处土地归还给鲁国;孔子以他的道义取得了发动战争都难以实现的愿景。鲁定公十三年,鲁国因孔子倡议而发起了“堕三都”事件,此事件是针对鲁国三大权臣的,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它体现了孔子的坚强决心和大无畏精神。不久,齐国担心鲁国重用孔子而称霸,遂以美人计蛊惑鲁君及权臣季桓子,孔子因此被排挤出政坛而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孔子的周游列国当然不是为看景点做快乐逍遥的旅游达人,而是为了推销他的那一套理想的治国方略。孔子不愿做挂在墙上好看的匏瓜,他一直在期盼有所作为。可见,孔子是从政者的楷模。

孔子在列国奔走十四年,不断地向列侯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但始终没有得到任何国家的真正信任和重用,相反到处受到排挤甚至是诽谤、陷害和围困,有时恰似一只丧家犬。在这十四年的颠沛流离生活中,孔子也作过反思,曾向弟子们提出了“是我的主张错了吗”的问题。只有他的弟子颜回能真正理解他:认为孔子的政治理想远远超越现实人心,虽然没有地方容得下他的主张,但孔子依然在不屈不挠地积极推销它。颜回指出:正是孔子的主张不为世人接纳才愈加显现君子的本色;道术不加修治,是自己的耻辱;道术已经大大地修成而不为人所用,是国君们的耻辱;不为世人接纳又有什么妨碍呢?孔子对颜回的回答非常欣慰,但对子路要求降低自己的主张而迁就时势的意见很不认同,认为子路的志向太不远大了。即便在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也决不屈服、决不降格以求,并坚信自己的理想信念是正确和完美的、是值得用一生来追求的,可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孔子的不屈不挠精神。可见,孔子是坚持理想不屈服于现实的楷模。

周游列国十四年后,孔子最终回到了他的故乡鲁国,但是鲁君及权臣只是假惺惺地问询他的治国之道,却并不真正任用孔子,孔子从此也就不再追求做官。也许是天意,正是因为鲁国没有重新任用孔子,使他有时间做一件比治国理政重要伟大一千倍一万倍的事情,那就是他的整理典籍和著书立说。孔子说过: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从此,孔子将全部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典籍之中,《诗》《书传》《礼记》是经他编定的,《雅》《颂》是他归入应属的乐部的。此后,孔子就用他编定的诗、书、礼、乐来教化人心,弟子达余人,其中贤者有72人之多。孔子是中国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而且开创了有教无类的先河,在礼崩乐坏的时代,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伟大创举!无论怎么估量都不为过!孔子死后,其与弟子的言论被编辑为《论语》,成为儒家的经典,不仅影响东方,而且影响世界!孔子还为后世留下了一部《春秋》,《春秋》多有他的饱含贬斥责备的评论;正因如此,孔子作《春秋》的正义笔法通行后,天下的乱臣贼子没有不感到惧怕的。这是属于孔子的特有力量和特别智慧。这部《春秋》对后世的影响可谓巨大而深远,其意义之重大也就不言而喻了。孔子的整理典籍和他的写作《春秋》,绝对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为了传承历史文化和匡扶正义、鞭挞邪恶。可见,孔子既是学者(含史官)的楷模,又是作家的楷模,更是教师的楷模。

司马迁在《史记》中详细地记录了孔子汲汲于道而终“不用”的悲剧一生,令人叹惋。不论孔子的周游列国还是沉溺典籍、教化人心,都体现了孔子积极入世、改造现实、寄希望于未来的极端热情;不论现实是如何的不堪入目,不论境遇是如何的难以接受,不论孤独是如何的难以排遣(颜回死后,孔子感叹只有上天才能理解他),孔子都能坦然面对,并绝不改变自己的信仰、决心,绝不降低自己的志趣而随波逐流,依然不屈不挠地克服一切困难去争取去实践,这些都展现了他伟大的济世情怀和坚毅精神。这样的人物,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是罕见的、稀有的,难怪司马迁在文末用了那么大的篇幅对孔子进行无上的赞美,将孔子称之为至高无上的圣人,确实是高论中的高论(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事实上,孔子逝后,褒贬两重天,褒贬都至极,但历史上的孔子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一个人,是任何人任何组织都利用不了的,也是任何褒贬都改变不了的!在我眼里,孔子就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一位可爱的赤诚的救世者,虽然他在现世没能取得完全的成功,但在所有的未来里,他都会取得属于他的巨大成功!因为孔子的思想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祥和!

年的夏日,我专程赴曲阜拜谒了“三孔”,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在孔庙、孔府成系统的建筑群中,我思考到孔子死后被严重利用的现实,以及追慕他的世人,先师如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5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