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健翔原创作品
全文共字,读完需要约20分钟
你去过博物馆吗?
逛博物馆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己进去走一圈;另一种是,有解说员,他领着你走一圈。
记得我刚到台湾的时候,去参观了久负盛名的故宫博物院。当时,我一个人,拿着索引图,边走边看,一小时看完了,感受是东西多,也漂亮,有的没见过,有的好像见过。
正准备离开,一个小旅行团到达,前面带路的,是一位看上去十分老练的导游。导游的声音一下把我吸引住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我开始悄悄跟在他们身后,一探究竟。从导游的解说中得知,他带这个团已经15年了,在故宫博物院讲解不下次。
旅行团走走停停,导游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展品,时而说这个画的风格,那个字的故事,时而说如何鉴赏这个薄胎瓷的釉色,那个执壶的花纹,时而又说这把短刀的锻造,那把长剑的来历。
我们跟随着他的节奏,边听边走边看边想,走完了全程,像听了一节栩栩如生的历史课,大家都收获丰富,心满意足。
这时我下意识地看看表,也是刚好一小时。
那一次参观,我毕生难忘,同样的一小时,完全不一样的收获,而两者的区别只有一点:你有没有领路人?
没有领路人,我在博物院里依然能看到陈列的各式物品,但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像我读一本意大利语的书,我知道书上写的是意大利语,但我根本不知道这些意大利语要表达的是什么;这种情况,逛博物院其实跟逛超市没啥区别,走马观花。
有了领路人,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我有了“翻译”,我知道这个东西叫什么,知道它的来历,它的形成方式,它的用途,还有它背后的故事。
我不仅知道要看,我还知道往哪里看,怎么看。我不仅懂得了它的内涵,还学会了它的外延。
我开始意识到,我当老师10年,见过很多人都很努力,但学习效果为什么出问题,为什么总是差一点,总是不到位,细想一下,不正是和博物馆的参观如出一辙吗?就缺一个领路人。
常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你要理解,这句话是有先后顺序的,修不修行先不说,你要先进门啊!
多少人一个本领学习多年,一个行业从事一辈子,连门都摸不着啊。
你要学习,要提升,就要有学习的对象,所以你必须有偶像思维。
偶像思维的本质,就是借力。有时候,不是这个人真会为你出多少力,但他光是存在,就能给予你力量。
当然,在现实条件中,“领路人”未必真正领你的路。我的意思是,你需要找到一个楷模,作为你学习的偶像,甚至是作为行动的楷模。
人这一辈子,要向4个人学习:行业翘楚,杰出的同龄人,老师的老师,过去的自己。
1)行业翘楚
你的第一个领路人,通常是你所在行业的楷模,精英,甚至是大师。这个人对你的作用,就是行业标杆,和追赶目标。
就像罗伯特·清崎在《穷爸爸富爸爸》中提到,“你要向行业当中的英雄人物学习”。
你目前一定在学习着某个专业,从事着某个行业。至少,你会希望,自己在某个领域上,有一技之长,这个时候,你需要知道这个领域里,做得最好的是谁,把他找出来,并向他学习。
你卖保险,就看看销售冠军是谁,看看每次坐在百万圆桌的是谁;你玩摄影,看看世界范围内屡屡获奖的是谁,被各大报刊争相使用作品的是谁;你拉小提琴,就去看看世界小提琴第一把交椅是谁。
学习,是为了成果。如果你都不知道在你行业中,第一名是谁,你又如何得到成果呢?如果达到成果的方法,第一名不能教你,又有谁能教你呢?
回顾自我成长的经历中,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我有过很多老师,也立下过很多偶像。
从小习武,我的偶像是拳王阿里,和李小龙;大学时期,我学英语发音,模仿的是VOA的播音员;后来学习讲课,我就下载了当时新东方公认最好的讲师的视频,日夜研究;再后来学习催眠,我的偶像是催眠之父艾瑞克森。毫无疑问,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第一名。
最近一年我在精进自己的写作,就把日本作家本田健当作学习的楷模。我跑到了日本,听他的教导。本田健老师是日本第一的商业书籍作家,他在过去11年出版了多本书,并在日本乃至世界范围内畅销,足见他的创作力和行动力。
当然,我也把目光瞄准了那些当代首屈一指的作家,他们都是我的学习偶像。比如,《苍穹之下》的作者斯蒂芬金,《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秘密》的作者朗达拜恩,还有村上春树,东野圭吾,莫言等。
说到这,你也许要问,那我们要向这些偶像学习什么呢?又该怎么向他们学习呢?
你要研究他们的成长轨迹,学习他们做事背后的信念,以及他们悟出的道理和法门,特别是他们踩过的坑等。
但重要的是第一步,先把这个学习的偶像找到。
而更重要的是,这些偶像存在的本身,就能给你一种精神力量。
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免不了大量的练习和行动,也免不了随之而来的困难,挫折,甚至想要放弃。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正常人很可能就放弃了,但我不会,因为我有我的偶像。
我就会展开想象,现在的我并不是我,现在的我,是我的偶像。然后会想,遇上同样的情况,我的偶像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比如说,写作遇上困难时,我就马上开启“本田健”模式。我会想,如果我是本田健,我会不会放弃?答案是,不会!好!继续!
接下来,我是本田健,我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结论,问题解决,我继续奋笔疾书。
我曾在微博上发起过一个天的活动,每一天,我在微博上带着粉丝背诵一句名人名言。
为什么要背这些名人名言?原因很简单,还是“偶像思维”,当你向他们学习时,当你去看这些已故先人留下的言语和智慧时,就好比于你在读他们的一条微博和朋友圈。
英语有一句话说:Youarewhatyouread.(你读什么,就会变成什么)。你想一想,如果你每天都在看这些“伟人朋友的朋友圈”,而不是现在你每天在看的毫无营养,毫无意义的朋友圈,你的人生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答案很可能是我常在直播里跟大家说的:每天与世界上最伟大的头脑接触,哪怕不能达到,也会接近。
2)杰出的同龄人
如果你想说,目前行业里想追随的对象遥不可及,或你真的无法找到这个学习对象,那你该向谁学习呢?我的建议是:在你身边杰出的同龄人。
也许你会疑惑:
为什么是同龄人?又怎么判断是否杰出呢?第一个问题要解答,放在求学时期似乎并不难:我们有应试制度,有各种各样标准化的考试,最后我们用成绩作为标准,来评判一个人的高低。
我们一直是这样以为的,事实则不然。
看上去比较的是成绩,但实质上比较的是时间,你忽略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你一直在和同龄人在比较。
你会拿你三年级期末考试的成绩,跟一个六年级同学期末考试的成绩相比吗?显然不会。这样的比较毫无意义。分数能作为判别标准,有一个前提,就是同年级,也就是同龄。
因为分数代表的是: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的努力,以及他努力的成果。
别听人瞎说“不以成败论英雄”,那是弱者用来麻痹自己的借口。
这个世界表面上尊重规则,而实际上尊重赢家。以成败论英雄这件事,其实一直没有变:小朋友看成绩,成年人看成果。
无论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你在同龄人中,走得更稳,走的路更多更远,走得更快,拥有更多成绩,创造出更多成果,小至一技之长,大至有公认优秀的作品,那你就是赢家。
我们现在的“年龄”就代表了:立足现在看过去,我们一共拥有的时间。
而我们现在的“成绩”就是:在过去的这些时间里,我们利用这些时间一共创造出的成果。
学校里有分数,但社会里没有。简言之,在社会里,其实没有关于“杰出”的客观标准。唯一相对客观的标准,就是:同龄。
所以,在你认识的身边的这圈同龄人中,只要他有一方面比你杰出,且有较广的影响力,这方面你又正好需要,那他就可以成为你学习的偶像。
就好像,我身边也有同龄而优秀的朋友们,我时时刻刻被他们影响着,打动着,当然,我自己也默默学习,“暗自较劲”。比如,我会跟尚龙学讲故事,又向Scalers学持续力。
有一次,尚龙坐了10小时的高铁来广州,下车后他给我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