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私德方面可以秒杀一片的大军阀
年,一个西方女孩十分仰慕吴佩孚,就写信向吴佩孚求婚。这个女孩可不一般,她是德国驻华公使的女儿,地位显贵。而且西方美女大家都懂的,金发碧眼,肤白貌美。但是,此时已经是北洋直系二号人物的吴佩孚看到这封情书,哭笑不得,挥毫回复了四个字老妻尚在,直接拒绝。
吴佩孚影视形象比起其他军阀,吴佩孚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相当难得。别的军阀恨不得长得好看的女子,都到自己碗里来,例如12个姨太太的杨森,90岁还娶了他17岁的女秘书。一提到北洋军阀,大家脑海里大概率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那些胡子大帅骑着高头大马,带着随从挥着马鞭上街溜达,看中了哪个女学生就拉回家当姨太太。事实上,吴佩孚在这方面堪称楷模。而且,他的私德并不只是体现在女色方面。
从年袁世凯去世,到年北洋政府最后一位“元首”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这12年里出现了很多割据一方的大军阀。段祺瑞、曹锟、吴佩孚、张作霖,都是历史爱好者耳熟能详的人物。这其中,要数吴佩孚最特别。
军阀群像吴佩孚被称为“秀才将军”,在北洋一大票武夫中,算是“鹤立鸡群”,可以看成是国宝级的存在。吴佩孚年出生于山东,他小时候就进私塾读书,12岁时已经学完了四书五经。这句话,如果你没有“细品”,可能不知道吴佩孚有多牛。文史不分家,作为历史爱好者的你们,大概都有过翻阅四书五经的经历,这几本书有多晦涩难懂,相信很多人都有感受。哪怕是借着搜索引擎,读一遍下来也很费劲,更别说“学完”。所以说吴佩孚这老哥是块读书的料子,放到现在绝对是学霸级别的。
年,吴佩孚还在军营当兵混饭吃,他家亲戚大概觉得不能糟蹋了这么个悟性奇高的读书苗子,纷纷出马拉吴佩孚回家重新开始搞学习。这一搞就不得了,5年后,22岁的吴佩孚以登州府第3的成绩中了秀才。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差不多就是现在的全市高考第3名,秒杀了大多数爱刷网页不爱学习的学渣们。(说的就是正在看文章的你啊!)
吴佩孚手书大概是因为读书人出身,吴佩孚在北洋军中的名声很不错,当然,哪怕到现在,他的名声在北洋这一群军阀头子里边也算是不错的。吴佩孚治军做人都很有一套,他十分注意自己高大的形象。比如他曾经立誓“五不做”:不结外人,不做督军、不敛财富,不借外债,不住租界。这个“五不做”有点像是哄人的,但事实上,除了第一个,其余的几项吴佩孚的确做到了。
Part2不结外人,说说而已,你还当真了啊?
先声明一下,吴佩孚并没有做到“不结外人”,他这么说明显是给自己贴金。吴佩孚作为仅在曹锟之下的直系2号人物,怎么可能会和英美帝国主义没来往呢?要知道,直系可是英美一手扶植的乖乖仔。年,吴佩孚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成为中国政界第一位登上该杂志的人物。这里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当时吴佩孚影响力的确很大。他长期作为曹锟的下属,在直系中的地位相当于“二哥”。
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吴佩孚击败了奉系张作霖和皖系段祺瑞的联军。战争结束后,吴佩孚并没有和其他军(土)阀(匪)一样到处抢地盘占山头,而是十分老实地蹲在洛阳继续练兵。经过4年的经营,吴佩孚手握20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大军,甚至还拥有了空军。有强大的武力做底牌,吴佩孚当时的实际影响力基本上是直系的“一哥”。当时国内唯一能跟他匹敌的,只有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后躲回东北练兵的奉系张作霖。在吴佩孚登上《时代》杂志后不久,张作霖就率军入关,开启了第二次直奉战争。
吴佩孚登上美国杂志另外一个原因是:英美当时在大力为吴佩孚造势,鼓吹“他是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人”。就当时局势来说,英美长期扶持的直系吴佩孚与日本支持的张作霖平分了大部分地区,苏联扶助的国民政府则偏居一隅。英美为吴佩孚造势,是希望作为英美代言人的吴佩孚能统一中国。这也解释了国民政府北伐路上发生了那么多故事,比如英美“炮轰南京事件”,日本制造的“济南惨案”,本质上都是北伐妨碍了这些帝国主义的利益。
吴佩孚年国民政府二次北伐的时候,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逼近武汉,兵临城下。吴佩孚动用各种人脉关系,请求英国和美国阻止北伐。如果说吴佩孚真的“不结外人”,英美又凭什么帮吴佩孚造势,甚至帮助吴佩孚阻挡北伐军呢?
Part3我不做督军,督军怎么配得上朕的身份
吴佩孚的“五不做”里为什么还专门提了这个“不做督军”呢?这里面要说起来,故事又长了。
在孙中山领导下的武装起义和袁世凯的和平政变双重打击下,清朝结束了统治。袁世凯凭借着自己手里枪多,一举登上民国大总统宝座。可是,当他坐上了大总统宝座之后,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因为武昌起义的枪一响,各地的军头们都带着手底下的兄弟们宣布“响应革命”,然后那些有人有枪的军头们摇身一变,就成了各省的都督,主导自己辖地的大小事务。注意,这个时候还是叫都督,不叫督军。
袁世凯影视形象如果各省的军政大权都被都督拿了,那袁世凯好不容易拿到手的这个总统还玩什么?于是,袁世凯利用自己的威望和实力(当然,主要是实力),给各个省任命民政长,打理行政事务。尽管军头们不太乐意,但是一想到袁世凯是最大的军头,只好算了,捏着鼻子认了。当然了,军权袁世凯是动不了的,他要敢动军权,这些军头们绝对敢跟他玩命。
袁世凯好不容易才把军政分开,不过好景不长,年袁世凯去世,都督们又活跃了起来,纷纷变身“督军”,军政一把抓,重新做起了山大王。这里面原因也很简单,对于这些军头们,当然希望捏住所有权力,做土皇帝。而袁世凯之后上台执政的这些人,虽说都是袁世凯的徒子徒孙,却没有袁世凯的威信和手腕。比如黎元洪就提出过“废督裁兵”的方略,但是各省就完全没有人鸟他。
黎元洪说了这么多,其实要说的就是一句话:督军,是一种地方割据的象征。吴佩孚说自己“不做督军”,表达的意思是他服从北洋政府,不做“土皇帝”。关于这一点,他做到了一小半,或者说他做到了字面上的那部分:他的确没有做过“督军”。不过我这话还没说完,那是因为吴佩孚的地盘太大,“督军”这个职位配不上他的身份。
吴佩孚巅峰时做到了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这是啥概念——当时的半个中国。就他这咖位,自然不会做“督军”了。至于说点实际的,他到底是不是服从北洋政府,是不是没有割据一方,这个用脚趾头想想就知道了。那个时候兵荒马乱,捏着几十万大军的吴佩孚脑袋有多大的坑才会服从北洋政府啊?如果他不是割据一方的军阀,段祺瑞执政时,吴佩孚怎么会联合张作霖把段祺瑞赶下台?
吴佩孚与张学良Part4不借外债,不敛财富,不爱钱的将军很少见
吴佩孚说自己“不借外债、不敛财富”,这两点他做到了。还是讲远一点,袁世凯去世后,段祺瑞掌握了政府的实际权力。但段祺瑞也有苦恼,他在中枢坐镇,可当年的手下都成了地方上的诸侯,不怎么听他的。作为掌舵人物,手上怎么可以没有嫡系军队呢?于是段祺瑞以参加一战作为借口,向日本借款5亿元,用这笔巨款拉起了一支嫡系军,这就是历史爱好者戏称的“日元军”,与之齐名的还有冯玉祥的“卢布军”。徐树铮收复外蒙的时候,靠的就是这支嫡系军。段祺瑞借了日本人的钱,马上搞得鸡飞狗跳,全国上下炸了锅,一致认定他与日本人之间有什么勾当,有利益关系,是个卖国贼。
吴佩孚吴佩孚吸取了段祺瑞借款的经验教训,马上提出“不借外债,不敛财富”的口号。吴佩孚提出这两个关于钱的口号,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点是吴佩孚治军的宣传需要,他需要这个高大上的形象。你看,他的这声口号一出,大头兵们纷纷给吴大帅点赞,就连吴佩孚的一些同袍,也给予了五星好评。吴佩孚治军的特色不光是训练作战,他也很重视思想教育。具体来说就是以身作则,把自己树立为“道德标杆”,然后用儒家的那套思想去武装这些没读书的大头兵。
吴佩孚宣布“不借外债、不敛财富”,一下字就抓住了人心。当时,军阀们都在辖区内各种手段疯狂敛财,一者用来养兵,猥琐发育,二来也要满足军阀们纸迷金醉的奢靡生活,三来存到国外银行,民国风云变幻,一旦哪天被赶下台,还可以做个富贵闲人。吴佩孚确实不一样,他带兵几十万,长期身处高层,却并没有多少私人财富。
吴佩孚与家人合影吴佩孚提出这两个口号的第二个原因,文章开头其实讲过了:吴佩孚私德其实很完美。他熟读四书五经,儒家学问功底扎实,他的个人行为也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董必武曾这样评价吴佩孚:
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关、岳,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的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比较他同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
吴佩孚政治上或许不算成功,但私德上,连反对他的人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比如曾经背叛过他的胡景翼也说过:“吴不怕死,不要钱,其人格我等应当推崇。”
Part5他不进租界,或许也因此而被害
年,经过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的张作霖,经过修整卷土重来,发动了第二次直奉战争。这一战由于冯玉祥的反戈一击,直系大败。此后吴佩孚败走天津,面对阎锡山、冯玉祥及张作霖的包围,下属劝说他进入租界保护自身安全,吴佩孚拒绝了,他答道:
“堂堂军官,托庇外人,有伤国体。”
“不入租界”只是一个表象,其实说的是民族气节问题,吴佩孚虽然和英美来往密切,但他对于中国的世仇——日本,可谓是威武不屈。年,吴佩孚兵败后宣布下野,躲在四川军阀杨森帐下。日本马上派特务与他接触,以资助“步枪十万支、机枪二千挺、大炮五百门,子弹若干,此外并助款百万”的条件帮助吴佩孚东山再起,被吴佩孚严辞拒绝。
吴佩孚手书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扶植成立伪满洲国。吴佩孚虽然没有兵权,但影响力还在,他通电声讨日本:
“伪称满洲独立国,实即为日本附庸,阳辞占领之名,阴行掠夺之实”。
汪精卫武汉政府投降日本后,日本又积极策划“汪吴合作方案”。在日本授意下,汪精卫写信给吴佩孚,邀他出山任职,吴佩孚直接回信拒绝。这之后,汪精卫又亲自北上,约请吴佩孚在日本华北军总司令官邸会面,讨论合作事宜,被吴佩孚以“我们中国人谈的是中国事,要谈就在中国人家里谈”一口回绝。
纵观吴佩孚对日本的种种态度,不得不承认,有着“军阀内战”污点的吴佩孚,在民族大义,特别是对待日本妄图分裂中国的行为来看,他不被武力威胁,不被利益诱惑,当得起“民族英雄”这个赞许。也正因为他一直拒绝与日本合作,导致他的死因一直以来是一个谜团。
吴佩孚年11月底,65岁的吴佩孚因为牙痛发作,一直高烧持续不退,请日本牙医看病。2月4日,吴佩孚不治辞世。这里有一个疑问:吴佩孚到底是因为牙痛引发病症去世,还是因为日本人的谋杀而死。关于吴佩孚的死因,一直因为缺乏史料佐证,至今仍没有确定的结论。
但吴佩孚从牙痛发作到不治身亡,才短短数十天时间。牙痛本身并不是什么重大难医的病,所以多数人认为吴佩孚之死有蹊跷,另外,当年与吴佩孚地位差不多的张作霖,也是因为拒绝承认日本人在东北的矿权利益,被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这样来看,吴佩孚死于日本人谋杀的可能性相当大。
参考资料:陈玉玑《吴佩孚与英美》、张鸣《历史的坏脾气》、陶菊隐《吴佩孚将军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