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楷模 >> 楷模发展 >> 正文 >> 正文

胡适竟是假博士86岁苏雪林为何不惜手撕同

来源:楷模 时间:2023/2/22

年的一天,早已定居台南的苏雪林手里捧着新一期的《传记文学》杂志,她越读越气,恨得咬牙切齿。

几个月来,《传记文学》一连刊载了十期名为《胡适杂忆》的新书,苏雪林篇篇不落,满眼所见的,全是对胡适的调侃和诬陷。

这部新作开篇就说,胡适在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的博士学位是假的,说他并没有得到过这个学位,回国后却以这个头衔骗人。

苏雪林

第一期刚刚刊出,整个台岛一片哗然,此后港台媒体一路跟风,对胡适的各种“曝光”,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

香港报纸以头条新闻刊出,说胡适不仅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是假的,他一生所得的34个名誉博士,不是用金钱买来的,就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取得的,说胡适名为一代文学、思想大家,实为一欺世盗名之人。

身为胡适的得意门生、笔锋犀利的一代才女,苏雪林怎能忍受旁人对恩师的这般诬陷?

是的,她的“爆脾气”早就远赴盛名,当年她莫名其妙与鲁迅结怨,此后痛骂了鲁迅50年,至死方休。这样一个“睚眦必报”的女人,又怎会轻易善罢甘休?

胡适

尽管此时,胡适已然故去二十多年,苏雪林也已经是一位86岁的老人,但是她不能坐视别人把她的恩师糟蹋得不成模样,她得为她的老师讨回一个公道。

更让她气愤的是,这部名为《胡适杂忆》的作品,竟是出自同为胡适得意门生的唐德刚之手,在她看来,唐德刚就是一个恩将仇报的白眼狼。

那么,唐德刚为什么要在胡适去世20多年后,突然对一个“死人”发难呢?这件事还要从上世纪50年代说起。

彼时的胡适正在美国旅居,哥伦比亚大学东方研究所成立了中国口述历史部,胡适通过录音的方式,经唐德刚协助记录、整理、编撰成了《胡适口述自传》。

唐德刚

年,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部公布了部分中国名人的口述自传,胡适的自传赫然在列。

时隔很多年后,台湾《传记文学》的刘绍唐写信给唐德刚,说杂志社已取得了该稿的翻译权,他既是原稿的编撰人,希望他能再次承担起该稿的汉译工作,以便《传记文学》分期连载发表。

其实,当年胡适在录音时,本是英汉双语并用的,只因哥伦比亚大学不重视中文,就把中文稿摒弃掉了,早已不知所踪。

接到刘绍唐的邀请,唐德刚十分高兴,并声称,自己就是不看原稿,也能将其中大部分背出来,所以他没有先译自传,而是遵刘绍唐的嘱托,为这本自传写了一篇《序言》。

唐德刚

然而,他的这篇《序言》竟然洋洋洒洒写了十几万字,俨然是不能作为“序”放到书前了,于是便自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后来的《胡适杂忆》。

当时,唐德刚还请了周策纵、夏志清两位先生为这本书写了序。

后来,《传记文学》便同时连载了《胡适口述自传》和《胡适杂忆》两部作品,可谓大获成功。

而从后来的受欢迎程度看,《胡适杂忆》甚至超过了《胡适口述自传》,好评如潮:

“他应公认是当代别树一帜的散文家……他倒没有走胡适的老路,写一清如水的纯白话……唐德刚古文根底深厚,加上天性诙谐,写起文章来,口无遮拦,读起来真是妙趣横生。”

夏志清

事实上的确如此,唐德刚笔下的胡适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智慧,有天才,也有错误和缺点的真实的人,他生龙活虎,远不是世人眼中公式般的英雄超人。

这样生动的文章,自然受到读者的喜爱,但是,苏雪林却完全看不下去这些“胡言乱语”,在她的心目中,胡适就是完人、是圣人、是道德的楷模。

相形之下,唐德刚把恩师写成了一个有七情六欲、既伟大又卑微、一个“爱惜毛羽”的“胆小”君子。

在苏雪林看来,这是有意糟蹋胡适先生的伟大人格,是诬蔑,是攻讦,是借他和胡适同乡的亲密关系,来混淆视听,抬高自己,这是她断然不能接受的。

苏雪林

苏雪林多次就此事写信给她和胡适的好友沈宗瀚先生,以及胡适的门生们,要求大家挺身而出,捍卫胡适先生的名誉,为先生洗雪冤枉。

为此,她甚至不顾86岁的高龄,专程从台南赶到台北,去一一拜访这些旧相识。

她想要他们同自己一起,联名到法院,以侵害胡适先生名誉罪起诉唐德刚,用法律的手段维护恩师的名誉,并要求《传记文学》为损害恩师名誉进行赔偿。

尽管大家对苏雪林的举止深表感动,却没有人像她这样勇敢,甘愿冒着得罪人的风险,去为一个“已经过势的死人”伸冤。

她气极了,你们怕得罪人,我不怕,你们不去告,我自己一个人去告。

苏雪林

她特意找到一个教法律的朋友,向他阐明了这件事,问他请哪个律师好?

朋友知道苏雪林的秉性,没有马上回答她这个问题,而是请她到家中做客,在饭桌上,劝她放弃打官司的想法。

“打官司不但伤神、伤力、伤财,还要烦心、伤心,您都已经86岁了,腿脚眼耳都不如从前,又远在台南,就算请到一个好律师,很多事仍需要您亲自出面,会把您拖累死的。千万别意气用事啊!”

朋友语重心长的话,让苏雪林无言以对,是啊,自己年事已高,腿脚也不灵活,耳朵听不见,精力也不够,独自一人去打官司,的确是有心无力。

她沉默了一阵,一声长叹之后说:“可憋在心里的这口气,如何出得来呀!”

苏雪林

“为胡先生伸冤的方法,不只有打官司这一条路,您还有您一贯的武器呀!”

是啊,手里的这支笔,不就是她最锋利的武器么?十多年前,她就和反胡集团较量过,她不怕他们。

既然不能用法律的武器为恩师洗刷清白,就只能拿起这支久违的笔了。

回到台南后,苏雪林开始为反击做准备。她找出了胡适的日记、年谱和各种文献资料,这些曾经爱不释手的资料,她将再次细细研读,她要用事实来驳斥唐德刚,还恩师一个清白。

那一年的春节,是侄儿们来陪她过的。孩子们一走,拜年的人络绎不绝,她的学生多,成群结队,杖朝之年的老人,难免有些招架不住。

胡适

大年初八那天,朋友苏淑年来探望她,顺便给她带来了刚刚出版上市的《胡适杂忆》和《胡适口述自传》两本书。

“太好了,这下省得我案头堆上一堆杂志了,我要一条条地批驳他。”

她拉着苏淑年坐下,对她说:“我来跟你说说那个卖师求荣的犹大……”

这些日子,她在胡适的日记和书信中,有了不少收获,在苏雪林的口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渐渐浮出了水面:

据说,胡适先生在美国的时候,因为唐德刚是他的徽州同乡、又因为唐常在他门下走动,先生对他可谓关怀备至。

在哥伦比亚大学兼任图书馆管理主任的时候,先生见唐德刚是个可塑之才,便推荐他到图书馆任职,还给他创办的白马诗社帮忙,为他撰稿。

胡适

当时,哥大成立了“中国口述历史学部”,为了让唐德刚赚取一笔丰厚的报酬,先生不惜耗用几个月的时间,用英语口述自传,给唐德刚录音编写。

当时,胡适审阅过唐德刚编写的英文《口述自传》后,认为不错。可是,唐却在日后英译汉的过程中,以注译手段,把它改得面目全非。尤其是那本《胡适杂忆》,简直颠倒黑白,造谣诬蔑。

苏雪林说,她曾听师母江冬秀讲过,江始终把唐德刚当做自己的孩子看待,每每炒个家乡菜,也要打电话把他请来共享,她总是将他称作“胡适最好的后学”。

可这个狼心狗肺的人,为了迎合时尚,为了取悦今人,为了荣耀和利益,就踩着胡先生的脊背往上爬。

胡适、江冬秀夫妇

“你看看那些评论,竟然把他捧成了当今独树一帜的散文家了!”苏雪林越说越气,青筋都冒了出来。

苏淑年连忙安抚她的情绪,“您可以说理,但千万不要动气,生气有害健康,为这样的人不值得。您现在在读什么书呢?”显然,苏淑年想引开这个话题。

“这几天,我正在读胡先生的年谱,我已经拟好了反驳唐德刚的提纲了。”苏雪林起身从书案上拿给她看。

苏淑年接过提纲,标题叫做《犹大之吻》,下面清晰地罗列了八个子目,包括胡适的博士学位问题,留美时的女朋友,婚姻,学问,思想,品行,以及唐德刚侮辱先贤的劣行等等。

唐德刚

苏雪林信誓旦旦地说:“我已准备好了充足的弹药,用铁的事实说话,把他的狼子野心剥开来,让世人看看,他究竟是个什么货色!”

此后,苏雪林便一直着手写《犹大之吻》一书,开篇还未对各项“诬陷”洗雪,便先对唐德刚一通大骂。

说他是卑鄙无耻的小人,利用死人不能说话,竟无中生有,随便造谣,含沙射影,肆意污蔑。

对于社会上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