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的人物了,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别朝的人,便很自由地贬斥其异朝的人物。-鲁迅
鲁迅先生读史,总是给人别样的感觉,甚至有很多趣味性,比如他在《狂人日记》里故意“出错”,把齐桓公说成桀纣,借狂人的口说:“易牙煮了自己的儿子,给桀纣吃。”
其实这样说并不错,因为齐桓公重用了狠心煮儿子的易牙,后又被易牙串通其竖子所害,所以齐桓公并非什么真英雄,而是顶着春秋五霸的名头,做着类比桀纣的恶行。
所以鲁迅眼中的历史人物完全另有一番模样,当然在历史中被贬得一塌糊涂的人物,或在鲁迅那里并非真的坏。比如曹操,尽管在易中天眼中,曹操是一个奸雄同时也是一个英雄,但在鲁迅眼中,曹操恐怕是“第一个被认为是真英雄的”。
那么曹操的历史功过怎会有如此大的悬殊呢?
被认为是无恶不作、奸臣当道、屠戮百姓、觊觎庙宇,为了掩人耳目,自己不敢当皇帝,却掌上养着皇帝,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也被认为是汉朝的终结者,曹魏天下的开拓者,魏国的主要建设者,有情有义,始终没有僭越皇权,一直俯首于汉献帝。
总而言之,曹操的地位和身份没毛病,确实是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同时也因其优良的文学素养,还开创了魏晋时代四言诗歌的派系,甚至到达了一定的小高峰。然而因其穷兵黩武的形象和泛滥盗墓的手段被后世史学家评为不仁不义的花面奸臣。
但在鲁迅这里,曹操竟然被“平反”了。
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引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这是为何,曹操一直与刘备刘皇叔相对立的人物,刘皇叔何其忠诚,忠心耿耿于汉室,可谓古代忠臣的楷模。而曹操费尽心机的害刘备,不至刘备于死地而不快,不见东汉灭亡而不瞑目。如此人物,精研历史的鲁迅难道是“视而不见?”
其实不然。
尽管曹操常常被与温涛、孙殿英等盗墓团伙联系一起,但出于历史原因,为天下苍生整体考虑,很多不得不为的坏事都要为之。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为了筹措粮饷,自然不能有腐儒之见,东征西站司空见惯。自古争夺天下者皆是如此。所以曹操不好的记录也都被放大了,毕竟一将功成万骨枯嘛,每个朝代的建立都是流血和白骨的组合体。
似乎这样还不太能说得通,其实有一个主要问题,是很多史学家忽略的,但在鲁迅那里被一语戳破。
鲁迅认为曹操之所以被公认为花面奸臣,那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太短暂了。魏晋南北朝很多政治家都被冠以恶人的形象,比如司马懿、魏氏一脉,包括后来的祖珽、陈元康等等、当然曹操也不例外。
其实不止魏晋、即便秦、隋等短命王朝一律没有几个被公认的大德人物,全都是被披上了穷兵黩武的“头衔”。这是为何,我们看鲁迅先生怎么研究的:
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为什么呢?因为年代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的人物了,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别朝的人,便很自由地贬斥其异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记载上半个好人也没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先生综合历史提到了曹操所在的魏晋时代;
汉末魏初这个时代是很重要的时代,在文学方面起一个重大的变化,因当时正在黄巾和董卓大乱之后,而且又是党锢的纠纷之后,这时曹操出来了。不过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现在我们再看历史,在历史上的记载和论断有时也是极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为通常我们晓得,年代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的人物了,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别朝的人,便很自由地贬斥其异朝的人物。
这样解释,立马让人茅塞顿开,史学家说对了一半,按照历史当时或后世的评定,曹操的整体形象是出于公正的评述,但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奔涌中,有太多的“曹操”只不过被描摹成了另一副模样。
鲁迅敢于说话的性格是出了名的,直截了当,同时对于普遍的假象,从来都会质疑一番。不是有句名言,虽然简单,但很震撼:“从来如此,便对么?”一句话七个字不知道惊醒了多少中国人。
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研究的开辟下,很多模棱两可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被赋予了应有的真相及地位。有着先秦古风味道的《短歌行》、《观沧海》、《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等诗歌,充满了既昂扬又犹婉的姿态,永远的谱写了进了魏晋诗坛和中国古代文坛,带着曹操君临天下的情怀源远流长于后世今天。
易中天口中之聪明透顶、儿女情怀又阎王脾气,兼具菩萨心肠的曹操形象也在鲁迅提出质疑后被跃然纸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