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林一帆,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主修专业GPA3.92(辅修经济学双学位3.79)、保研综测位列专业第2/69。发表SCI二区论文一篇、发明专利一份,曾获SuperMap杯第十七届全国高校GIS大赛分析组一等奖,第十八届全国高校GIS大赛武汉赛区开发组三等奖,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全国一等奖,欧莱雅Brandstorm校园创新策划大赛全国TOP20Team,年“正大杯”市场调查大赛湖北赛区三等奖。取得武汉大学甲等奖学金、宝钢专项奖学金、王志卓创新人才专项奖学金。担任武汉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干事,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团委委员(分管学习部、生活权益部)。
写在前面
精进学业,投身科研,他是同学们口中的“帆神”;热爱学工,能力卓越,他是学生会中极富经验的前辈;积极生活,拥抱世界,他是人间清醒独立的观察者。拒内卷,不盲从,敏于行而善于言,勤于学而乐于思,林一帆学长用四年的时光在珞珈山下书写一段悠扬的青春;于世事纷扰中打磨自己有趣的灵魂。今天,让我们走进学长,看看他的经历与经验对我们有怎样的启发吧。
“
一
学研篇
(右一)
Q1
学长可以谈谈是什么让您始终保持充沛的学习动力吗?
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第一,内在的驱动力和目标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感能够进一步驱动自身进行时间规划,完成阶段计划等,是激发内在驱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充实感和成就感所带来的正反馈。在一个明确的目标的驱使之下,阶段性的学习生活也将会被安排的较为充实,随之而来的也将会是一些比较有收获的阶段性成果,这些收获将会让你进入一个良性的反馈中,激励自身继续向前。
第三,保持劳逸结合,给自己足够的休息、放空和娱乐时间。一个人的精力一定是有限的,即使是在充实的安排之下,也要给自己预留一定的放松时间,这同样也是保持自己的学习心态和耐心的很重要的途径。
Q2
学长在学习上有什么自己独到的方法值得分享吗?可以介绍一下自己学习or科研的经历经验吗?
在课业上,首先要做到擅长总结。我个人在每门课的复习前都会习惯性地用纸笔或者用文档整理归纳每一章节的重点知识点,个别课可能是按照老师的考试要求与题型来进一步的梳理。这样的梳理能够帮助我理清相关的知识点,同时构建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框架,有了这样的概念在一些主观题的作答上就能做到更好的融会贯通。
其次,要有框架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比如我们对待同样一个问题“GIS有哪些应用”,有的同学可能只是简单的脑子里有什么就答什么,写不出来几个字就结束作答;而运用框架性思维思考这个问题——从历史进程上思考,GIS在最初加拿大被创造出来时是什么应用,二十世纪末有什么应用,二十一世纪直到现在又有什么应用;从行业角度思考,GIS在房地产行业、toG方面、医疗行业、交通行业分别有什么应用。
框架性思维要求的是我们能从一个更大的逻辑框架下去构建这个问题的回答模式,然后逐一填充与细化,完成作答。发散性思维则是在框架性思维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延伸,比如GIS和生物、GIS和游戏,这也是创新性思维和交叉学科思维的进一步体现。
而在科研上,我不太推荐大家本科进入一些老师的课题组开展。原因在于:
①一般而言本科生进组能做的工作较为基础,比如阅读文献和做一些基础的数据处理,对能力的提升可能都还没有参与一个竞赛的全流程大;
②时间上没法很合理的分配;
③本科阶段应该做的是扎实一些专业基础,对专业知识体系框架有一个充分的认知,同时扩展性的去接触通识课程,接触艺术课程与交叉学科思维的课程,把自己的认知面拓宽,思考格局打开。
Tips:
对于未来要保研更好学校的同学而言,绩点是重中之重,专业前几名可能是那些好学校最基本的“入营门槛”,而科研经历则是决定你是否能够拿到好学校offer的关键了。于我而言,相比申请进组,我比较认可的是可以把竞赛、大创这些项目,进行一些改造,申请专利或者写成小论文发表的形式,这样节省时间,不仅靠一个项目拿到了竞赛和科研经历的双重加分,同时也能更好的得到科研锻炼。
“
二
生活篇
(右一)
Q3
大学四年学长可以结合自身谈谈我们应该要尤其注重哪些方面的成长呢?
第一,框架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这种思维模式不局限于学习之上,也可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如改善在学生工作中的工作方法,提升与人沟通的条理性等等。
第二,对细节的注重。一些简单的PPT居中设置,word文档的排版美观性设置等等,还有与人沟通,通知事项的严谨性和全面性。很多同学可能对这些细节很不注重,最后可能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一个ppt或者汇总的文档,因为美观性的问题而被老师平时成绩打了低分。养成认真对待每一件事项的习惯,对自己也将受益良多,小到一些平时成绩的打分,大到未来保研考研与意向导师沟通等等,细节决定成败不是一句虚话。
第三,做一个善于独立思考,辩证,常审视自己的人。对人对事,亦或是对待科研问题,尽量避免自己“非黑即白”式的情绪式观点输出,而更应从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不要做“二极管”。同时,我们不能做一个跟风的人,而是要做一个善于自己独立思考,深入思考的人,这意味着我们要更加经常的审视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从而针对性的规划和生活。
Q4
学长平时有哪些兴趣爱好呢?面对学习或工作带来的压力,学长会怎样进行缓解呢?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情绪的出口。对我而言,打游戏(LOL、原神)可能是一种方式,看一些综艺可能是一种方式(比如我之前也看选秀,但比较深入的谈话类比如十三邀我也会看),刷刷B站吃播视频。此外的话可能就是挑一个下午或者中午去看一场近乎包场的文艺电影。
“每天放空半小时”,是我之前在很忙碌的大二下学期给自己定的一个小目标。每晚我会戴着耳机在操场啥也不想的散步半小时,听听歌吹吹风,好像是一个人间观察记录者一般看看操场上的世间百态。
吃吃喝喝探店可能又是我另一个解放方式(更适合于像我这样的吃货),我可能会挑出一个空闲时间,跑到广八路、牌坊亦或是坐地铁到更远的地方,到汉口,去探一些我在视频里或者在大众点评里刷到的宝藏店铺。脱离出一些学习中存在的虚无感,体验生活的烟火气是我回归心情很重要的一种方式。
“
三
观点篇
01
在调查学弟学妹们的困惑时,大家提到的关键词有:自制力,规划,试错。作为一位过来人,学长觉得学弟学妹们在大学生活中应当避开怎样的思维&误区呢?
在自制力方面,要改变自己的思维,对于自己要完成的每一项事务都以认真严谨,在意细节的态度完成。
在规划方面,盲目的跟风一定是最大的规划误区。应该在参考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对自己的自我剖析和认知,结合之下形成自己独特的规划才最好。
在试错方面,只要能够做到上述所言的规划方法,是在对自我有充分的自我剖析和认知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就应该大胆的朝着自己选择的方向向前。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向前,因为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有一些不同的感悟,非理想化的结果有助于我们及时微调大方向,并且为下次重要选择做更好的准备。
第四个误区就是功利思维误区。我认为一定程度上的功利无可厚非,但不能“为了获奖得到加分而参加活动”,我们应该转换的思维是,我们参加竞赛或者科研训练,在认真完成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得到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第五个误区是假努力误区。我们经常会陷入一种“假努力”的自我感动,比如做了一天的图书馆但实际上并没有做什么有效率的工作也没有完成任务,这时候我们要警惕自己避免自我感动;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以“学习之名”,理所当然甚至道德绑架式的拒绝参与一些集体活动或者拒绝承担自己作为班集体、学院集体的一份子所应承担的责任。
而从第五个误区引申开来,谈到内卷问题,我一直认为,不要让内卷成为你不审视自己,无效率的努力的借口,不要把卷当做自己落后于人,不进行自我剖析也不努力的借口,也不要把无意义的卷奉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更不要让自己丢失了对社会内卷氛围的形成和个人出路真正应有的思考。
Q6
大学四年中我们可能会进行一些短期或长期的规划,在进行这些规划时要注意和考虑哪些问题呢?
关于规划这一话题,其实前面的问题中或多或少都已经有涉及了。
第一,不要盲目的跟风;第二,要充分的自我审视;第三,确定了规划和选择要坚定,勇敢的试错,但从中也要不断地汲取经验和认知;第四,避免功利思维;第五,要有预留的缓冲空间。
前四点之前已经有展开说明了。第五点,“计划赶不上变化”,你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学校、学院或者学生会、班级会有一个怎样突然的时间安排,打乱你的计划。我不太赞成什么那种细节到每个小时的计划表,我个人习惯是比较忙碌的时间段每周给自己拟一个大致要完成的任务目录,长期上可能给自己定一些要完成的大目标。
“
四
学工篇
Q7
学长自大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学生工作,您觉得学生工作给您带来了哪些收获?
“无用即大用”,这个是我在大学三年多的学生工作中一个最深的体会。对我而言,我在大一当部委以及大三作为分管这两年,是我能力提升最快最大的两年,同时这些能力也很好的反哺了我的学习和未来的保研选择。
比如在大一时候,我是比较积极的参与工作,做了一些活动策划以及文档排版的工作;然后当时副部学姐就在大一升大二的暑假邀请我加入了他们的竞赛小组,拿到了很好的竞赛成绩;还有当时在组织部认识的几个在价值观、做事风格上很贴合的同学,也成为我日后课程项目组队以及竞赛项目组队的“御用队友”。
大一和大三参与的多项活动策划,也让我更加锻炼了框架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还有文本写作能力。以后不管是写课程的小论文、参加房地产策划大赛还是申请夏令营的文书,都让我感觉更加的得心应手。
“我们要认真对待我们所迎接的每一件事,剩下的时间会给你答案”,这句话和“无用即大用”其实一脉相承。我们所做的那些看似无用的事情,我们很认真的去对待,认真的去完成,认真的去体验过程,而过程将会带来不同层面能力提升,带来更多的“机遇”。反过来,如果我们对待什么事情不管是学工还是课程汇报,都是草草了事,那等于我们浪费了一些能够很好地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渠道,也失去了让别人看到自己能力和优秀之处的机会。
Q8
学生工作有时任务会比较多,甚至时间上与学习或其他事情发生冲突时,如何很好地平衡工作与学习呢?
因人而异、自我权衡。在权衡学习和工作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个问题——选择与责任。
你可以好好的和你的副部部长以及分管谈一谈,可以给你一些较轻且简单的事务性工作。但我不赞成的处理方式就是部门筛选了诸多同学选中了你,而你进来后以要好好学习为名在工作进行过程中就啥也不做或者就直接退部。既然都成年人了,应该能理解什么叫选择和因为选择所需要履行的责任吧。
“自我权衡”并不意味着“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可以友好的沟通任务的轻重和分配,你可以考虑在学期结束后协调退出学生工作,但如果你的甩手不干和中途退部,可能会完全打乱工作安排,甚至你的工作需要被分担到其他同学的身上,这是一个非常不负责的行为。
同样,如果你选择了在大二大三留在学生工作中担任部长副部甚至主席团分管的职位,这就意味着你比部委时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我个人由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工作,绩点也有所下降,这是你在选择之初就应该做好的心理准备。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学生工作的繁忙而忽视了对于课程任务和考试认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写在最后
独立思考,无用之用,这是一帆学长反复传达的信息。在学长长达七千多字的采访回复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学长的严谨细致与思考深度,希望这些能给身处大学中的你一点启发和激励。最后再次感谢一帆学长经验分享,愿我们朝着心中的理想奔赴,不忘感知世界的诗意,勇敢去学习,去生活,去经历,去爱,永远在路上,年轻而热泪盈眶。
来源: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生会
审核:冯薇覃蕾李晨雨
武大学习帮推邮箱:xuexi
whusu.org欢迎大家来稿和帮推内容~
武大校会学习部倾情出品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