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楷模 >> 楷模发展 >> 正文 >> 正文

她是千古后妃的楷模,知人论事颇有见地,临

来源:楷模 时间:2022/6/16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咨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上回说到,长孙王妃成为了长孙皇后,她虽然坐上了皇后的宝座,内心却一时一刻也没有忘记她的职责,她用自己的方式规劝丈夫,保护贤臣,理智地教育皇子、公主们,在贞观盛世的宏伟画卷中,留下巾帼红颜的独特印记。三、母仪天下的皇后按照常理来说,一个女人做了皇后,一定希望自己的娘家兄弟能够在权力和地位都非常崇高的位置上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天下也为自己的家族奋斗,以求名垂后世。但长孙皇后非常注意约束自己的哥哥长孙无忌。在长孙皇后生前,长孙无忌一直挂着虚职,拿着优厚的俸禄,默默无闻地处在边缘的位置上。其实,以长孙无忌的才能来说,他是可以胜任宰相的职责的,但是长孙皇后深谙“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的道理,她经常劝谏长孙无忌要安守本分,要克制欲望,要懂得知足。长孙皇后的远见,还体现在他对儿子的教育方面。太子承乾是他和李世民的长子,深得帝后的宠爱,长孙皇后对于太子承乾在宠爱的同时,也严加约束。长孙皇后平时厉行节俭,但负责太子日常用度的奶妈遂安夫人因为对太子十分宠爱,就多次向长孙皇后提出请求,要增加太子的吃穿用度,长孙皇后绝不助长太子的奢靡之风,就对乳母和太子说:“身为太子,应该担心的是自己的德行不足,名望不够贤达,怎么能为自己的吃穿用度不足而担心呢?”由于长孙皇后以身作则,并且合理控制了太子的欲望,所以在长孙皇后在世的时候,太子承乾还是十分节俭,知礼好学,很明白自己作为国之储君的责任的。长孙皇后处理事情平和、公正,从不让人无故蒙冤。唐太宗因为戎马半生,对马的喜爱是不言而喻的,有一次,他心爱的马无故死去了,唐太宗迁怒于养马人,想要杀掉他。长孙皇后用历史典故说明唐太宗养的马死了,是他的第一条罪过;迁怒于养马人,失去百姓的信任,这是第二条罪过;让其他国家的诸侯知道一国之君因为养马而杀人,造成对整个国家的轻视,这是第三条罪过。唐太宗听后,对自己的行为做出了深刻反思。除了处事公平,长孙皇后还十分注重对积极纳谏的人给予奖励,并在唐太宗盛怒之下,对这些人加以保护。最直接的,就是对魏征的保护。魏征多次因为直言劝谏冒犯唐太宗,有一次,唐太宗因为魏征在朝堂上当面指出他的缺点,感到自己被羞辱,几乎要杀了他。长孙皇后为此郑重地向唐太宗以祝贺的方式表示规劝。长孙皇后说:君明臣直。魏征这样做,就是因为他知道陛下是一位雅量宽宏的君主。唐太宗听后,平息了怒气,对魏征一如既往的信任。贞观五年,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女儿长乐公主出嫁,重臣都知道皇帝和皇后对这个女儿非常喜欢,就建议多给一些嫁妆。只有魏征提出,多给长乐公主置办嫁妆是违背制度的行为。长孙皇后不但采纳了魏征的建议,而且还对他大加赏赐。可以说,正是因为得到了长孙皇后的鼓励,魏征才能把直言劝谏的行为一直坚持下去。房玄龄跟随唐太宗很多年,多次出谋划策,为唐太宗建立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一次因为犯了一些小过错被罢职,长孙皇后深知房玄龄对大唐的重要性,于是就希望唐太宗以功劳为重,并且念在房玄龄一贯小心谨慎的处事态度上,再次任用房玄龄,不久房玄龄果然被召回,重新立功,长孙皇后的劝谏,为大唐留下了一个栋梁之臣。长孙皇后虽然对唐太宗的影响很大,但是不该她参与的大政方针,即使唐太宗再三追问,长孙皇后也绝对不多说一句话。长孙皇后的出言有度,是更值得我们钦佩的。四、皇后的遗言与先见之明长孙皇后和唐太宗不仅有作为天下帝后的虚心纳谏的优良作风,也有寻常夫妻的亲密互动,唐太宗对妻子不但有敬重,还有满满的爱。长孙皇后集众多美德于一身,深受天下人的爱戴,但是却红颜早逝,在36岁时,过早去世。关于长孙皇后过早去世的原因,历史研究者们通常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长孙皇后心力过度透支。二是她本身就患有气疾,气疾就是现在常见的气管炎,在那个时代的医疗条件下,气管炎是不治之症。三是长孙皇后在18到36岁的18年间,陆续生了七个子女,本来长孙皇后先天的体质也不太好,连续生育子女也造成气血亏损,加上长期劳累,精神压力过大和丧母的打击等因素,所以就英年早逝了。然而,即使是性命垂危之时,长孙皇后对自己死后,大唐政局的走向,还是有着很深刻的担忧的。如果唐太宗真的完全执行了长孙皇后的遗言,也许大唐就不会出现武则天这样的女主,李姓皇族中人也不会遭到残酷的杀戮。长孙皇后的第一个遗言是薄葬,这一点唐太宗完全遵照执行了。第二个遗言是要保护房玄龄,这一点,唐太宗做得也还可以,在唐太宗活着的时候,房玄龄受到很高的待遇。关键是第三个遗言,长孙皇后再次叮嘱唐太宗,不要让长孙无忌参与政事,但是唐太宗对于长孙无忌这位少年时代的好友、跟随自己出谋划策多年的大舅哥,不但有亲情和友情上的照顾,也有对他才华上的欣赏,所以他不但没有照做,还反其道而行,让长孙无忌位极人臣,参与太子的废立之事。唐太宗虽然明白长孙皇后担心外戚干政会招来祸事,才不让长孙无忌掌握实权的良苦用心,但是他觉得长孙无忌还是可以约束自己的,并不会像一般人那样陷入争权夺利的漩涡。也许,他根本没有长孙皇后考虑的那么深远。由于太子承乾和魏王李泰相互争夺太子之位,互相残杀,后来都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唐太宗不得不立长孙皇后所生的李治为太子,但是,李治的懦弱,又很让唐太宗放不下心来。唐太宗觉得,只有让他的舅舅长孙无忌来辅佐他,自己才可以放心地离开这个世界。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长孙无忌之所以极力支持立李治为太子,就是看到了李治的懦弱,觉得只有这个外甥作了皇帝,自己才能架空皇帝,大权独揽。也许,长孙无忌一开始也没有明确的野心,他还是比较克制的。但是,人性永远是经不起考验的。面对诱人的权力,长孙无忌也渐渐迷失了自我。他也许没想过谋反,但是他绝对也是想要把唐高宗李治架空的。唐高宗虽然懦弱,但也不能忍受长孙无忌把自己架空。所以,他不得不寻找比长孙无忌更有力的政治合作伙伴,这一找,就找到了武则天。如果不是长孙无忌贪恋权力,把自己的外甥逼急了,李治也许就不会那么急切地把武则天接回宫中,作为自己对付长孙无忌的重要力量。可惜,历史没有假设,长孙皇后的早亡使长孙无忌没能得到及时的约束,长孙无忌受到重用,辅佐李治,进而贪恋权力,不惜与李治斗法,最后白白地把掌握权力的机会留给了武则天。长孙皇后去世后,太子承乾和魏王李泰之间展开了储君的争夺,最后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唐太宗在两个孩子的争斗中被伤透了心,他在对孩子的约束和沟通方面,做得远不如长孙皇后,如果长孙皇后还活着,太子承乾不会毫无节制地放纵自己,直到被废黜太子之位。魏王李泰也不会因为唐太宗的偏爱,而生出和哥哥争夺太子之位的野心。失去了长孙皇后的陪伴与帮助,唐太宗与他的孩子们之间也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由于没有及时沟通,太子承乾觉得唐太宗偏爱魏王李泰,有心将皇位传给李泰。其实,如果不是承乾过分骄纵,唐太宗是不会有另立太子的想法的。唐太宗其实真的非常爱他和长孙皇后所生的孩子,但是这种爱中,更多的是溺爱与放纵,而不是积极引导。如果长孙皇后没有过早死去,她一定会约束太子,告诫魏王李泰,不会让他们之间相互伤害,也不会造成唐太宗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不得不面对让他心痛的局面。长孙皇后是一个完美的妻子,也是一个完美的皇后,她的完美独一无二,所以,她成为了千古后妃的楷模。但是,她也像一朵昙花,盛开之后就匆匆地凋零了。青史,总有写不尽的哀伤,让我们久久盘桓其中,不禁扼腕叹息!好在,我们从长孙皇后的故事中还能有所受益,感受她的智慧与慈悲,宽仁与克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