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楷模 >> 楷模资源 >> 正文 >> 正文

为天地立心是什么意思难道天地本无心

来源:楷模 时间:2023/11/26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中国北宋理学家张载的一段名言。以今人之眼来看,可谓狂傲至极;以今人之心揣度,似乎又不合情理。四句话,产生五个疑窦。

难道我们没有心,需要先生来立?难道我们不会生活,需要先生来教?难道我们不知学习,不能继承圣学遗产?难道万世太平,缺了先生则不可?如果一切都由先生做了,我们干什么!

所有问题归一处:张载先生,似乎您错了。每一个生命,都有其自由权力;万世太平,由众人完成,而非一人之功。

而张载先生在说这段话时,何曾贪得一人之功,又何曾贪求一毫之名。他所说的,其中另有玄机,只是时代久隔,为人所难知。疑者今人无错,被疑者张载亦不谬;错就错在,无心而知。#传统文化#

1、今人之心,何处来

《楞严经》阿难寻心之旅的典故,最能说明心为何物。

“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内知,云何知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现实中诸多事物,只因未曾细想;而细思之后,往往打破传统认知。阿难觅心,即是这般。

不少人往往认为,心在身内。正如所言,如若心在身内,人之以心运识,理应先感身内之物,而后才可透过身体,外观身外世界。事实并非如此,“住在身内,无有是处”。这个心,不是心脏器官的有形之物,为有神识、知“我之为我”的心。

心不在身内,是否在身外?譬如透过窗户观赏堂前竹林,沙沙作响,摇曳生影。如果心不在竹林中,如何能看到竹林?而心若在竹林中,此心实属竹林之心,而非我心。又是一层矛盾。

如此论下去,此心不在外,也不在内,是否在中,中心之“中”?而这个“中”同样找寻不到。“中”字之义,也是虚设而立。

不在中间,不在内外、左右、上下,觅心无处可寻。而此心又无处不在,如将帅指挥认知、意识及全身的活动。就连“觅心”这件事,也是心的行动指挥。

由此可知,心不可以有形之物看之,当以无形之意来论。跳出形而下的世界来论,即可回看《易》“太极生两仪”之道。

“太极”无形,饱含宇宙全理,湛然处静,属于玄妙不可知的境界。“阴阳两仪”由太极化出,将动而未动,尚未生出四象、五行等有形世间,属于意的境界。所谓有意则行,无意则停,有意无意间,两仪环抱,“模棱两可”中。

由此可见,心具太极、两仪双重真义,静则冥守,动则化物;因其形而上,故无所不能,无所不在。人具无穷潜力之道,实为太极无穷之理。

虚静太极之“灵”,为不用之心;而人之心,为大用之心。用心处世,则须循必然之理。张载先生所言“立心”,即是此大用之心。“为天地立心”者,即是以天道为师,心印太极,揭示出人间正道,以为万世之用。

譬如今人之心,从初生之时的父母教育,到求学之时的师长训诫,再至进入社会的独自践行,无不是一步步地培养出,这颗正道大行之心。否则,人之初生,仅为有灵,何曾有心?

2、天地无心,故须立

天地若有心,岂不有性;有性,岂不有情;有情,岂不有偏私;有偏私岂不有寿命?有心,有性,有情,有偏爱,有寿命,即非天地乾坤,而是人。

圣人无情而有大义,不过循道而为。故圣人以道为师,可为天下人楷模,而无一人不认可;故圣人用世之心,可为天下人之心,而无一心乖离。

圣人“立心”,有心而有理,有理而有则,有则而有路,有路即是道。人间道与天道无异。圣人立心,而以无心为用,正如老子所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者,如释家“同体大慈,无缘大悲”。圣人即凡人,凡人即圣人,终究只是人,无高下之别,大缘无缘、同体共生。

“俭”者,《易》所谓天道节用之理。虽为圣,不受世人追捧供奉。受人追捧,即有绝对高下之分、卑贱之别;我为一,众生为一,即为二元世界。追捧心与圣心为二心,二心则彼此阻隔,大道停滞不流通;不流通则不可用,不可用即是浪费奢靡。

“不敢为天下先”,如庄子“不为物先,不为物后”。为物先,则成遥遥在上的造物主;为物后,则被物所役使。圣人为天下“立心”之时,即是天下共道之时,并无彼此先后。哪怕你我称之为圣人,不过一名而已,之于天道的敬畏之意。

故“为天地立心”,立的是天下大用的道德规范,孔子之仁,道家之俭,释家之善。本是一心,并无三理。

故“为生民立命”,立的是全生之道。以此心而行,无乖觉之意,在正道沧桑中,不会走向背离天道的弯路、背离规律的辟径。全性而来,无损而生。

故“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点题之意。圣道之学,天下之则,万世太平之基。岂张载先生可继,人人可继。非独继圣人遗志,圣人不过一传法人而已。一切与你我切身有关。

张载先生之语,并非虚妄大言。张载先生可说之,今人也可说之,其为志。天道周流,无论印入圣人心、凡人心,皆可通达。抛弃偶像成见,即与圣人千载谋面,太之道,天下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641.html